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神话特点 落实语文要素

    吴秀娟 曹鸿飞

    

    

    

    【设计意图】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的是巨人盘古用神力开天辟地,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课文中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整个过程,文中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经调查发现,四年级学生对于故事内容很熟悉,对盘古劈开混沌宇宙和身体变化成万物的想象感到特别神奇。那么,学生学习会有什么困难和新的生长点呢?基于教材解读和学情调查,预设学生困难如下:一是借助关键词补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二是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人物形象。对于神话故事教学而言,如何在借助《语文作业本》落实工具性的同时,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自然融合,凸显故事浓浓的“神话味”,就需要教师寻找契合的学习途径展开教学过程。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创世神话的联读中打开视野,成為本课设计的主体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动作等认识“劈、浊”等生字,会写“劈”等生字,在语境中理解“混沌、缓缓、精疲力竭”等词语。

    2.能借助课文插图、关键词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简要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通过想象画面、微课示范、小组合作等方式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盘古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引神话,学概括

    1.感受世界的美好。

    过渡:你们看,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多么美丽。(引读跟课文第五自然段有关的短语)

    2.了解创世神话。

    (1)谈话:你是否想过这美丽世界是怎么来的?关于世界的起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流传着很多创世神话故事。(板贴:创世神话)创世神话就是关于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

    (2)播放音频,了解创世神话。

    3.概括故事开头。

    过渡: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比如盘古开天地(齐读)。小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可能给你讲过这个故事。

    (1)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读正确。

    ②用讲故事的语气来读一读。

    (2)理解“混沌”:指名读,选择图片理解。

    (3)图文对照,随机概括:宇宙(混沌),盘古(沉睡)。

    二、读神话,说过程

    1.自由读课文。

    2.给课文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标在书上插图旁边。

    3.学习活动:提炼关键词概括故事情节。

    过渡:刚才我们用“宇宙混沌,盘古沉睡”来概括故事的开头,故事的结局是“身体变化,创造世界”,我们也用关键词来补充故事的过程。

    (1)自主学习,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

    ①借助关键词,补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②填完后借助图示说一说。

    (2)反馈交流。

    预设:盘古苏醒,开天辟地;顶天踏地,天地成形。(随机指导书写“劈”)

    (3)修改订正。

    4.简单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1)借助图片和关键词简单说过程。

    ①引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倒下以后……

    ②自由练说。

    (2)借助《语文作业本》第2题说过程。

    ①读句段内容。

    ②随机教学词语“黑乎乎、精疲力竭”等词语。

    三、品神奇,悟形象

    过渡:一开始黑乎乎的世界,居然变成美丽的世界。这样的神话故事实在是——(随机板书:神奇)

    1.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画找神奇的语句。

    2.共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交流神奇的感受,朗读体会。

    (2)随机重点学习语句一。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说神奇。

    ◇随机教学“劈”,结合图片和动作演示加深理解。(随机积累:开天辟地)

    ◇读出神奇。

    (3)随机重点学习语句二。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发现语言特点。(反义词和近义词)

    ◇认读“浊”字,理解字义。

    ◇多形式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微课示范导学——组员分工,认领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与展示。

    组员1:说说感受。

    组员2:读出神奇。

    组员3:想象画面。

    (3)小组交流展示,随机指导。(随机积累:顶天立地)

    4.发现“变化”与“不变”。

    (1)聚焦重点语句,发现天地和盘古身体“变化”的神奇。(板书:变化)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2)发现盘古的“不变”,引读重点语句。(板书:不变)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①悟盘古形象。

    预设:不变的是——盘古的动作、决心、坚持不懈、造福人类的精神……

    ②激情引读。

    师:一百年过去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一千年过去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一万八千年过去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5.回环小结。

    过渡: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虽然盘古倒下了,但他的身体却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播放圖片,总结升华,再次引读跟课文第五自然段有关的短语。

    (2)小结: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读盘古倒下后身体与大地变化的神奇,进一步走近伟大的巨人——盘古。

    【课后作业】

    收集其他神话故事,准备交流。

    【课例点评】

    本课教学基于学情,融合神话特点和单元语文要素,利用《语文作业本》和课后思考题设计学习活动,呈现以下特点。

    一、营造“神话场”,打开阅读视野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面对熟悉的神话故事,本课选择打开视野的联读,从听希腊和印度创世神话的音频,到导入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盘古开天地,引领学生发现“创世”神话都有类似的结构:世界混沌一片—神开天辟地—神的身体化为万物。课的开头和结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第五自然段的相关短语为抓手,融词语教学与营造神秘的“神话场”为一体,既创设了故事的阅读情境,又进行了言语积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视野。

    二、巧用作业本,展开学习过程

    《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是紧扣单元要素和课后思考题、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的,是教学的“脚手架”。课堂上,教师以作业本为抓手,创造性地使用习题,或直接运用,或巧妙改编,自然而高效地展开学习过程,使学习真正发生。

    如在达成“学习把握主要内容”这个重点目标时,教师利用作业本第3题创意设计了“运用已有图示+创意插图+对应段落”的学习流程,通过提炼关键词补充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并结合板书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还把第2题变成学生“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的另一种形式,呈现了学习过程的梯度。

    三、实践小班化,转变学习方式

    本堂课充分践行了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教学第三、四自然段时,教师将作业本第4题与教学重点“找神奇的地方写感受,感受盘古人物形象”进行整合,使其转化为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单开展学习,通过“微课示范—选择任务—分工自学—小组展示”逐步推进。组长组织有序汇报,让小组学习有料、有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四、发掘文化味,提升人文内涵

    神话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源头文化、根脉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伊始以创世神话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其中的奥秘。感受以“沉睡的盘古—巍峨的盘古—伟大的盘古”变化为暗线的人物形象是课堂的难点所在,教学通过紧扣盘古的“变”与“不变”展开——天地在变化,盘古的身体也在不断变化,然而盘古的精神、毅力、决心是不变的,帮助学生形成对盘古雄伟、高大、奉献的形象的初步认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浙江省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325000)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