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后练笔,实现读写融合
董建华
【摘? ?要】读写融合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对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锤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贯通生活,通过情境迁移、文本仿化、自由创生等方式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由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本阅读;读写融合;课后练习
要实现读写融合,教师除了要立足文本,注重文本内部张力的释放,还应将教学向课后延伸,把学生的读写活动引向生活。在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里,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情境迁移、文本仿化、自由创生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言语实践,由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情境迁移,让读写融合有的放矢
心理学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某一个情境中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对另一个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在讀写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读法和写法的迁移,让读写训练有的放矢。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的课后有这样一个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关于这一练笔,编者意在通过读写融合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展现动物世界的技法,进行写法迁移,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发现文本在表达上的秘妙,即作者善用想象,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境拟人化,赋予动物丰富的情感。而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开展观察小动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巧借想象,展现动物世界的美好。某位学生的练笔如下。
周日,我在小区的一棵树下看到了一群蚂蚁,便细心观察起来。只见它们排成了一条长龙,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草丛里,原来它们在搬家啊!有意思的是,它们搬家多么有秩序啊!你瞧,那只打头的蚂蚁,一会摆摆触须,一会挥挥手臂,多么像一个将军,后面的蚂蚁多么像一个个士兵。看着看着,我不禁为蚂蚁鼓起掌来。
从该练笔可以看出,学生对正在搬家的蚂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从而借助真实的经历和具体的情境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基于课后读写点,引导学生依托情境,进行写法迁移,何愁学生的言语能力得不到发展,习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呢?
二、文本仿化,让读写融合法能兼得
“仿化”是指仿拟现成的句、篇、章,把它们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课后练习中可仿化的读写点很多,有段式的仿化,也有篇章的仿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仿化训练,让学生边仿边思,实现方法和能力兼得。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的课后练笔为: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作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颐和园不同景点的迷人景致,可谓文质兼美。对于这样的美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感知颐和园的美外,还应该让学生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从整篇文章看,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以交代游踪的过渡句串联全文。从局部的篇章看,作者采用了先上后下、由近及远的方位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某一景点的景物。这就是教材的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应充分用好教材这一范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化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游记类文体的习作能力。
为完成小练笔,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亲身体验出发,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展开练习。从练笔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习作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如有学生写《绮园游记》,用上了以下过渡句:“来到绮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圆拱形的大门……绕过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旁……穿过亭子,再往里走,眼前是一片翠绿的竹林……绕过竹林,我们来到了一座假山旁……”
可见,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读写过程中,将阅读与习作贯通,让仿化与生活相融,就能帮助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内化,习得表达方法,获得读写能力的提升。
三、自由创生,让读写融合充满个性
如果说文本仿化指向学生的自我内化,那么自由创生就是自我内化后的外显。“我手写我心”是教师期待学生最终能够实现的写作状态。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这样的一些小练笔,它给予学生自由想象、快乐驰骋的空间。对于这样的读写训练,教师应用心对待,让学生尽情享受写作的乐趣。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单元“与诗同行”板块中,有这样的练笔活动:自己动手写写诗。先读一读阅读材料中同龄人的诗,想想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的;再试着写一写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写的诗。
诗的语言是高级的语言,充满了想象力和跳跃感,简练而优美。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诗歌语言的特点后,才能进行创作。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如《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等,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诗歌的特点,并进行适度的拓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创作的灵感,用诗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课后,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童诗。
骑车
雨过了,天晴了,我来骑车了。
骑在小车上,真不知她挺不挺得住。
渐渐地,把稳了,能在小径间穿梭了。
笑声伴着小车的铃声,叮,叮,叮……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如果教师能在学生的练笔过程中,适时地将他们的视角引向自己的生活,并给予他们自由想象、快乐驰骋的空间,学生就能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创造无限的惊喜和可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线语文教师要紧扣教材课后练习中的读写点,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写融合策略,让读与写、课堂与生活、语言训练与阅读感悟有机相融。这样才能创造理想的教学空间,让读写融合真实发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小学? ?3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