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榜样”的阴影
翁艳燕
〔关键词〕初三;学习焦虑;辅导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习基本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父母期盼的眼神,面对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在我区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之后,我接待了好几位学习焦虑的学生,每一个学习焦虑的学生背后所隐含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来源于父母的压力,有的来源于自身的原因……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困惑时,帮助他们克服因考试、学习焦虑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显得非常重要。
寻求帮助
“翁老师,你现在有空吗?”中午在辅导室值班的时候,一个女生将辅导室的门打开一半,站在门口轻轻地问我。
“请进来吧。”我边回答,边站起来,将她迎到屋里坐下。
这是一位初三的女生,穿着校服,短发,戴着一副厚厚的框架眼镜。印象中曾给他们班上过心理辅导课,但毕竟教的学生多,一时想不起她的名字来。
“我能帮你什么吗?”
这天是初三学生结束第一次全区模拟考试的第一天,按以往的咨询情况看,这个时间段很多初三学生会因为成绩的事来辅导室倾诉一下,寻求帮助。我想她也很可能为此而来。
一说起自己的问题,刚才还面带笑容的她马上晴转多云了。“我是初三(×)班的小林。我最近成绩下降了很多,整天感觉头很痛。”
“能具体说说吗?”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是490分,那时感觉挺不错的。我想按照这个成绩的话我考上杭州高级中学是不成问题的。但从这学期起,成绩退步比较大,每次月考都退步,特别是这次全区模拟考试,感觉考得很糟糕,而且这次的成绩是关系到保送的。我现在特着急,老感觉心跳很快,神经紧张。而其他的同学,特别是班里的一些男生,成绩上升得特别快,以前不觉得他们的成绩有多突出,可现在每一次考试,他们都是在上升,就我在下降。”
“你现在的感觉很糟糕?”
“是啊,我现在觉得好压抑啊。在教室里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想哭,可又不敢。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就到厕所里去哭一下,可常有人进进出出的,哭得也不尽兴。”
“那这学期是不是发生了和上学期不一样的事呢?”我试着了解影响小林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啊。”小林想了想,“我觉得我比上学期更用功了。”
“怎么用功法?”
“我现在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复习。课间10分钟,其他同学到走廊上玩时,我仍然会在座位上看书;中午午休的时候我都是待在教室的;早上我是我们班到校最早的,来了就看书。因为看到其他同学在看书,要是不看就觉得自己很懒惰,所以当时无论自己多困多累,一定要熬到比其他同学多看半小时才甘心。晚上在家也比较晚睡。”
“那你觉得晚上比其他同学多看的半小时效果好吗?”
小林沉思了一下,“其实在那半小时里我根本就没看进去。想的只是他们都在玩,而我比他们多了半小时的复习时间,心里稍微踏实了点。其实早上的时间也是这样的。我感觉效率也不高,但不这么做自己就会更紧张。”
“你刚才说有时候会觉得头疼,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去过医院了,没检查出什么。医生说是因为太疲劳和太紧张。”
“那能不能试试多给自己点休息时间呢?”
“可我不能休息啊!”小林的声音一下子高了很多。
正说着,我发现小林的眼眶内充满了泪水,泪水从眼角流了下来。“我不能休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小林就当着我的面哭了起来。
我愣了愣,想起小林刚才说的自己最近比较压抑,连哭都是要躲到厕所偷偷摸摸地哭,决定先让她哭个痛快。
哭泣,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压抑了太久的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出气口”,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所以这时让小林尽情地哭泣,有助于宣泄她内心的苦楚,帮助她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等小林平静后,因为惦记着马上就要开始的第一节课,她便向我告辞。看来她的确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我们约定了下次谈话的时间,小林答应我有空一定会过来。
从第一次谈话来看,小林是个对学习特别看重的学生,一切以学习为主,在学习上特别自觉,甚至有点儿过了头。但目前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会不会是家长的缘故呢?
