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传升 刘春惠 刘晓平 张英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实施“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邮电大学制定了《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强调了学校实施“质量工程”的目的、意义,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措施,同时出台政策、制定规划、投入专项经费,通过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007年,学校毕业生读研率达36.1%,就业率达98.5%。
一、加强专业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专业
学校根据“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突出特色,保障质量”的专业建设思路,加快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面向国民经济、国防信息化和首都经济发展开设新兴紧缺专业,同时,积极开展新办专业评估,提高新办专业质量。学校还注重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引导各专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带动全校各专业全面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两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两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发展个性,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教学改革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每年制定教学改革立项指南,投入专项经费,组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为研究重点的教改立项,并申请到“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精致设计,创建体系——全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一批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辅修专业制度,鼓励学生拓展不同专业领域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大胆探索个性化专业培养模式,培养跨学科专业的知识交叉型、复合型人才。贯彻“理工融合”理念,按照“工借理势、理势工发、亦理亦工”等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并积极探索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7年,学校成立试点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工作。学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被教育部批准为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三、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按照“注重基础、整合优化、锤炼精品”的原则,加强课程建设,针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主要基础课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学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为了加强计算机和电类基础系列课程优化建设,学校成立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每年开展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现已组织了5期培训,共有110多名教师取得了合格证书。双语教学课程门数逐年增加,“操作系统”、“电子系统”两门课程被教育部批准为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自2003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4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建成“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和“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各两项。各级各类精品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也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一方面开发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一方面积极锤炼精品教材,为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目前,学校已有65项选题列入国家“十一五”教材建设选题规划。
四、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近年来,学校加大教学实验室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推进实验室体制改革,组建实验教学中心,使教学实验室逐步从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模式向平台式、共享型转变,优化了实践教学平台,拓展了实验室承担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功能。“十一五”的前两年,学校投入1,800多万元,对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实验室、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和新办专业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各教学实验中心(室)从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材、实验教师队伍、实验设备与环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教学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强改革与建设,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建立创新培养机制,为学生搭建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增设了4学分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提倡开放式、自主式实验教学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自主设计实验程序,独立完成实验,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研究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指导教师积极给予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007年,学校共设立90个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40个、校级项目50个,资助经费100万元,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五、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贯彻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实施人才工程,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加强高层次教师引进工作,同时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坚持首次开课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助教制、基础课教师集体备课制、教师教学研讨制、教师教学观摩评比制度,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双语教学培训、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教学名师评选表彰活动,激励教师潜心投入本科教学工作。学校自1992年开始已组织了8届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搭建平台,目前已有13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高水平的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可以为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学校通过开展教学名师奖评选奖励工作,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从事本科教学。学校现有校级教学名师14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同时,学校积极推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其中“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工科物理与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2007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六、完善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通过教学督导、日常教学检查、学期初和学期末重点教学检查、领导和专家听课、学生信息员和学生(网上)评教,以及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试卷命题与答卷评阅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各主要教学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2007年,学校组织对任课教师进行全面听课,并对694门次课程的试卷进行了检查,检查了2007届全部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在教学专项检查中,学校坚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学院主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并要求责任人及时解决。对教学秩序检查、考场秩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北京邮电大学教学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学校通过对学生信息员反馈及督导组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改进效果不明显的教师实行高职低聘,对确实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个别教师调离教学岗位等措施,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吴 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