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工程”为契机 推进本科教学软环境建设

裴晶莹 张欣欣
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正处在由“为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爬坡的阶段。“质量工程”的启动,不仅为学校完成新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了助力,更为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此,学校不仅制定了《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而且提出5年内将集中1亿元的财力支持“质量工程”,更将置于大学文化建设背景之下的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落实“质量工程”的工作目标,并为此从思想、管理、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积极推进建设目标的实现。
思想层面:转变教育观念
落实“质量工程”,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要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转变学习观念,使学生树立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展开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师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策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自我建构,充分发挥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主讲”,更要有“主导”的内容和责任,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积极建构,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和累加。这正是改变和解决目前学生培养过程中倚重于知识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学生学习的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育和保护,由于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而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
管理层面:营造适宜开展和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环境
教学的系统性特质,不仅要求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系统的运行对其环境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运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系统,要求我们积极营造利于开展且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的环境。这种资源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而且还包括软环境——与激励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地从事研究性教学相匹配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因此,要求我们一是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弹性,完善学分制和选课制,改进包括允许参加多次考试或重修、转专业或转学等内容在内的学籍管理制度,在培养学生责任与权利意识的同时,赋予他们更多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空间,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和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二是构建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个性风格与独创精神,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编著与锤炼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三是完善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研究性教学中真正融为一体。
教学组织层面:开展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既包括针对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与创新活动,体现在以下环节上:
第一,通过创设研究性课堂教学,达到训练研究性思维的目的。在本科阶段,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占较大比重,为学生奠定了研究创新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也是研究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所谓研究性课堂教学,就是基于强调学科原理形成过程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二,通过研究性实践教学,达到培养研究性技能的目的。实验教学不仅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能与研究技术,而且还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探究创新型学习奠定基础。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实验提示方向,严格地审查并帮助完善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注重观察调控、释疑解难,对实验结果与报告开展分析讨论,评价实验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第三,研究性课外教学和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教学深入的平台,是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平台。研究性教学极具拓展性,可以很轻松地跳出课堂和课本的限制,将课内外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系列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完成必要的“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式作业,使研究性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
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学生设计科研训练计划,让学生兼做教师的科研助手和提供探究学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加科研能力成长体验。
第四,研究性教学评价是研究性教学持续进行的内驱力。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这里的考核和评价不再仅仅是对学业和工作完成程度的评定,更起着找出差距、指出努力方向的作用,极具成长性指向。
对于学生学业评价,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评价,及时了解在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功,真实地了解其能力的所缺和不足,找到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使考核评价成为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和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着既保护学生选择和评价教学的权利,又保护教师个性风格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建立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系统中,评价主体的选择要体现多元化,评价指标设计要实现多样化。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创造性,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评价,使教师有机会展现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方便教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并在自我思考、主动提高的过程中达成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从而有效地推动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教师层面: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研究性教学、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使命感和责任心,改革激励机制,使对教师工作的考核更集中于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努力程度和教学的有效性上,从而保证把研究性教学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为此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我校的教学团队,脱胎于为配合校院系三级管理所建立起来的课程负责人制,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要在总结课程负责人制的建设经验上,以教师的能力提高为目标,要在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上下功夫;在教学团队的组建上,既要有德艺双馨的院士、教学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又要有意气风发、满腔热情、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是佼佼者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体现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团队的构建要注意研究与教学课程相结合,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的工作方针。为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积极支持拥有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团队。
第二,加强名师的培育。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学校高水平师资的标志。由于教学名师是针对本科生的师资培养计划,因此,教学名师的培育更彰显学校对社会的责任。为此,要极力鼓励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知名教授为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重点奖励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形成重视教学、鼓励教学的氛围。同时,要关注在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协助年轻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师学术生涯规划,健全培育和激励机制,保证名师培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抓住“质量工程”实施的机会,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推进教学软环境的建设,不仅会保证和提高“质量工程”工作的质量,而且也将有力地推进大学文化的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吴 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