“榜样”的阴影
在约定的时间里,小林没有来,在第二天的中午过来了。刚一进门,她就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前一天实在是因为作业太多了才没过来,今天趁作业做完了就过来了。我表示能理解她的行为。这次与她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我了解到她家庭的一些情况:
小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时候父母对她的学习抓得比较紧,总督促她学习。进入初中后,父母觉得小林很自觉就不怎么督促了,特别是到了初三,看女儿学习很紧张,有时候反而会开导她,告诉她考不好也不要紧,只要考上高中就行。可在小林看来,父母越是这样说,她心里就越难过,总有一种负罪感,觉得自己很不孝,总让父母失望。
看来小林的压力主要不是来自父母。在谈起小林的家庭时,我发现小林时常谈到她的姐姐,就是她大伯的女儿,她说和姐姐的关系一直很好,会不会是跟她姐姐有关呢?我这样猜测着。
于是,我有意识地将话题引到她的姐姐上。果然,说起姐姐,小林打开了话匣子。
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是双职工,父母就将她送到隔壁的大伯家,于是她就跟着姐姐出去玩、逛街、写作业。用小林的话说,她一直是姐姐的“小跟班”,两个人无话不说。
“我姐姐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姐姐成绩很好,现在还有很多老师记得她呢!”说到这里,小林的脸上露出一丝自豪之情。“那她中考一定考得很好吧?”我的这一问题又把小林的情绪拉到了低谷。
“不是的。”小林的声音明显低了下去。“姐姐中考失误,去了所很差的高中。她在家哭了整整三天,也没吃东西。我们都劝过她,她的同学、甚至她班主任那时都到我家来了。”说完,小林沉默了。
我没有追问,而是思考着:小林与姐姐的关系如此亲密,现在的压力是否与姐姐的这段失败经历有关呢?
“老师,我怕……我怕我会跟姐姐一样。”小林喃喃着。
小林边哭边向我述说着内心的担忧。“我一直以姐姐为榜样,以前我们一起上学放学,回到家也常常在一起学习。我学习上遇到困难姐姐都会帮我,在我的心目中姐姐那么优秀,一定可以考得很好的。姐姐上了高中后,就鼓励我初三要更加努力,考上杭州高级中学,这也是姐姐的心愿。所以我就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
“你有这样的决心是好事呀,可为什么会将姐姐失败的经历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是这学期才有的,我的数学老师去年也教过我姐姐,上次她得知我和姐姐的关系后,说我现在的成绩跟我姐姐那时有得比。虽然没说姐姐的那次中考失误,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数学老师在看我的时候好像还在说:‘你可不要像你姐那样最后在中考时失误啊。随着最近成绩的退步,我的这种想法就越来越强烈了。我怕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拼命地复习,可最近觉得越来越心烦,头也很疼。”
打开心结
看来,小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姐姐的经历投射到了自己的身上,担心自己重蹈姐姐的覆辙。针对小林的这一不正确认识,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你知道你姐姐那时为什么会考试失误吗?
生:她中考那几天刚好发高烧,还拉肚子。
师:看来她的失误是因为身体的不适,是吗?
生:是啊。
师:那你呢?
生:我的身体一直很好。
师:她考试时生病,你也一定会这样吗?
生:我一般不会的。
师:那她考试失误,你也会吗?
生: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的。
师:那你姐姐经历过的事情你也曾都经历过吗?
生:没有。
师:对了,别人经历的偶发事件,不管你和他的关系有多亲密,也不会一定就会发生在你身上……
生:老师,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心里也感觉轻松多了!
我趁热打铁地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开心的事,但他人的失败并不一定会在我们身上重演。你是你,你姐是你姐。你现在应该放松心情,抛弃不正确的认识,注意劳逸结合,你说是吗?”
几天后的中午,我在学校的操场上遇见了小林,她正和同学在散步,一脸的笑容。看见我后,小林小跑着过来,告诉我她最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中午会放下课本和同学出来散散步然后再学习,感觉这样比原来老是窝在教室里看书的效率高很多,她说自己现在有信心面对两个月后的中考,即使保送不了,也相信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看着她洋溢着自信笑容的脸庞,我相信她已解开了心结。
个案反思
认知因素起着激发、增强问题情绪及行为的作用。从小林的情况看,她的不良认知来源于她的“偶像”——姐姐过去的失败经历,她极力想避免这种失败,却适得其反,这种强烈的意愿造成了她的不良情绪和过度行为。所以在本个案的辅导中,改变她的不良认知是关键。在咨询中采用了贝克认知干预技术,即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并采取适当步骤对来访者进行严格的检验(想法、感觉、信念、态度),通过发现并纠正不良的思维方式实现认知重构。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朝晖中学)
编辑/于 洪 舒 娟 终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