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2006年城镇化率是44.34% ,2016 年城镇化率是57.35%。再加上全球气候的变化等原因,我国城市洪灾灾害日益严峻。本文主要介绍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及危害,并分析了影响防治城市洪涝灾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涝灾害的防治相关建议,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防治洪灾的体系。
关键词:城市;洪涝灾害;形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11+6 文献标识码:A 文件编号:2095-672X(2017)03-0101-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5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urbanization develop rapidly, urbanization rate in 2006 was 44.34%, 2016 urbanization rate was 57. 35%. As well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so on. Urban flood disast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and hazards of urban flood disaster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ban flood disasters,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of floo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ystem of flood prevention.
Key words:urban;flood disaster;forma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作為一个社会活动与一体的经济人口密集区,城市将城市命脉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城市命脉系统是指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的交通、水、电、气、网络、通讯等系统。近些年来,全球变暖、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等原因造成城市洪涝灾害现象越来越严重。[1-4]研究统计发现,2008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60%的城市都有洪灾的发生,近年来,洪灾更加频繁,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洪涝灾害使16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亿,死亡79人; 2013年8月14日,东北洪灾使373万群众受灾,直接损失7800万,死亡加失踪人数上百。2015年6月17日上海特大暴雨,同济大学等被淹,教室里出现“瀑布”。2016年7月6日,武汉特大洪灾,全市停工,直接经济损失22.62亿,死亡14人。故我们需对城市洪涝灾害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明确洪涝灾害的危害,并制定合适的预防城市洪涝灾害的相应措施。
1 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
城市洪灾的形成极其复杂,目前为止,尚不能对它进行定量描述。但总结研究发现,任何洪涝灾害都是承载体、孕灾环境及致灾因子三者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而三者之间也相互影响,具体关系见图1。
1.1 承载体
承载体是洪涝灾害作用的对象,如社会资产、人的统称。承载体对水灾的承受能力可以用易损性进行描述。一定条件下,承载体越脆弱,灾情越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老城区占据有利地势,城市向低洼地区发展;各种现代设施增多,如停车场、仓库、地铁等;人们也越来越依赖城市命脉系统,若发生洪涝灾害,破坏了部分系统,则可能影响这个城市的运行,甚至出现城市瘫痪;等等。总体而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市城市的承载能力减弱,易损性增大。
1.2 孕灾环境
孕灾环境是指形成洪涝灾害的环境,分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两种。城市洪涝灾害的孕灾环境主要包括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局地环流背景,其中后者影响城市降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房屋建筑增加,水泥或者沥青路面增多,导致地表径流系数变大,雨水渗入减少;且由于人们对供水需求的增加,导致地下水被超额采用,从而地面沉降现象加剧,地面沉降会对很多城市基础设施产生不良影响,如排水管,最终使城市排涝能力下降,增大洪灾发生的概率;城镇化还会导致“热岛效应”的发生,该效应会使城市及周边的温度及环流发生变化,导致雨水量增大,增大了洪灾发生的可能性等等。
1.3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是指诱发洪涝灾害的因子。作为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暴雨是由强对流过程中,经冷凝作用形成。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降水量较大,尤其夏季会出现集中降雨,并常常出现暴雨。统计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及江淮流域一般2年就会有1到2天的降水量大于100mm。当暴雨两超过城市泄洪能力,就会出现洪涝灾害。另外,地势低洼过矮积水也可能导致洪涝的产生。
2 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
洪涝被联合国定义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它的危害的是巨大的,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2.1 人员伤亡
人员伤亡是城市洪涝灾害的最大危害。洪水是天灾人祸的产物,人的伤亡不是任何金钱能衡量的,这种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统计数据表明,洪灾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2016年安徽洪灾就造成29人死亡,数人失踪;2008年的洪灾全国死亡人数达508人。
2.2 造成城市固定资产损失
住宅、公共设施、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及建筑内财产等都属于城市固定资产。过去,城市固定资产主要指建筑物,尤其是住宅,这些住宅一般是砖木结构或一层土木结构,洪灾时易损坏且内部财产难转移,故以往洪灾损失就是统计损坏房屋数。且由于老城区地理位置等优势,洪涝并不常见。随着社会及科技发展,现在建筑多为两层以上,内部财产一般都能转移到高处,且房屋不易发生坍塌。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新建城市地理位置一般低洼等,洪灾出现频率增加,会造成一定的固定资产损失。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发地下空间,如地铁、地下车库等,这种若发生洪灾,损失会非常惨重,如1993年东京洪水,地铁被淹,损失及其惨重。
2.3 损坏城市命脉系统
