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自然环境特点对海警舰艇维权执法的影响分析

廖志军
摘 要:随着我国对南海的实际控制能力不断提升,海警部队在南海的维权执法行动愈加频繁,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海警部队南海维权执法效率及安全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地理特征、水文和气象特点等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南海自然环境对海警部队南海维权执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南海;自然环境特点;海警部队;维权执法
中图分类号:U69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5-0035-02
我国有着广袤的海洋,对于海洋的开发活动越来越频繁,与邻国的争端也必然愈来愈频繁,海警部队维权执法的频率也必然随之增加,势必随着海警舰艇在自然环境复杂的南海海域中航行频率的增加,从而造成其出现险情的程度随之升高。因此,分析和研究南海自然环境情况,对提高海警舰艇维权执法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南海自然环境特点
南海海域面积广阔,岛屿数量众多,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常年高温,降水量丰富,并且季风气候明显,容易受到台风、冷空气影响。
1.1 南海地理特点
南海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中间的关键航路上,对我国安全防御和经济开发都极具重大意义。南海面积约35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珊瑚岛或礁统称为南海诸岛,按方位或特征命名为: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1.2水文特点
南海海浪较大,按成因可分为:台风型、东北季风型、西南季风型海浪,潮差小。在东北季风期,海浪以东北浪为主,风浪高1.0~1.6m,涌浪高1.7~2.2m;在西南季风期时,以西南浪为主,涌浪高1.2~1.4m。在台风或冷空气影响下,浪高可达10m以上。
南海环流是指表层环流,形成于四个因素:①南海上空盛行的季风;②黑潮的影响;③南海沿岸大量河川径流入海形成的沿岸流;④复杂的地形。海流随季风而变化,流速不大。东北季风期以西南流为主,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速可达1节;西南季风期以东北流为主,流速在1节以下。4、5、9、10月為季风交替期,风生流减弱,局部地区出现密度环流。
南海潮汐属全日潮非常规形态,东部海区潮差平均值为0.6~1.5m,潮差较小。北部海区,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南海潮流以不规则和规则全日潮流为主,半日潮流极少。
1.3气象特点
南海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冷空气影响。西南季风期,即5月中旬至9月中旬,热带气旋较多;东北季风期,即10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冷空气较多,东北季风平稳猛烈。
海区内常年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受季风影响大,旱雨季明显。11月至次年5月是旱季,6到10月是雨季。从10月到次年3月中旬,流行东北季风,大风天气频繁,不适合航行。西南季风始于5月终至10月,风力减小,对舰艇安全航行影响较小。在有西南季风潮暴发时,风力可达6~7级,最大可达9~10级,对舰艇安全航行影响较大。4月前后为季风转换期,风向多变,风力较弱,风生流较小,是海上航行活动的黄金季节。9~12月为台风季节,台风多且浪大涌多,年平均4次,一般风速为35m/s,最大80m/s。南海海区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主要出现在东部海域,一般6~10月活动频繁,8、9月最为集中。台风带来狂风、巨浪、暴雨,毁坏性较强,极大地干扰了海警舰艇维权执法活动。
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主要来源有两种,第一,南海海区形成;第二,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向西转移到南海形成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能够在南海地区升级成为较强热带风暴的数量可达9个,约占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总量的30%,相当于北大西洋全年出现的总量。
南海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热带气旋,8、9月份频率最高,是全年总数近半,其次是6月,1至4月基本无热带气旋发生。
南海热带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相比较,强度较低,半径一般为300~500km,最小的不到100km;伸展高度约6~8km,最高达到10km左右。总之,南海热带气旋强度较弱、竖向延展程度低、涵盖范围小,气压常保持在980~990hPa之间,在950hPa以下的基本不存在;眼区附近风速最大常在35m/s以下,仅有少数可以达到临界值50m/s左右,但形成快、移动快、寿命短、破坏性强。其眼区面积大小不定,形状多变。云系分布前后不对称,前方右边云层区域较宽、其厚度较大、含水量较高;后方右边均呈现和前方右边相反的形态。
