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阅读活动和班级德育工作的结合

    黎超

    摘 要:高中活动的形式较为丰富,德育工作较为复杂,对此相应展开的活动形式也较为丰富,但效果不如人意。而红色阅读活动与班级德育工作的结合,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结合作者的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将从可行性上、活动形式上、德育效果上三方面对红色阅读活动和班级德育工作的结合进行论述。

    关键词:德育;红色阅读;可行性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将红色文化,特别是红色阅读活动,和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相结合是具有可行性的。

    一、红色阅读活动与班级德育工作结合的可行性

    1.红色文化的精神品格与德育工作的出发点相契合

    红色文化是沉重而又光荣的历史留给后人的一笔重要的、宝贵的财富。其中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政治财富、历史财富、文化财富等。而这些财富里面的共通点就是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品格。它对每一个中国人起着标榜、导向、激励、凝聚、塑造等作用。而其精神品格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和高中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是相契合的。

    2.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为德育工作创造条件

    红色文化涉及的范围较广,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崛起的中部以及正在发展的西部。所以红色文化对大部分高中学校来说,是一种地域文化。就拿笔者所在的江西赣州来说,这是一片红土地。所以这样的地域文化,其中长期以来沉淀下来的文化、风俗、习惯、思想意识、情感等对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而这又为高中德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3.高考红色文学作品的增加为二者的结合创造条件

    高中生与小学生和高校生比较,学习时间和精力主要是围绕高考,所以校外等红色文化相关活动不可行。对此笔者认为,依托红色文化而进行红色阅读活动是最佳的活动形式。首先,在高中阶段,大部分是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相较于其他学科课程,中学语文课程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就让开展红色阅读活动具有优势。其次,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红色文化的文学作品渐渐增加,比如阿城的《赵一曼女士》。这就为开展红色阅读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程东旺、黄伟良在《“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中说:“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是一种理想的德育范式。”当然,理想的德育范式还需要用具体的活动形式来体现。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往年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尝试,总结出了以下三種活动形式:读+研——红色诗词、读+演——红色家书、读+写——红色小说。

    二、红色阅读活动与班级德育工作结合的活动形式

    1.读+研——红色诗词

    红色诗词活动形式,主要以读为主,以研为辅。这样的形式考虑到了高中生对诗词掌握的学情。

    笔者在开展此活动时,刚好结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所以安排了一个任务:集中收集江西的红色诗词或集中收集毛泽东的红色诗词。收集时间定为一个星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收集的红色诗词进行研读,做好批注,并将所写的主要概括出来,最后于课堂中进行展示与交流。

    整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然而在做批注和概括的过程中,学生却不知不觉从文字中得到了精神的熏陶。

    2.读+演——红色家书

    笔者考虑到读+研——红色诗词是一种知识性的德育范式,所以在红色家书活动中主要以朗读为主,以表演为辅,从而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穿越心灵的教育这种体验性的德育范式。

    笔者将红色家书的读演活动安排在班会课,集中在一个月里,同时主要由班干部负责此事。整个活动环节如下:一是朗诵红色家书环节,二是合理合情表演片段,三是写一封家书给自己的亲人。特别指出,考虑高中生情感表达的含蓄性,所以最后一个环节家书的传达是由教师参与转交给家长的。

    在持续一个月的红色家书读演活动中,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体会到了家书里的真情。

    3.读+写——红色小说

    知识性德育范式和体验性德育范式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运用得较广、较多。而在红色阅读活动中,笔者还设置了一种整合性德育范式活动——以朗读为主,以写为辅的红色小说读书报告会。

    红色小说,如《红岩》《长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有还原革命斗争的场景,有探讨青春的价值,有歌颂难能可贵的精神……在它的背后能挖掘的东西太多。故笔者将这个活动规模扩大,以期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归属于知识性、体验性、整合性的德育范式的三种活动,符合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间的互动性的特点,同时,也都紧紧围绕着情感性。有了情感性的前提,德育才可达到马克思所说的“道德的本质精神是自由、自律”。

    三、红色阅读活动与班级德育工作结合的效果呈现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红色家书里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念国难之日急,恨己身之蹉跎”“殊为乡梓所念念”“人类解放不成,何以家为”“我的身体不是自己的,是公众的”、毛泽东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等,无论是诗词还是家书和小说,里面的文字都如铜钺剑戟,如黄钟大吕,饱含着爱国情怀。在展开红色阅读活动的时候,已经潜移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爱国爱乡、追求进步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引导学生成为爱国的好青年。

    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还是未成年人,在心智上尚未足够成熟,其思想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会严重制约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然而红色经典中体现的是一种集体大于个体、真善美大于假恶丑、精神品德高贵大于权势的崇尚等。通过红色阅读活动,则对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开展红色阅读活动后,我班有学生写了以下这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学习心得。

    风雨大作夜

    云黑亮紫蛇,风急啸银龙。

    累卵山头落,林穴暴怒訇。

    犬鹰犹不轨,狼虎尚恶中。

    幸有鞭霆力,再更四海容。

    3.有利于加强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勇、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而红色文化里的信仰故事可以廓清迷雾,让高中生学会反思,从而更加坚定对共产党和国家的信仰。现摘录学生写的心得片段如下。

    现如今,我们是“单向度的人”,是“标准化的阅读器”。我们使用相同的网络,阅读着相同的头条,因为相同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我们毫无思想,成了网络的傀儡。现如今,我们是看着挺拔实则空心的竹子,是戴着脚镣、穿着华丽而印着“无信仰”的囚徒。我们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空中似乎自由自在地飞翔,然而当狂风袭奔而来,那将面临昏天黑地。

    [参考文献]

    [1]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4).

    [2]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7).

    [3]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4]舒 棚.浅析红色家书的革命精神——以《中共元勋家书品读》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5]李 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3.

    [6]黄惠群.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进德育建设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43).

    [7]杨中雷,陈启国.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整合学校德育资源[J].教学与管理,2013(32):6-7.

    [8]柏铁山,李 颖.开展“红色活动”,拓展德育新途径[J].文教资料,2010(3):207-208.

    [9]王秋萍.运用闽西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研学德育活动实效[J].中学课程资源,2019(1):71-72.

    [10]张海燕.创新主题教育活动提高班级德育实效[J].甘肃教育,2017(17):31.

    [11]彭克清,張传霞.沂蒙红色文化德育功效浅探[J].文教资料,2019(2):79-80.

    [12]宗 钰.红色文化在中学德育创新中的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34).

    [13]张学文.利用红色文化为中学生德育教育增添色彩[J].考试周刊,2017(9):195.

    [14]陆慧芬.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四个有机结合[J].才智,2014(4):219-220.

    作者简介:黎 超,江西上饶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