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的党建工作
摘要:斩木为兵直接武装工农群众,编制了第一支真正的工农革命常备军;揭竿為旗公开亮出党的面目,迈出了实质性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一种以党为尊、党指挥枪的建军根本原则和制度由此落地生根,一支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孕育成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斗志信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越走越宽广,逐渐领跑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
关键词:秋收起义;以党为尊;井冈道路
中图分类号:D231;D26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1.011
“欲起沉疴,必赖乎有主义、有组织、有训练之政治团体。”[1](P472)孙中山先生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先后组建兴中会、同盟会和国民党等政治团体,接连发起排满、倒袁和护法等军事行动,均因革命队伍内部组织未备、训练未周而未果。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和民族送来了马列主义思想武器,催生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悲观绝望的孙中山先生茅塞顿开、精神大振,认识到国共所持党义相近、中俄革命方法有别,下定决心借鉴苏俄的组织模式,借助中共的组织力量,重新改造、激活国民党,实行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奋斗。
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一大”排除右派干扰,正式完成了党内改组,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随后,大批中共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入各级机关专门从事党务和政治工作,由此推进了国民党组织形态和组织观念的重塑转型。国民党当局不再单纯依赖军队,以武力压制人,开始注重党员力量和人民心力,以主义感化人。党员军人不再单打独斗,为个人升官发财而杀人,开始注重团体协作,为人人发财而救人。
但在此过程中,中共领导机关忽视了自身建设,丧失了政党独立性和革命领导权。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国民党左右两大阵营突然同流合污,屠刀一致砍向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党内的健康力量被迫揭竿而起,前赴后继发动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其中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党为尊、党建先行,第一次公开举起了党的旗帜,首创支部建在连上、军队党帮助地方党发展的原则制度,从而确保了党对军队和民众的坚强领导,适应并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转变,开辟并巩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一、镰刀斧头闪金光,举旗定向重武装
列宁总结革命历史教训得出结论:“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尖锐化的时候,小资产阶级政党总是软弱无力的。”[2](P15)但由苏俄主导的共产国际自高自大、自私自利,不仅低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创造力,断言“像列宁这样一些领袖,中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这样的人”,而且低估了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欺骗性,自以为国民党右派是一匹“不怎么好,可是毕竟有点用,也还听主人使唤”[3]的母马。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都是被利用来牵制帝国主义进攻苏俄的工具,关键是既要保证苏俄外交利益不受损,又要保证国共力量消长不失控。
由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面目模糊、言行相悖,在国共之间大耍“莫斯科的狡猾伎俩”,激起了两党党员的普遍恶感。国民党内不断升级反俄排共的“护党救国运动”,以示“党员真正的意志,不容他人压迫,不容他人强奸。”[4]中共党内要求自立门户、退出国民党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1927年8月1日,一群铁血军人在南昌强硬抵制张国焘传达的妥协命令,毅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部分党的领导成员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和准备秋收起义的最主要任务。遗憾的是,共产国际代表把机会主义的“黑锅”强加在了陈独秀头上,成功地推卸了自己的责任,转移了问题的焦点,结果陈独秀被批得体无完肤,“根本政策一点也没有改变,等于想在粪缸中洗澡。”[5](P92)
