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研究:回顾与前瞻

    王立军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概论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教学研究,学术界对此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研究热点及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混合式模式”和“大思政”改革方法,为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了现实参考。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推进概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8-0076-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8.015

    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文科类加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品德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1]。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两课”改革,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7门课程改为4门课程,变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要求本、专科院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2]。2008年秋季,教育部决定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如何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学质量进行大量的研究。本文立足于相关文献分析,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探索概论课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提升概论课质量提供参考。

    一、概论课教学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搜索选取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2008—2017年。2017年是概论课改革和确定新名称的第10年,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工程建设年。期刊来源选取核心期刊和CSSCI,通过以“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期刊来源=核心期刊+CSSCI”进行检索,共获得351条检索结果,剔除会议、征稿通知、人物介绍等内容,共选取289篇文献。陈悦认为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中的热点和热点演变[3],所以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89条结果中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关键词频率进行排序,前10位分别是: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图1)。前8位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相关,在关键词分析中频率高是必然的,而教学方法成为概论课教学研究的高频词,足以表明教学方法是概论课研究的热点。

    为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中的热点内容,本研究再以“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法”和“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进行检索,共获得47条检索结果,通过筛选,确定40条检索结果。通过对40篇文献的分析,发现40篇文献的总下载数16354、篇均参考数2.28、篇均被引数5.88、篇均下载数408.85、下载被引比69.59,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本文选中的40篇文献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对这4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CNKI具有可视化功能),从关键词的共引频率来看,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等是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

    以上内容,是本文对学术界的已有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总结了过去研究中的研究热点,为以后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二、概论课教材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变革

    (一)教材体系的变革

    概論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路线和基本要求,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制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加深学生对时代变迁的理解。从2007年概论课改革以来,教材内容和体系先后经历了5次修改,分别是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概论课的编写组先后撰文对教材内容和体系的变革进行了详细说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重新把握教材的内容。以2015年教材修改为例,与2013 年版教材相比,2015 年版《概论》教材总的节数增加了1个;总的目数增加了1个(其中删了4个,加了5个);改写了2个章标题、6个节标题、22个目标题;全书的总字数由19.3万字调整为20.8 万字[4]。具体表现在: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观点,特别是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一目,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二是增加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等内容;三是在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部分增加了一节,专门论述“全面从严治党”[5]。从修改的情况来看,教材体系更清晰、逻辑更连贯,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利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二)课程内容的变革

    概论课课程内容理论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学术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但是把理论研究与概论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思考的文献还是有限,以下几个学者做了这方面的探索,有利于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梅定国梳理并述评了国内学者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明确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体系是一个成熟的体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唯物辩证法正确运用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战略和策略的统一体[6]。张爱武从社会主义本质、制度与体制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形态的理解,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阐明。他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属性,而社会主义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和运行方式[7]。秦宣在《如何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文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三个方面分析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胡鞍钢采用国际通行发展指标,实证考察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水平、发展特征,更加清晰地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径,更加清晰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哪里出发、向哪里转型、转到哪里、未来又可能转向何方,进而揭示了量变到部分质变,进而质变的过程[8]。

    三、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一)专题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齐晓安依据概论课的教学目的、遵循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求,提出了概论课专题教学体系的设置原则、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设置原则应以教材为基础,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中心,以探寻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教学形式为途径,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目的;内容为16个不同主题的专题,并围绕专题开展教学[9]。吕健同样提出了专题式教学方法改革,他认为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决定了该课程适合专题式教学的方法,在整个专题教学中,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专题模式,并分为8个专题;在专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专题教学的考核方式应注重灵活性,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讨论或者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考核结果上也要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来衡量;完善科学合理的专题教学评价方式,也是专题教学模式可持续的保证[10]。张发钦和覃萍针对信息时代来临,提出了网络背景下专题教学方法的思考,他们认为专题式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入掌握、加强认同;依靠网络构建专题教学平台,展开专题讨论,有助于延伸专题教学空间[11]。

    (二)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必然的,案例运用好坏是关系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概论课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形成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要使概论课变得更加有趣,势必要增加生动的案例,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可以让学生从感知具体事例入手,调动其情感因素,以“情感—认同—导行”的方式学习,在感悟中实现理性的飞跃[12]。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张宏伟认为关键是要提高案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李影则提出了案例教学法中要注意的5个关键步骤。为了实现案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张宏伟认为案例的选取要注意遵循时代性与导向性统一、适当性与启发性统一和程序化与持续性统一原则,为了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制定详细的案例讨论计划,开展小班讨论等[13]。李影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一般要有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设计教学场景、分析讨论案例和点评案例5个步骤,对于案例的选择,她认为:“案例的情节应精练,篇幅不宜过长,应选择与教学内容和目的相关的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案例;案例既要与书中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又要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案例要尽可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使学生感到既可信,又看得见、摸得着。”[14]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胡艳华在分析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后,提出了案例启发、提问启发、讨论启发等3种启发模式,并对3种启发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启发模式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启发模式形式多样,不具有固定形式,每个教师可以根据上课需要,选择不同的启发模式[15]。

    (四)其他教学方法的探讨

    第一,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教学方法。刘晓黎和邵秋男认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注意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重点的突出性以及理论教学的主体性和实践教学的辅助性等三方面的问题,并从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因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体系庞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会忽略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使得教学呈现碎片化[16]。王向明认为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注意:“将客观存在的‘问题与理论内在的‘主义相结合,典型事例和理论事实渗透于教学中,注重以研究性教学创新教学形式”[17]。第二,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探讨。赵勇认为,“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研究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中要以问题创设为切入点,改变传统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和探讨。在问题设计上,要依托教材,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凸显对社会大局和大势的把握;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以人为本”的本体性价值。在问题探讨上,要注重分析与比较的结合;注重整体过程与环节的衔接;注重问题与主义的相互关照[18]。

    四、概论课最新教学改革模式的解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教学年中,教育部投入大量精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详细的摸底,并对其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质量教学年中,不同的地方采取了不同的做法,都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建设,其中湖北武汉大学的“混合模式”改革和上海地区的“大思政”改革最值得关注。

    据教育部介绍,湖北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抓“重视程度”、课程建设上抓“推进强调”、队伍建设上抓“提升力度”和方式方法上抓“改革效度”,通过严抓4个方面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7年8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与研讨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从回顾探索历程、发掘特色与优势、期待发展与展望3个方面对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指出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4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一是团队作战、整体推进;二是遵循大纲、精选知识点;三是全员翻转、全流程混合;四是构建学习社区、加强互动[19]。随后湖北省高教工委和教育厅发文,要求湖北省高校学习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功经验。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经验对概论课的课程质量提升和教学方法丰富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除了湖北省的“混合模式”改革,上海市高校推行的“大思政”课建设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焦点。上海市高校推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变革,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骨干、专业课程为支撑的“同心圆”。具体方法是:一方面,实现3个全覆盖。高校开设思政选修课程;每所学校至少选取一门综合素养课进行改革;每所学校选取两门以上专业课进行专业课育人改革。另一方面,依據大学生年级、专业的需求和特点,实行分层、分级、分类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四门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选修课为骨干,三百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一千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20]。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