虽然与其它损失相比,洪涝灾害对城市命脉系统的直接损失不大,,但由于命脉系统的重要性,损坏所造成的间接危害却巨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命脉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在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这些系统。若这些系统受到损坏,造成的损失会很惨重,美国纽约市就曾因为计算机进水导致内部数据丢失而损失上亿万元。除计算机网络系统,更易受影响的是交通系统,洪灾会使交通瘫痪,人们不能正常出行工作,间接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此外,水、电、气等系统若受到损坏,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间接的都会造成经济损失。
2.4 产生次生效应
除了以上两种危害,洪涝灾害还会造成环境破坏、影响城市的发展,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等一系列次生效应。一般洪灾之后,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3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由上述叙述可知,城市若发生洪涝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人员损失。建国以来,国家开始重视防洪工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城镇化速度非常快,人口急剧增加,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的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工作相对落后。图2是影响城市洪涝灾害防治能力的因素总结。
根据上图,我们可从以下几点进行防治城市洪涝灾害工作:
3.1 科学编制防洪排涝规划
作为城市防洪管理与建设的依据及前提,防洪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5]。而进行规划时依据最多、最重要的就是城市防洪标准。另外,防洪标准也会影响整体投资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若标准过高,增加投资成本的同时还会产生很多其它部门工作上的难题;若标准过低,则会对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另外,城市防洪排涝和周边的江河的防洪有很大关联,是整个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科学编制防洪排涝规划时,要结合考虑周边江河的防洪规划。并聘请水利、水文、气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建设等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如水文、环保、水利、气象、城市规划等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防洪排涝标准。
3.2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目前,很多城市出现洪涝现象都是因为当初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统筹考虑,缺乏前瞻性。故今天城市规划时,我们应该具有长远目光,科学规划,尤其是排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径流系数等,计算出污水水量,并选择合适的管材及管径,标本兼治,将防洪与排涝、污水处理与洪水调度等有机结合,力所能及的降低洪水出现的概率。建设现代新型城市,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
作为城市防洪非工程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防洪排涝预案是各级领导进行调度时的战略性文件。该预案在现有工程条件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而防洪应急预案是在洪灾预警基础上制定的,目前,这些预警技术有洪水监测技术、暴雨预测技术、警示信息发布技术、洪水预报技术等[6],但这些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特别成熟,亟待完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洪灾预警系统会越来越完善,我们可以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
3.4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是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关系到居民生命安全及经济。加强放工排涝工程建设,首选需要的是资金到位,这是公益工程,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应做好监督工作,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筑好坚实屏障。
3.5 加强宣传防洪排涝教育
加强宣传防洪教育也是防洪排涝非工程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工程手段不能解决的部分问题,更好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宣传防洪排涝教育后,在洪涝发生时,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紧而有序的开展工作,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4 结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全球变暖,城市洪涝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洪涝灾害是在承载体、孕灾环境及致灾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由于城市洪涝灾害会造成经济损失、污染环境等问题,甚至会损坏城市命脉系统,进而导致一切经济活动中断,故应该在灾前、灾中及灾后进行大量防治工作积极减灾,如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加大宣传防灾教育、增强洪涝监测能力及完善排涝抗灾工程等。目前,我国防治城市洪灾灾害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秦德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袁艺,史培军,刘颖慧,等.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3):6-13.
[3]李小强,程冬兵.略论城市洪灾与防洪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2):39-41.
[4]梁士奎,郭淑君.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4-25.
[5]辛长爽.探讨城市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4):38-40.
[6]孟耀东.关于城市防洪建設问题的思考[J].治淮,2007(4):14-15.
收稿日期:2017-04-30
作者简介:侯春生(1985-),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排水(雨污水)行业规划、管理、排水工程建设、排水管网设施养护管理等。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