候补委员毛泽东受托起草了《湘南运动大纲》,旨在以国民党左派的名义组织武装斗争,首先建立民选的湘南革命政府,进而帮助恢复全省政权。但当他受中央特派回到湖南,投入湘南计划的具体实施环节时,察觉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严重脱节。因为经过惨绝人寰的“清党分共”浩劫后,国民党在群众中间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特别是赖以为中坚、“发火药”的两团正规部队都泡了汤,湖南境内曾经烜赫一时的工农武装不是被解散,就是被外调,以现有的综合实力根本无法在全省同时发动起义,即使在湘南侥幸得手也难以长久立足。为此他向中央据理力争:“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6](P354)主张“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建立苏维埃式的工农兵政权。
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将起义范围缩小到湘中周边七县市,并任命他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组织起义区域内的工农群众充当起义主力。9月初,毛泽东前往江西安源召集有关负责人共商大计,意外得知浏阳、平江义勇队和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均因途中受阻,未及赶上南昌起义,正绕道滞留在修水、铜鼓一带。他立即决定改变原计划,整合这几支革命力量,兵分三路会攻长沙,把湖南局部规模的湘中起义,扩大为跨省际的湘赣边界起义;把湖南地方性质的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升格为全国性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自己以前委书记的身份实施军中党的领导。
9月9日,长沙至岳阳、株洲铁路沿线的工农群众开始破坏交通、制造恐慌,拉开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序幕。9月11日,安源、修水和铜鼓的革命武装正式换旗易帜、誓师出征,湘赣边界异军突起、红旗猎猎,“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7](P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受了长期的憋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终于彻底放弃了对小资产阶级政党的依赖幻想,并对共产国际和上级党部“君命有所不受”,斩木为兵直接武装工农群众,编制了第一支真正的工农革命常备军;揭竿为旗公开亮出党的面目,迈出了实质性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步。
二、支部建在连队上,以党为尊指挥枪
湘赣边界秋收起義爆发前夕,唐生智在湖南的精锐部队被调去东征倒蒋,湘中一带只有三四千雇佣兵。而工农革命军拥有近六千兵力,成分大多是党团员和工农骨干,能够组织起来参战的群众更是不计其数。谁知“共产党已不是一个亲密团结的党,其中有阴谋和诡计,有暗中勾结,倾轧,竞争权位。”[8](P219)如原警卫团第三营营长韩壮剑为了爬上团副职位,装病不愿干工作。安源矿警队大队长陈鹏自恃有枪500枝,不甘屈尊只有100枝枪的赣西农民自卫队总指挥王兴亚之下,密谋拉走队伍叛变投敌。原浏阳义勇队负责人苏先俊素以黄埔军校高材生自居,一向瞧不起非黄埔系同事,跟原平江义勇队负责人余贲民争权夺位由来已久。余贲民仗着平江老乡人多势众,也不拿他当回事。
毛泽东
虽然临机应变,从形式上把这支分驻不同地域、隶属不同系统的队伍统一起来了,但因战事急促、交通阻隔,他跟修水的部队尚未谋面,跟安源和铜鼓的部队亦属萍水相逢。师长余洒度以信任代替监督,直接把假意输诚的邱国轩部投入火线。第一团团长钟文璋被邱部袭击后剃头潜逃,平江籍部属大半开了小差。第二团团长王兴亚打下浏阳后,“因为兵士没有发铜,不肯再开动”[9](P122-124),忙着找商人开会筹款,不幸惨遭从四面赶来的援敌围歼。第三团刚开始可谓连战皆捷,但不少人因水土不合患上了疟疾,在浏阳东门跟顽敌鏖战6个多小时,渐渐丧失了战斗力。
唐生智东征倒蒋不成,反被桂系军阀西征讨汪,急忙回师巩固湖南老巢,这时“要起来暴动一下是可以,但结果是一个完全的血海运动。”[10](P104)毛泽东当机立断,以前委名义连发两封措辞严厉的药水信,命令坚持要反攻的余洒度收集残部撤出战斗,向第三团靠拢。9月19日,三路起义部队溃不成军,终于在文家市首次会师。所谓的前委委员也总算碰了个头,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总形势,力主放弃进攻长沙等中心城市,避实击虚转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的农村边区,获得了总指挥卢德铭的坚定支持。
9月25日拂晓,起义部队转移到芦溪山口岩时,突遇国民党江西驻军和地方民团尾追夹击,“当时兵士已是惊弓之鸟,闻听枪声便不听指挥乱跑。”[10](P104)余洒度气急败坏,竟然越权命令担任前卫的卢德铭撇下毛泽东,只带少量随从断后打掩护,导致一代战将过早陨落。当日毛泽东亲自制定作战方案,工农革命军一举攻占莲花县城,一扫连日来的失败阴影。但余洒度拉帮结派大摆庆功宴,擅自放走黄埔二期同学、国民党莲花县党部书记刘启沛。挨了毛泽东的批评后,他更是煽风点火,庸俗地把前委保存革命火种的转兵之举,牵强附会为毛泽东个人贪生怕死。
