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探索

    杨锐 梁洪波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社会重视,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中高职过渡是否顺畅,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水平。文章从技能大赛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中职技能大赛与高职技能大赛区别及联系,探究了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订,提出中高职衔接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经有12年了[1],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赛事,各所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育部也拿出很多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中职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获奖后,有机会免去笔试,通过面试直接进入本科学习,高职学生获奖后在专升本考试中同样可以仅通过面试进入本科继续学习。虽然中职和高职技能大赛侧重点不同,但学校在制订中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可以进行资源优化及整合,让中高职衔接更有活力,也赋予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的意义[2]。

    一、中、高职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分析

    (一)目的不同

    中职组的工程测量和高职组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均以实际工程中常用测量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为基础开设的比赛,为了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中职组比赛主要目的是检阅参赛选手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水平和测量仪器操作能力,重点在基本知识和仪器操作能力。高职组比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二)内容不同

    中职组的工程测量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其中实操考核又分为四等水准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3]。四位同学组成一支队伍,共同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理论考核题目主要基于《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GBM 4-08-03-04)中级技能的知识要求和生产岗位需要,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测量基础知识储备。实操考核需要学生规范操作仪器,正确处理结算结果。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多的是学生通过重复性训练,达到规范操作仪器的目的,主要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高职组的工程测量仅进行实操考核,实操考核分为三项,分别是二等水准测量、一级光电导线测量、1∶500数字测图[4]。与中职组最大不同是去除了理论考核,增加了测图考核,在测图考核中需要学生具备有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更多的是考核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等能力。

    (三)评分标准不同

    中职组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主要从仪器操作,记录规范,成果精度三个方面评分,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扣时间分。学生经过长时间训练之后,仪器操作和成果精度都可以做到不扣分,区分度最大的是记录规范,记录规范评分标準中,规范涂改3处扣一分,所以满分操作应该在记录时,不能出现任何数据更改。中职学生早整个比赛过程中需要计算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不同于中职组比赛,高职组在强调仪器操作和成果精度的前提下,特别注重时间,对于记录规范不做过多要求。高职组三个项目竞赛用时均占总成绩的30%,且竞赛用时满分是依据最先完成队伍的时间来确定的,其他队伍时间分按照规程计算公式依次递减。在高职组中,区别成绩最重要的是竞赛用时。比赛突出高职学生操作熟练度和临危不乱的平和心态。

    二、中高职衔接应用于技能大赛的优势

    目前中职升入高职阶段学习渠道畅通,可以考虑从参加过中职技能大赛并获奖的学生中选拔备赛高职组技能大赛的选手。我校五年一贯制学生于2019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赛项二等奖,参赛选手于2019年下半年升入我校高职,并于2019年下半年获得交通行业指导委员会工程测绘团体二等奖,目前正在积极备赛2020年安徽省高职组测量技能大赛。我校使用中职获奖学生继续参加高职组比赛,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竞赛内容相似

    中职组比赛和高职组比赛,均为四人组成的小组参加比赛,在人数上是相符的。在比赛项目上,一级导线测量是相同的,水准测量项目等级由四级变为二级,基本操作流程类似。同时,参加过中职比赛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测量技术,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二)学生水平及心态有保障

    指导教师在每次在技能大赛选拔备赛学生的时候,是整个技能大赛备赛中最难决定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学生的选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比赛的结果。参加中职比赛并获奖的学生,都是在中职阶段已经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其获奖经历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参加过全国性大赛的学生,由于有过大赛经历,在参加高职比赛的时候,心态上更加平和,在比赛时不太容易失误。所以选拔中职学生参赛比较稳妥。

    三、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相关成果

    我校五年一贯制学生在201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获得中职组国赛二等奖和高职组交通行业工程测量比赛团体二等奖,通过比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一些的成果。

    (1)深入研究了大赛对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独特价值,形成了教学问题反馈的系列分析报告,构建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是解读了与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规范,剖析了大赛试题及教学问题成因,将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二是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理论框架,重新制定《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包括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岗位与资格、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与标准、教学建议等。

    (2)建立了大赛项目向技能学习项目及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化的程式,开发了立体化综合实训教学资源包。一是制作了基于云班课教学软件,结合工程测量理论题库,建立了《工程测量理论教学题库》,将题库软件应用到日常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可以迅速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答题后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二是开发了《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由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拍摄课程教学视频。每个资源包含“教学项目分析”“国赛获奖选手操作”“技术要点指导”“技能难点三维动态演示”和“教师点评”等。

    (3)系统设计并推进了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形成了师生、情境与资源良性互动的教学生态。一是借鉴大赛经验,广泛实施了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学,在教学中任务为驱动,每个小组相互配合完成预设任务,学生从固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转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悟完整的工作情境,并用问题学习实现任务和知识的关联,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以大赛情境引导教学情境变革,建立了“实训室、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现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教室”等多样化的技能教学平台,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仿真模拟软件、云班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广泛推广适应“混合式学习”的情境创设,推动了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整合,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能。

    四、基于技能大赛中高职衔接的探索

    (一)师资交流

    目前,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在中高职衔接中,有一项重要的途径是加强中职学校教师与高职学校教师的交流。借助技能大赛这一平台,兩校教师可以做经验上交流,总结中高职衔接时存在的优缺点,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的地方。高职教师也可以提前熟悉参赛学生,从而做好中高职无缝对接。

    (二)明确目标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均称为职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是两者间还是存在一定不同的,中职教育强调有一技之长,要有较好专业知识。高职教育强调适用性人才,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中很好的体现了上述职业教育定位的区别。在中职组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和记录规范性等方面,符合当代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快、准、好”的要求。在高职组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中,主要强调数据的收集及数据的处理,符合企业所需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

    (三)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订

    基于上述目标差异,在制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区别中职阶段培养目标以及高职阶段培养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制订出合理地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找准两者的契合点,发挥两者的最大功效,是极为关键的。这也体现了目前中高职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要从宏观上进行课程标准设计,坚持“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让高职教育能够立足于中职教育之上,充分体现衔接的意义。在中职工程测量课程中,主要强调工程测量,让学生学会规范使用仪器以及测量数据处理。在高职工程测量课程中,主要强调工程测绘,培养学生通过仪器收集测量数据,并在电脑上处理数据的能力。课程设置方面逐步深化,不仅整合了教学资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深入学习,融会贯通,也与技能大赛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吻合。

    五、结语

    职业技能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大赛是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时的一种导向,职业教育的好坏与中高职衔接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技能大赛角度出发,以技能大赛为导向,探讨了中高职衔接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办社会需要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贾桂玲.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1).

    [2]顾申霞.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思路研究[J].新课题研究,2017(06).

    [3]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赛项规程.

    [4]2019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规程.

    项目:201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系(中专部)人才培养为例”(2018jyxm0011)

    作者简介:杨锐(1988—),男,汉族,皖肥东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梁洪波(1977—),女,汉族,皖霍山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传感器。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