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创建与教学组织

    汪夕琳 叶黎明

    【摘? ?要】在语文新课改背景下,与单篇文本精读精讲相对的群文阅读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蒋军晶老师是全国率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名师之一,对群文阅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认识。基于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课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他主要采用选择多元化议题与组合“互文性”文章这两个策略来创建群文,通过开展有序性学习与创设对比性探究来推进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群文阅读;深度学习;蒋军晶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广大教师和学者对其概念内涵、主要特征等还存在不同看法。赵镜中先生最早提出了“群文”的概念,他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就是:“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西南大学的于泽元教授等人从阅读过程的角度进行界定:“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2]浙江省特级教师蒋军晶则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3]强调了教学时间。三个定义各有侧重。

    综合起来,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特定的议题,对具有互文性、整合性的多个文本展开有目的的探究学习活动。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多文本。文本数量多,可以三四篇,甚至更多。第二,整合性。多个文本组合形成有一定组织、关联的结构,如并列结构,主次结构等,且这些文本都指向共同的阅读目标。第三,互文性。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话语系统,而是与其他文本相互参照、彼此联系的,由此显示出文本的教学意义。第四,探索性。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能建构出不尽相同的意义。

    蒋军晶老师是浙派名师,是率先在群文阅读上作系统深入的教学探索的一线名师,开发了许多优秀的群文阅读教学课例,广受欢迎。笔者以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例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提炼出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其他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或专题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群文创建

    群文创建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其中包含选择议题和组合文章两个步骤。那么如何选择议题和组合文章以实现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呢?考察蒋军晶老师群文阅读教学实例,可以发现,选择多元化议题和挑选“互文性”文章是群文创建的两大重要策略。

    (一)选择多元化议题

    蒋军晶老师认为,群文阅读课上所选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应该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议题。什么是议题呢?“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4]议题区别于主题,主题往往比较宏大、抽象,如“全球变暖”等,而议题相对比较具体,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一些,如“全球变暖是不是一个伪命题?”主题主要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而定的,而议题可以通过文章之间的联系来确定,任何可以展开讨论的有价值的话题都可成为议题。此外,形成群文的文章内容不同,组合文章的角度很多,所以议题也可以是多角度、多面向的,这就为教师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探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因此,在群文阅读中,议题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可议性,其次要强调多元化,即按照不同的目的与标准组合文章,突破固有的按文体、主题或作家与时代组合文章的思维定势。

    蒋军晶老师创建群文时所依据的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文体知识类。这类议题主要指向文章知识和文体技巧的学习,如童话群文阅读课的议题是“童话中的并列结构”。蒋老师通过这个议题,引导学生学习童话中情节反复的文体特点。(2)文学知识类。如《新美南吉的童话》群文阅读课,议题是“作家风格的变与不变”,引导学生认识作家作品以及创作风格变化中统一的创作原理。(3)生活知识类。这类议题与日常生活有关,如“个儿大的草莓能不能吃”也被蒋军晶老师设计成了群文阅读的议题。学生通过这一议题辨别不同报道中信息的真伪。(4)写作技巧类。这类议题往往指向某个写作技巧,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最后一句诗》,议题是“最后一句诗特别在哪里”,引导学生学习用陡转的表达技巧创作诗歌最后一句。(5)文化理解类。这类议题指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等。如《创世神话》群文阅读课,蒋老师带领学生讨论的议题是“为什么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在创世神话上会存在诸多共同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与文化共生的道理。围绕上述五类议题,蒋军晶老师的群文组合变化多样,他直接突破了单元组合、教材内部文本组合乃至语文学科内组合的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议题,自由选择新颖有趣、生动丰富的文章,由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在有广度的思考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二)组合“互文性”文章

    组合文章是形成群文的重要一步,选择合适的文章组合成群是群文阅读课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组成群文的文本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特点:互文性。“互文性”由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意义分析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书中讲道:“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許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5]反过来说,每一个文本都可以在其他文本中找到内容、价值、意义等的关联性。群文阅读选文的“互文性”,不仅仅表现为选文之间可以互相诠释的关联性,还表现为一定的互补性,即围绕一个议题,教师既要考虑选文之间的同质性,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异质性。

