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王金燕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性,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其平台融合性,提升学生辨析解题能力;利用其资源开放性,开阔学生视野;利用其数据分析功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措施巩固成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课堂;微课;慕课;几何画板;初中数
学;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29-03
1 前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5G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信息软件系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初中课堂教学中,高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使教师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
2 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性,演示变化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重点知识因其较为抽象,往往是学生理解过程中过不去的“坎儿”,教师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段进行讲解,学生还是很难转过弯儿来。这时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性、直观性特点,对这些难点知识进行动态模拟演示,让学生目睹图形或数量的变化过程,既能增强直观性,降低理解难度,又能增强教学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态演示图形变化,变抽象为直观 ?以数学课堂为例,在教学“运用方程解决相遇与追及问题”时,正确画出运动线段图,顺利找到数量关系,才能列方程求出答案。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而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运用方程有效解题的关键。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运动问题比较抽象,对方程的运用又不够娴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直观呈现相遇或追及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观看情境动画,去找隐含其中的数量关系,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关系来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变抽象为直观,既降低了题目理解难度,又利用数形结合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勾画出线段图,顺利找到数量关系。
构造模型发现规律,变复杂为具体 ?“图形全等变换”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每道几何综合题目中多数有图形变换的影子。“平面上最短路径问题”是轴对称这类图形全等变换的典型例子之一,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学生难以理解。在课堂上,若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现场作图,就可以直观呈现几何图形的勾画过程与位置关系,利用模拟演示能轻松找到对应角、对应边及转化后的对应线段,顺利解决这类问题。在课堂上也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将原题进行多次现场变式后进行训练,让学生从渐进的图形变换中找到统一的规律与一致的解法。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从基本图形中抽取“将军饮马”的数学模型,将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模型化,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对这类问题的系统掌握。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构图时间,还能扩大课堂容量,拓展思维,提质增效。
播放视频情景模拟,变想象为实景 ?“循环系统”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章节。利用图片,教师只能结合文字说明进行静态知识讲解,让学生学习各部分的血液流向与成分差异。因为不够直观与系统,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进行区别记忆。将系统图中的血流方向与血液成分变换结合起来,制作动态模拟视频进行直观播放,再结合讲解,学生就会在动态模拟状态下清楚辨析动、静脉血与心脏瓣膜的开合情况。这样的动态展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和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系统掌握该部分内容,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3 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融合性,实现语言、文字、图片、动漫等交互运用,提升学生辨析解题能力
融合发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题目的解题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形、图片、动漫等多种表达方式,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不仅将抽象图形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还能将所学知识的内在渐变轨迹清晰地描述出来,利于拓展动态思维和提高观察能力。
坚持数形融合,利用动态发现规律 ?学习三视图需要学生从前面、左面、上面进行观察,得到平面图形。学生在从正面观察几何体的左面和上面时,由于视觉角度的不习惯、不适应,往往画不出正确的左视图与俯视图。在教学“从不同的方向看”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个立体图形,课上将设计好的几何体进行旋转操作,使观察的面动起来,让学生从合适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呈现的面更加真切、清晰,更容易找到三视图各边长度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与总结,能顺利地得出主视图由几何体的长与高确定,左视图由几何体的宽与高确定,俯视图由几何体的长与宽确定,再面对这种训练时,就可以利用得到的规律轻松找到正确答案。
加强动画演示,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初中数学中讲解动点问题既耗时又抽象,但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和考生公认的难点。在研究动点问题时,可以将路径按动点运动的轨迹提前设计好,让学生在动画演示中观察点的运动带来的图形及数量的变化,然后化动点为静点,通过定位置、定数量发现图形的规律性,轻松完成证明或计算。语言、文字、图片的交互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有意植入动漫,提升学生辨析能力 ?普法课是思想品德课不可或缺的课型。一些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案例的分析,可以在课件中植入动漫,利用模拟法庭等情境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学习。中学生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生活的圈子比较小,相对比较闭塞,对法律知识比较陌生。针对青少年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让青少年远离伤害,在课堂上进行普法知识讲座或播放动漫等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在课堂上播放动漫情景剧,通过观看和了解剧情,不仅能让青少年学生远离伤害,还能促使他们有效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指导他们懂法守法。
4 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募集各类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的特征,网上的各类慕课、微课、网校课程等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完全可以与课堂教学进一步融合,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这些资源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攻坚克难,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效果。
利用教育平台,共享创新成果 ?为了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各地教育部门都在搭建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将平台上的资源在课堂上共享,也可以结合课堂需要进行修改使用。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的学科知识模块,特别是一些易错、易忘、易混的重难点知识,会给课下复习带来困难和障碍,针对这些重难点知识,可以结合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巩固。这样不仅能拓宽知识来源渠道,而且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精心录制微课,落实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课堂带来便捷,录制微课成为教师讲解关键点的有力手段。关键点的掌握和重点知识的理解、难点知识的攻克是不可分割的。课堂上反复出现的模型或中考典型题目是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录制微课,帮助学生课上理解或课下掌握。基础好的学生课上就可以掌握,但对基础稍弱、理解欠缺的学生,微课会将课堂延伸,成为他们查缺补漏的有力方式。
下载慕课资源,拓宽知识视野 ?资源库中的慕课资源丰富、包罗万象,好多慕课来自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专家、学者。根据课堂拓展的需要,将这部分资源中有关的视频应用于课堂学习,就相当于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微课与慕课的合理应用,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思维、丰富知识外延、提升综合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5 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措施巩固成果
加强在线互动,掌握学习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平板电脑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很多学校组建了电子书包班。每名学生配备一个平板电脑,通过网络与教师的授课平板电脑相连,教师可以和多名学生同时进行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互动频率,拓宽了互动空间。学生还可以把有关练习或计算数据上传,平台软件汇总分析数据,教师通过这些数据了解掌握情况,指导教学和进行个性化辅导。
运用数据分析,找准问题短板 ?大数据、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关鍵点,帮助学困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督促学生齐头并进。在复习巩固阶段,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从平板电脑的分层练习题库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或巩固,及时发现自己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给自己补齐短板,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学校利用这一互动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及时发现巩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加以改进或调整。
通过网络推送,加强检测训练 ?在新授课上,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向学生推送实时检测题,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做题,利用自动批阅系统汇总批阅结果并上传数据。教师根据大数据的汇总分析,能第一时间发现巩固率较低的题目,根据错误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知识补充,在课堂上再进行针对性的检测训练。平板电脑的检测功能在英语、语文学科的词和短语的巩固,数学的计算,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础类知识巩固方面方便快捷,更能发挥检测优势,巩固教学成果。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初中课堂教学形式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在关注教学模式革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知识的发生和传播直观化、可视化,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沈洪.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梁瑞仪.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