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走进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
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往往是以“朗读”方式开展落实的,但受各种因素的影響,现阶段朗读并未真正、适切地落实到语文阅读课堂的实处,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不甚理想,甚至使学生闻“读”起“恶”。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成为了目前一线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和探究的问题。笔者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初中生心里特征和认知需求,构建了朗读“五”阶梯,并于《爱莲说》阅读课堂上进行了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更为开展高效阅读课堂提供了借鉴。
一、细化课程标准,构建朗读阶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各学段阅读教学都必须达到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初中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朗读教学,特别是课堂上,确保“字”读音正确,语速适中,还要注重“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地语流和语速。但是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赋予阅读教学“针对性”,也就是说要结合课程标准,制定适合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绘制了初中阶段朗读“五阶梯”示意图,如图1所示。
结合图1发现,初中阶段朗读大致可以分为“教”读、研读、赏读、写读以及背读五个阶层,具体为:“教”读阶段,重点在于“教”,主要是生字、生词的教学,而阅读课堂上,如若忽略此阶段直接进入“研读”朗读就会导致学生朗读过程“坎坷”,对课文产生“畏难”、“抵触”的情绪;“研读”阶段,重点在于张口“读”,全文通读,理顺课文的结构,继而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探朗读之美;“赏读”阶段,通过朗读体会到课文的结构、语言、韵律、意蕴等的美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进一步感受朗读的魅力所在;“写读”阶段,对本文中语言优美、内涵深刻的语句进行摘录、积累和重点朗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背读”阶段,反复地、深入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将课文的精彩语句和精华内容进行背诵,从而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内化。让朗读辅助背诵,提升学生的背诵效率的同时,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二、聚焦朗读阶梯,提升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必备能力,所以在日常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抓住班级学生特征,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策略,促使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在新课改指导下,“以生为本”理念要贯彻于课堂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面对同班级学生时,也要落实“对症下药”,否则阅读教学的“质”与“量”已然得不到“质”的飞跃。
1.教师范读,精准把握情感基调
范读,即示范性朗读,是教师根据课文和学情,对课文进行具有指导性的朗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朗读,更是对课文的二次加工。教师的范读包含了自身对课文的情感把握和审美追求,也包含了经过长期积累沉淀所掌握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的首次出现应该在学生能力达到研读阶段之后、赏读阶段之前。这一时期,学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课文的韵律、情感、表达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此时通过范读进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事半功倍。
《爱莲说》是一篇骈文,课文的篇幅相对较短,且全文有诸多名句,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到“莲”的坚贞与高雅,领悟作者不慕名利、看淡虚荣的高洁品质和不随波逐流的决心与情怀。在范读之前,教师应布置预习课程,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从而带着问题来听取教师的范读。如“蕃(fán)”“濯(zhuó)”“蔓(wàn)”等。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文的语气、语调、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用语音的变化带动学生情绪的变化,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课文的情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节奏划分应如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情感角度分析,此句表达的是周敦颐对莲的赞扬之情,因此,教师的语速不可过快,语气中应带有着喜爱、欣赏的情感。而在得出“莲,花之君子者也”结论时,朗读语气不应只是轻快、喜爱,而要充满着坚定。
2.学生实践,“知识”升华为“能力”
朗读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能成,而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登上朗读的“巅峰”——背读阶段。因此,坚持课内朗读实践与课外朗读实践相结合,才能逐步提升朗读水平。
一是,要保证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课内朗读实践是全体参与的,只有拥有充分的朗读时间才能使得学生记忆更深刻,情感领悟也更真挚。例如《爱莲说》的课堂朗读时,教师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了基本的了解;随后,全班同学进行朗读实践。在全班朗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并观察以下几个方面:“蕃(fán)”、“蔓(wàn)”等生字生词读音是否准确;朗读课文是否流畅;课文节奏划分是否正确,朗读过程中是否有韵律感和美感;重点语句是否饱含情绪。通过观察总结,教师可以较好地把握学生对《爱莲说》一文的朗读阶段,从而制定合适的课外朗读计划,帮助学生一路攀登,登上赏读、写读甚至是背读阶段。
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保证课外朗读效果。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逐步增多。QQ、微信等都成为了常见的交流工具。因此,善用现代化工具,能辅助学生的课外朗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向学生布置朗读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其向教师提交作业、汇报朗读成果。如教师先范读一遍《爱莲说》,并将录音文件发送至班级群,让学生下载并作为朗读参考;其次,根据课内朗读情况布置朗读作业:听教师范读后,在家长的监督下有感情地朗读五遍课文(可以自主多读),并提交朗读作业(朗读一遍文章私发教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信息一一聆听并加以点评和指导。这样,在教师范读、学生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其在朗读台阶更上一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激发器”,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有效途径,所以为了真切落实朗读,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地细化,最终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朗读阶梯”,使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进而开展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最终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内外”。但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用足够的耐心、充沛的爱心,过滤学生朗读过程中形成的“毒气”,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朗读,最终攀登朗读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濮东林.朗读:在课堂中落实[J].小学教学研究,2018(02):25-26.
[2]万辉霞.基于注释辨析运用的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以《爱莲说》和《寓言四则》为例[J].语文月刊,2019(06):29-32.
[3]陆海舰.滴水穿石 读中成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J].语文教学之友,2015(06):4-6.
孟祥利,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官庄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