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校互动视野下的幼小衔接问题及成因

    杨锦华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属于国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期,即为幼小衔接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面临着学习时间、教学方式、生活作息、人际关系、教师评价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为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笔者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在小学工作18年,幼儿园工作3年),基于园校互动的视野,以C市Z幼儿园和D小学为个案,探询当前幼儿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力求探索良好的园校互动幼小衔接策略,助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一、“Z幼儿园对小学”互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Z幼儿园对小学”互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衔接的单向化。由于C市城区的幼儿园在2015年之前全是民办幼儿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市场化运营,为了保证生源不流失,各幼儿园主办者(基本上是园长或投资人聘任的职业园长)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力所能及地做好幼儿的各种入学准备。尤其是在孩子进入大班以后,教育者依据自己的小学学习经验,积极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是,小学低年级对此却无动于衷,有些幼儿园园长甚至要找各种关系才能说服小学校长允许幼儿短暂地参观小学,或者参加小学的一些活动。笔者在小学工作的18年中,没有接待过一次来自幼儿园的孩子。可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闭门造车,搞单向衔接。Z幼儿园在新开园之际,由于招聘的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全部来自民办园,在惯有的教育思维之下,也单向地埋头做幼小衔接工作。

    2.衔接的表面化。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Z幼儿园和大多数同行一样,只停留在表面上,追求形式性。例如,大班第二学期快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将桌椅板凳按照小学的方式摆放,作息时间与小学接近,游戏时间缩短,等等。但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衔接的内涵,忽视了培养儿童有意注意的持久性、适应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制力等方面的深层次衔接。

    3.衔接的小学化。Z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小学化”,到了大班第二学期进行分科教学,分为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与当前提倡的科学教育理念——幼儿园主题教学相违背;二是教育组织形式“小学化”,以小学生的学习标准来要求幼儿;三是教学方法“小学化”,不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教学法,基本是教师讲、幼儿听,把孩子束缚在固定的座位上。

    (二)“Z幼儿园对小学”互动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办园体制的障碍。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C市城区没有一所公办园,所有民办幼儿园规模各异,特色丛生,无论举办者的教育情怀如何高尚,教育理念如何科学,也被房租、人员工资等办园开支所束缚,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压力,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需求,单向地开展“小学化”的幼小衔接。Z幼儿园虽为新时期重返学前教育的公办幼儿园,但在开园之际深受大環境的影响,且需要生源维持办园支出,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无法独扛“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大旗。

    2.师资力量的薄弱。与中小学教师相比,Z幼儿园整体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学前教育是新兴的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学前教育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这不同于有计划培养的中小学教师,大量的缺口必然导致不同层次的求职者进入学前教育;二是在大学扩招之后,除了极少数师范院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幼儿教师基本上毕业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保障;三是C城区属于四线城市,为缓解办园困难,不得不降低标准招聘师资,以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们无法深入进行专业学习,所参加的培训基本上是围绕家长的需求展开,难以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知识,用终身发展的理念来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

    3.行政管理的缺位。2011年以来,通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但相较于中小学,还是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化管理。近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幼小衔接不科学导致的后果,并推出了专家讲座、科学方法、常见误区等系列幼小衔接宣传内容。但在现实中由于惯性使然和幼儿园的生存需要,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才刚刚开始。

    4.家长理念的缺失。许多家长因自身陈旧的教育理念,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要学知识和技能,评价一所幼儿园的重要标准也是孩子掌握的文化知识多不多,甚至有的幼儿园以会写多少字、会算100以内加减法、会写拼音字母等为招生噱头。焦虑且功利的家长自然会选择小学知识学得多的幼儿园,认为这是幼儿园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这样孩子上小学后才能跟得上学习进度,自己也省事。然而,家长们并不知道“小学化”对孩子后续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家长的要求自然反馈到了求生存、需发展的幼儿园,即使深知科学幼小衔接的园长也无法坐怀不乱,不得不将教小学知识作为幼小衔接的重头戏。长期的幼儿园和小学各管一段的教育模式,使得家长除了一味地追求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外,完全没有园校互动、开展幼小衔接的意识。

    笔者在与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发现,有些小学老师以入学时幼儿知识掌握的多少来评价一所幼儿园的优劣,而家长则以小学老师的评价作为选择幼儿园的标准,这进一步促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二、“D小学对幼儿园”互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D小学对幼儿园”互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未完全坚持零起点教学。笔者在对D小学老师的访谈中发现,有85%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坚持零起点教学,这一方面是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所致,另一方面是一年级老师为了盲目追求教学进度。追根溯源,幼儿园“小学化”的推手就是不坚持从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老师。

    2.缺乏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D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缺乏对幼儿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了解,没有深入幼儿园感受其教育与小学教育本质的不同。因为缺乏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深入了解,D小学老师,尤其是刚刚教过毕业班、按工作安排循环下来教一年级的老师,会想当然地认为刚入学的孩子应该了解小学学习要求,因此在孩子一入学就提出了各种学习要求,让许多孩子茫然无措,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3.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国家层面来看,幼儿园教育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为指导,小学是按照“课程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指南》不是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有其灵活性;“课程目标”却必须完成,有着任务性。因此,即使是面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也必须要完成教学任务。D小学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孩子,注重的不是学生心理断层的给养,不是环境的创设,不是人际交往的指导,而是严格按“课程目标”和教师用书的要求,过重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

    4.评价的单一性。一年级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自然导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以“会不会”“好不好”“对不对”“分数高不高”来评价孩子。这种单一的评价又直接影响着家长的心理,导致有些入学适应慢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评价之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D小学对幼儿园”互动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主管部门缺少科学的指导。D小学所在省、市均只对幼儿园“去小学化”下发了文件,没有从幼小衔接的层面对小学提出具体的、有指导性的、可操作的要求,导致小学教师只能沿袭以前的教学思维来开展教学工作。

    2.学校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关注度不够。相对于幼儿园,公立小学不存在招生压力,加上学校事务繁多,D小学的管理者难以将关注度聚焦到幼小衔接工作上。有的幼儿园想组织幼儿体验小学生活,小学却觉得干扰了他们的教学秩序,因此尽量不接受幼兒园的请求。

    3.小学教师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对D小学老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小学教师缺少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把握,甚至大部分小学老师完全不知道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教育理念。D小学一年级只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教孩子学习拼音,小学老师希望幼儿园老师在教学拼音时应尽量规范化,因为纠正错误的读音比从零开始教学更费劲。但是,教拼音与教育部对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规定又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儿童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与过渡,幼儿园和小学应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衔接条件,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助力儿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香.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现状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4).

    [2]马达英.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园校互动的幼小衔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6BXQ16。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