南海热带气旋偶尔会形成强劲但是程度较轻的“豆台风”,甚至区分不出闭合等压线,只能检测出核心位置。虽然组成部分不够明朗、全面,但也有极强的破坏性。
因为南海热带气旋涉及区域有限,强度较低,转移方向极易受到外界环境气候的影响。当高空环境平稳,在西北太平洋副高外形、方位变化较少时,南海热带气旋的转移方向会延续基本道路。当高空环境出现双热带气旋、环流较低的情况时,转移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
2 南海自然环境特点对海警舰艇航行安全的影响
2.1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海岛礁众多,地势较平,海拔较低,主要由珊瑚沙覆盖,面积极小,修建码头十分困难,舰艇靠泊、补给不易。岛礁四周地形陡峭复杂不平,舰艇停靠困难,进入泻湖的航道不深且少,不利于大型舰船航行。
南海远离大陆,后勤保障困难,补给线绵长。
2.2水文条件影响
南海的潮汐类型繁杂多样,在浅水区域,潮差变化对舰艇航行有较大影响。海域北部和中部常出现大浪大涌。强盛的海流影响舰艇航速、航迹,使艇位推算困难。大风大浪易使舰艇出现垂荡、纵摇及横摇,困扰舰艇的执勤执法活动。
2.3气象条件影响
南海纬度较近,气温水温较高。人体生理机能易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体力消耗大,影响睡眠质量或导致中暑,又由于工作环境高温嘈杂,易造成情绪烦躁,影响健康。高温高湿易滋生细菌,使食物易变质。同时高温高湿也会造成舰艇装备的完好率降低,可能会因潮湿而出现故障,导致性能降低。
南海海雾除北部湾、琼州海峡一带外很少出现,十分利于海警舰艇维权执法活动的开展。而且海水透明度大,大部分海区海水透明度在20m~30m之间,易于发现水下隐蔽目标,比如暗礁、暗沙等,有利于舰艇安全航行。
9月至次年5月,南海冷空气较多,一般伴有降温、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强大的冷空气前缘常出现10级以上大风,伴有剧烈降温。南海冬季大型风浪基本都是受冷空气的作用,加之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最终导致南海东北地区的大风浪较多较大,可产生五至六米高的涌浪。由于冷空气涉及区域较广,因此灾害天气可延续到南海北部,对海警舰艇的维权执法活动影响较大。
南海热带气旋6月至9月较为频繁,对海警舰艇海上活动影响非常大,因此舰艇在出航执行任务前应准确掌握台风的生成和移动特点,并清楚防台抗台措施。
3 海警舰艇在南海航行安全的对策
3.1地理环境影响的对策
南海自然环境复杂,岛屿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对海警舰艇航行存在很大影响,为保障维权执法效率,确保航行安全,海警舰艇指挥人员需充分利用舰载各种航海仪器设备,保证正规瞭望。由于远离大陆,综合保障困难,因此,应尽量减少食物和水源的损失,提高舰艇续航能力。
3.2水文气象条件影响的对策
南海海域的氣候环境同样恶劣,常年高温,降水量丰富,而且季风气候明显,很容易受到热带气旋和冷空气影响。
3.2.1高温高湿环境
为有效减小恶劣气候环境的对官兵的不利影响,可充分利用健身房、甲板空间等有效条件积极锻炼身体,组织丰富的娱乐活动。同时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造成官兵肠胃不适。在高温嘈杂的机房环境中工作时,注意使用耳罩、多喝盐水。为减少仪器设备受高温高湿影响,应及时做好仪器设备保养工作。
3.2.2水文气象特征
南海强盛的海流会干扰舰艇艇位推算,需及时修正风流,利用陆标定位,以作为GNSS定位的补充。
受热带气旋、季风及冷空气的影响,南海大风大浪较多,因此,海警舰艇指挥人员应认真清楚本舰艇的艇体状况、船体强度,仔细分析风浪对船舶稳性、强度和操纵性的影响。及时获取气象预报,研究气象变化形势,充分做好大风浪航行的准备,同时加强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以提升舰艇在大风浪航行时的安全。加强救生部署操演,遇到紧急情况时,舰艇指挥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置。
同时,积极谋划南海救助、补给基地建设,加强海警部队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在位置合适的岛屿上,建设油库、舰船维修基地、后勤综合保障基地、直升飞机停机坪等保障系统,以提高海警部队对南海的实际控制能力。
4 结论
本文立足南海自然环境特点,从南海的地理环境、水文特点和气象特点等三个方面对海警部队在南海的维权执法行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对海警舰艇南海维权执法的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提高海警部队维权执法效率有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疆域的历史形成[J],南海网,2012-07-18,2015-07-4.
[2]关芬呈、谢清华.南海台风的统计特征[J],海洋通报,1984-8.
[3]张永宁、黄磊.航海气象与海洋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吴迪生、赵 雪、冯伟忠、马毅.南海灾害性土台风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5-06.
[5]谢银益.简析勘探船规避南海土台风的安全方法[J],中国水运,2013-12.
[6]尹海波、石洋.中国及附近海域船舶对台风的避让[J],世界海运,2006-4-29.
[7]邢丹.南海搜救码头选址何处[J],中国船检,2014-04.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