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与话”中探索美术活动

    戴小燕

    

    

    针对孩子们乐意说、喜欢画的特点,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鼓励孩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画笔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画与话”促进幼儿美术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活动创作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作品有独到的诠释,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能流露真实情感的故事,作品里的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生命和与幼儿本身的联系,这些超乎常规的、独特的想象,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亲近生活,“心中有故事”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看到、听到的东西越多,就越想多看多听。过程性的审美体验,往往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兴奋,促使他们发现美的特征,对美好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激发幼儿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

    每个孩子都喜欢讲故事和涂鸦,内容大多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男孩霖琦是家中老大,平时妈妈总教育他长大之后要保护弟弟,于是他画了一幅《我的一家人》,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是弟弟,第二个是自己,后面两个是爸爸妈妈,他的身高是画中最高的,原因是自己已经长大了,弟弟还小,“现在是我保护他”;诗涵发现王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她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好朋友,孩子们围绕“肚子里的宝宝”和王老师进行了一次对话。随后,诗涵创作了《王老师有宝宝啦》,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王老师“肚子里宝宝”的好奇。

    提升能力,“手中有画笔”

    幼儿有了感兴趣的事物之后,他们能通过语言和绘画的形式将其表达、表现出来。但语言和美术表达能力的不足,往往会制约他们开展活动的热情。对此,我们也意识到必须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来丰富和提升他们表达、表现的能力。比如,在小班开展涂鸦练习。小班孩子入园初期,还没能够完全掌握绘画的各种技能技巧,因此以涂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熟悉绘画工具,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为他们大胆、无拘无束地参与绘画活动奠定基础。

    在中班和大班孩子中,我们通过“亲子欣赏阅读”“绘本教育”“我是朗读者”等活动,启发幼儿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并借助欣赏绘本中不同风格图画的创作方法,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从“画”到“话”,让孩子能畫会说

    幼儿在绘画时,往往会伴随着自言自语,一些孩子兴起时还会“手舞足蹈”。那是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绘画作品“添油加醋”,通过这样的外显的表达,他们的内心会获得一种极大的释放与满足。

    图画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一目了然,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活动中可以先从“画中有话”入手,让孩子对自己的画、同伴的画大胆表述,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心中想表达的话,并编织成美丽的故事。

    大班女孩钰莹画了一幅《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教师有意识地与她进行交流,使她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内容。钰莹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画的:“我画的是大灰狼乌鲁走进茂密的树林,发现了小猪们都在午睡中,于是大灰狼乌鲁就觉得自己的运气怎么会这么好。他担心把小猪给吵醒了,于是就小声地数了起来,可是他并没有马上把小猪给吃掉,而是去跟他的好朋友分享他今天的好运气,他的好朋友也向他分享了好吃的食物,我觉得乌鲁很可爱,不像是一只很坏的大灰狼。”

    幼儿拥有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通过语言表达和绘画表现,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更可以在不断丰富的语言、绘画表达中,提升相关能力。

    从“话”到“画”,让孩子能讲会画

    “话中见画”的“话”有很多来源,它可能源于儿童文学作品,也可能源于孩子们根据文学作品创编的故事,还可能源于孩子们生活中的童言稚语。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他们从中“吸收”丰富、优美的语言,随时记录捕捉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精彩语句”,为孩子创设温馨的语言环境,调动孩子想说、愿意说、爱说的积极性,为“画”做好铺垫。

    故事《爱打嗝的斑马》情节丰富有趣,孩子们十分喜欢故事里面的主角斑马。在欣赏完故事后,孩子们表达了对故事的理解,并自由组合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绘画创作,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编后,这些作品变成了一本有趣的“新绘本”。从“话”到“画”不仅加深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还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

    语言活动“我爸爸”中,爸爸的形象深入人心,在绘画环节中孩子们自由讨论着自己爸爸的特点并进行创作,有孩子说:“我的爸爸肚子超级大,里面肯定装了很多东西。”有孩子说:“我爸爸是超人,我想给他画四只手,三条腿,再来双翅膀。”也有孩子这样形容:“我觉得我的爸爸像怪兽一样,因为他生起气来就是像怪兽的样子。”最后孩子们都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爸爸。

    绘画时把自己想表达的“话”通过画笔下的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孩子不再说“老师,我不知道要画什么”了,反而会说“我觉得我画的作品很有意思,那个人笑起来好可爱呀”。通过将语言表达和图画表达相结合,孩子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事物内在的独特品质,他们的绘画表达也更丰富了。

    孩子的作品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语言,希望这种语言不再是孩子自己内心的“独白”,而是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解读,从中读懂孩子的心声,让我们的孩子在“画与话”中有“知音”,有“听众”,更有如诗如画的童年。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