    要确保群文之间的“互文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组合共性文本,总结发现规律;二是聚集互补文本,产生整合效果;三是选择相悖文本,形成矛盾张力。

    1.组合共性文本,总结发现规律

    共性文本就是指存在共同点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学生能较快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便于发现和总结规律。以蒋军晶老师的《创世神话》一课为例,蒋老师选取的五则神话之间的结构和内容较为相似,都提到原始世界是混沌一片的,而后有一个英雄或者神出现并拯救世界,最后神或英雄的器官化成世间万物,这些是神话选文的相同点。基于这些共同点,学生经过探究、比较、思考会发现各国的创世神话中似乎都有“宇宙卵”“英雄”“化为万物”等元素。将多篇不同国家的创世神话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时,学生就能看出,在世界各国创世神话的共同元素如“宇宙卵”“英雄”“化为万物”中,似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文化密码。它揭秘了原始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对自然的敬畏、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在恐惧中对美好生活永不熄灭的向往。所有这些,不因地域、国别、人种等客观条件而改变。这些密码像拼图一样镶嵌在各国的创世神话中,如果不将它们放在一起阅读,恐怕难以发现,这就是群文阅读的魅力所在。

    2.聚集互补文本,产生整合效果

    有些作品倾向性不同,风格迥异,具备很强的互补性。把这些作品聚集到一起能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议题,引发思考和探究,从而产生较好的整合效果。如蒋军晶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组文章思考“阅读和成长的关系”,就选择了强调阅读兴趣的《窃读记》、介绍阅读方法的《走遍天下书为侣》、强调读书好处的《我的“长生果”》……这些文章都围绕阅读展开,但叙述角度和倾向却不尽相同。蒋老师把它们聚集到一起,形成群文,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阅读与成长的关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选择相悖文本,形成矛盾张力

    有些文章论述的对象是同一事物,其观点却不同。这样的文章看似毫无关联,将它们放在一起,反而能形成思维冲击,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辨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蒋军晶老师让学生阅读关于纸质书的一系列文章,探讨与思考纸质书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些文章的观点有:纸质书很快就会消亡;纸质书将永远存在;纸质书将会更流行……这些相悖的观点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张力,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探知欲以及辨析的冲动。在这种矛盾张力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文本的意义空间也变得开阔。

    二、课堂教学实施

    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时长一般为一两节课。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文本的群文阅读,其难度可想而知。教师需要有高超的设计本领、强大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对话能力。那么,在蒋老师的课堂上,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秘诀有哪些呢?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讲究“序”;第二,重视“比”。蒋老师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有序学习,并通过创设多文本的对比探究活动,开启师生共同探索和发现之旅。

    (一)开展有序性学习

    群文阅读课堂讲究有序性,蒋老师课堂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序呈现文章,二是有序推进议题。

    1.有序呈现文章,增强课堂逻辑

    组合文章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在群文阅读课堂上呈现文章也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在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一篇接一篇地教,也不能将所有文章同时出示给学生。前者脱离不了单篇文章教学的桎梏,无法起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后者容易造成时间紧张和学习内容的分散,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所以,群文阅读教学特别讲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序投放文章,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教学环节的层次感。

    在《如何看待狐狸》群文阅读课上,蒋老师先出示《酸的和甜的》《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狐狸的清白》四篇文章,让学生感受狐狸的自私、狡猾、谄媚、仗势欺人、善于狡辩等性格,这也符合学生对狐狸形象的传统认知。之后,蒋老师通过《我喜欢你,狐狸》,改变学生对狐狸形象的定势认知思维。接着,他又顺势抛出《欧洲狐狸的秘密生活》和《火焰》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狐狸真实的生活习性,认识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积极的一面。至此,学生在传统认知的基础上对狐狸形象有了新的认知,但心底仍存有疑惑:为什么以前都认为狐狸是坏的?此时,蒋老师以《大灰狼,别怕》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通常将狐狸作为坏人形象是象征手法。在整节课里,8篇文本是按4-1-2-1这样的量依次投放的,文章呈现的量与顺序的背后都有清晰的目的。而且,更为出彩的是,8篇文本的呈现总体上一波三折却又环环相扣,从传统认知入手,帮助学生颠覆旧知,建立新的认知,并产生质疑,寻找造成两种认知差异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調动了儿童的好奇心,使得课堂既有逻辑性又有趣味性。学生最终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

