新媒体时代社交平台迁徙行为探究

    徐辰凡

    摘 要: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交媒体软件可获取性和易用性的不断提升,用户的平台迁徙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试图分析用户在互联网中“迁徙”行为的特征,探究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迁徙背后的动机,并对迁徙现象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社交媒体;注意力迁徙;社交需求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交软件也在不停地迭代更新。移动互联网个体性使用覆盖性的增强以及社交需要的更新升级也使得手机社交app上架层出不穷、源源不断。社交平台市场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为用户提供了非常自由且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便出现了“用户从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切换到另一个社交网络平台”的普遍行为,这种在平台之间的“移动行为”称之为“网络迁徙”。

    1 注意力迁徙综述及其动机

    注意力迁徙指的是用户将注意力分散到不同的社交媒体,即在不同时间段,同时或者分开使用多个社交媒体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停地在各个社交媒体软件平台之间切换的行为。注意力迁徙大多表现为短期迁徙,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诱导下的跨平台场所迁徙。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软件的不断更新,用户对个性化表达的不断追求,平台迁徙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用户将注意力投入到更多社交软件上。接下来我将探讨用户进行注意力迁徙的动机以及媒介迁徙之后的发展趋势。

    1.1 情感需要的满足——娱乐、满足、放松

    四个动机可以解释平台切换行为。(1)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能让自己获得娱乐和放松的平台。例如你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工作,躺在沙发上刷抖音,这时你完全沉浸在抖音中,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和满足。(2)逃避:用户会逃避那些让自己心烦意乱的平台。例如对老板在微信发的工作要求视而不见,而是选择一些能够放松身心或者消磨时间的平台,以此逃避工作。(3)自我提升:用户会选择有助于自我提升和提高信息量获取的平台。例如在b站、百度网盘等软件上学习金融、ps知识等。(4)信息的高度契合:当用户有获取信息的需求,他倾向的是能第一时间帮助他找到有效信息的平台,例如有查阅电影资料的需求,他会选择知乎、豆瓣等社交平台。

    1.2 情感归属的满足——强关系网络的吸引力

    微信与微博相比,是“强关系”社交网络,这种基于熟人关系的强社交,就好比客厅式的氛围。微信客厅式环境里的传播对象基本都是关系较好的亲戚朋友,她们会第一时间对传者的内容进行关注、反馈,与传者形成互动,给用户带来亲切、安全感,满足了用户的情感归属。微博如一片汪洋大海,难以激起涟漪。微博这种陌生化交流平台,发布的内容少有人点赞回复,尽管它满足了自身宣泄情感的需要,但是却很难在“弱关系”网络中引起陌生人的注意反馈,这就导致用户的自我认同感缺失,心理较为空虚。但微信的客厅式环境对其进行了很好的弥补,快速宣泄、快速传播、快速反馈,用户在这样的互动中实现了对自我的认知。

    1.3 自我呈现的需要——弱关系网络的必需性

    微博作为一个“弱关系”社交平台,与微信客厅式的交流氛围有显著差异,其广场式的交流氛围能让信息以扁平化的形式呈现。在微博中,每个用户都可以平等、无界限的自我表达,不必束手束脚,过度伪装,这样的呈现显得更为真实。当今大部分用户在不同平台发布内容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了不同的自我,例如微信分享的大多为积极、正面、喜悦的情绪,而微博分享的大多为悲伤、愤怒的负面情绪。微信的强关系网络中,好友基本都是熟人,很少有陌生人,平台社交较为稳定。在这样的熟人圈中,为了给他人呈现更好的自我,符合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用户的表演成分偏多,有意设计或展示自身的形象,较为束手束脚。但微博中,好友数量较少,大部分是陌生人。在这样的空间中,用户发布的信息并非会为所有人接受关注,因此用户的自我呈现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2 平台迁徙趋势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未来用户的平台迁徙现象将持续发生甚至更加频繁,呈现出普遍性、周期性、分散性等趋势。接下来我将对平台迁徙现象进行展望。

    2.1 普遍性:个体迁徙常态化,迁徙现象规模化

    未来,社交媒体软件在数量、质量上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且存在较大差异,软件的推陈出新,更新换代都会表现地更为频繁。用户的个性化表达需要会让他们在强弱关系网络平台中来回切换,这将会导致个体迁徙逐渐扩大为群体迁徙,个体迁徙呈现常态化,迁徙现象呈現规模化。软件开发者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的社交媒体软件可以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且这些需求在其他社交媒体软件是无法实现的,唯有如此,用户才能长期使用你的平台且拥有强烈的忠诚度。

    2.2 周期性:新旧平台来回迁徙

    就微博、微信的迁徙行为来看,用户的需求时刻变化,他们会在新旧平台来回迁移,实现情感的表达。因此,社交软件平台迁徙的现象将有可能呈现周期性的反复趋势。微信满足了微博无法实现的快速反馈,微博刚好又满足了微信无法呈现的真实自我,新平台的创新功能吸引用户迁徙,旧平台对自身平台的改进也能吸引用户返回使用。因此,无论是新平台还是旧平台,都要加强自身创新,以此留住受众。

    3 结语

    人们进行平台迁移行为的原因是自身需求、技术发展与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注意力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自身需求,用户根据自身“娱乐、放松、表达、谋生”等需要,不停的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社交平台来回切换。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和日常互动需求也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技术的更新需要不断地洞察人们需求的变化,改进自身从而满足需求。

    参考文献

    [1]何鸿婷:《“90后”群体微信与微博自我呈现差异研究》.

    [2]赵文晶、申利净:《社交媒体用户迁移背景下微博、微信的态度传播生态研究》.

    [3]熊奕瑶、董晨宇:《作为“移民”的用户:社交媒体中的迁徙行为及其影响》.

相关文章!
  • 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

  •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概况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