    2.有序推进议题,激发探究欲望

    群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围绕议题展开的。那么,议题应该什么时候出现呢?开门见山吗?不。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呈现也有讲究。这个讲究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适时。他一般不在教学伊始直接抛出议题,而是在教师有方向的引导下、在学生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议题,就好像议题是从课堂教学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在教学《“绕啊绕”的儿童诗》一课时,蒋军晶老师先通过俄罗斯套娃这一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引出同样具有“环绕”特点的诗。接着让学生预测其他三首环绕诗的诗句,感受此特点。这两个教学环节都是“议题”出现前的铺垫,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环绕诗的基本特点有初步认识。然后,蒋老师又让学生找出这四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踊跃的讨论中,学生得出“环绕诗可以有不同的形式”的结论,而此结论正是本节课的议题。在《创世神话》一课中,蒋老师让学生阅读了几则中外创世神话。列表整理了神话中的各个要素之后,学生忽然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具有很多共同之处。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为什么”的讨论。议题不是一开始就宣布,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顺势抛出,或由学生自己发现得出,这两种做法区别何在呢?一开始就宣布议题,固然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任务集中,但是,学生是被教师牵着走的,教师是课堂绝对的主宰。而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就被调动起来,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影响着课堂的每一个进程,这样的发现式的学习更能鼓舞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二)创设对比性探究

    “群文阅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改变单篇课文教学重视内容分析、强调知识与技能精熟学习的模式,着重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掌握。常见的阅读策略有比较、整合、预测与推论、联结、启动先备知识等。其中“比较”这一阅读策略几乎在蒋军晶老师的所有群文阅读课中都有涉及。

    1.比较文本异同,促进思维深化

    “比较”是指就某一现象、问题、概念、结构、主题等因素,对群文进行横向的对比、辨识、分析和概括。比较包括“求同”和“比异”,“求同”就是找出文本之间的共同点,“比异”就是找出文本之间的不同之处。

    比较法的典型运用,当数蒋军晶老师关于四个古代民间爱情故事的群文阅读课。在整节课中,蒋老师让学生进行了三次比较:第一次比较,让学生对《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个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得出故事情节上的相同点;第二次比较是找中外爱情故事的不同之处;第三次比较是发现古今爱情观的差异。蒋老师通过设计“求同比异”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运用“比较”的阅读策略,不仅使学生通过比较获得结论,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熟悉并熟练地运用比较法去分析文本,做到“授之以渔”。

    2.自主对比探究,走向深度学习

    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课堂,是学生讨论、思考和探究的课堂,教师没有过多分析,没有过多讲解,没有喧宾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有安静的阅读,有紧张的思考,也有热烈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引,将群文阅读课堂推向深度学习的境地。所谓“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6]深度学习的特点有三:一是理解与批判;二是联系与建构;三是迁移与运用。具体到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探究,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才能实现深度学习。

    在《武松打虎》一课中,蒋老师先让学生将雄阔海打虎与武松打虎进行对比,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武松打虎流传更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二人打虎的不同之处,发现小说将武松描写成一个凡人而非神在打虎,更具有写实性。之后学生细读《武松打虎》并结合课外材料,通过整理、填表格等探究活动进行人与虎的对比。通过这次对比,学生感受到老虎之威猛,武松作为一个“人”打虎难度之大,也就体会到施耐庵写《武松打虎》的过人之处。在这节课中,学生始终是阅读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多次对比,其阅读能力和深层次的阅读思维在一次次对比探究中得到发展,其批判性思维也在理解武松这个“人”及其过“人”之处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实现了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在语文新课改背景下,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以及专题学习等新概念的提出,群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蒋军晶老师作为小学语文界的一位特级教师,开展了大量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值得一线教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萍. 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6(4):75.

    [2][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3.

    [3]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5]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947.

    [6]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現代教学,2005(5):29.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