9月29日,工农革命军摆脱追敌,在永新三湾得到了一次宝贵的休整机会。毛泽东随即主持召开有基层党员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宣布不愿继续革命的动摇分子只要留下枪,可以发给路费自谋出路,将剩下的不足千人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2个营、6个连,另编4个团部直属连级单位。决定在班排建立党小组,在营团建立党委,重点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在连以上各级党组织设立党代表,集体决策部队的一切重大行动。并在连以上各级单位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内部民主管理制度。这一创新举措,保证了前委机关自上而下直达基本作战单位的集中领导,保障了士兵群众自下而上直击军阀官僚习气的民主权利,一种以党为尊、党指挥枪的建军根本原则和制度由此落地生根,一支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孕育成型。
三、军队党帮地方党,井冈道路渐领航
中秋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伤病员越增越多,寻找安全的落脚点成为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停留莲花县城期间,毛泽东收到了宋任穷转交的江西省委书记密信,告知宁冈有同志在活动,足可依靠。10月3日,毛泽东率部抵达宁冈古城,进一步了解到湘赣边界各县的党组织完全垮台,只有若干党员仰赖“山大王”袁文才、王佐各60余支坏枪的保护,藏匿在“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11]的井冈山“打埋伏”。毛泽东亲自约谈袁文才希望合作,并送去100枝枪表明诚意,袁文才答应在他的驻地茅坪安置伤病员,但婉拒大部队长期入驻。宁冈县城宽不过一支烟的工夫,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12](P65),确实容纳不了多少军队。于是决定继续南下,夺取湘南汝城,割据湘粤大道,策应南昌起义部队北出广东。
军至湘东与湘南交界的酃县水口圩,突闻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溃散,唐生智跟许克祥“狗咬狗”正在湘南混战,湘东清乡司令罗定纠合了两团人马又从茶陵杀来。余洒度和苏先骏彻底泄气,先后找借口溜之大吉,负责警戒宁冈方向的某排也跟着集体携枪逃跑。真是“逼上梁山”,突发状况接踵而至,所有出路都被堵死,唯一靠谱的选项只有上井冈山了。毛泽东一面派人联系袁文才和王佐,一面深入基层连队抓紧党建工作,准备迎接更为严峻的斗争。10月15日,他亲自为各连党代表作示范,主持了首批6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并在党员人数最多的第一营第二连,建立了第一个连队支部。
颇费一番周折,袁文才、王佐终于同意工农革命军主力上山。前委即令团长陈浩率第一营绕道安仁攻击茶陵,迫使罗定中途退兵,然后返回袁文才驻地茅坪。毛泽东率第三营和团部直属特务连东进遂川,从井冈山南麓辗转登上王佐驻地茨坪。上山后,毛泽东总结了湘赣边界大革命和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作出了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发生与发展的判断,要求大力培养战斗兵和工农积极分子入党,加快建立连队和乡村党支部,取井冈山作战地势之优补物产地力之不足,以“党之强有力,军力去造就”[13]罗霄山脉中段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边界地理位置闭塞、文化教育落后,各县民众普遍性格懒散不羁,地方宗派观念根深蒂固,土客籍界限分明。这些不良习气交叉感染,演化为无原则的“近亲繁殖”党员和“轮流坐庄”执政。工农革命军自身的问题也不少,因为实行民主集中制度之后,干部的特权优待被取消,军事干部的行为受到政治干部的制约,从而激化了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对毛泽东的矛盾,引发了军事干部与政治干部之间的纷争。
前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抽调了一批军政素质过硬的干部,派驻边界各县帮助恢复发展地方党组织,改造训练地方武装。毛泽东把胞弟毛泽覃下派到宁冈乔林乡,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他自己身体力行,挂钩永新秋溪乡开展农村建党试点。工农革命军还创办了军官教导队,为本部和地方武装培养输送基层军事干部。毛泽东自任兼职教官,深入浅出地给学员讲解革命原理,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
毛泽东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工农革命军经历了陈浩等人挑起的分裂危机,军心更趋稳定;湘赣边界遭遇了“左”倾盲动主义酿成的“三月失败”,各县党组织仍在活动。1928年4、5月间,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余部胜利会师井冈山,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建工作进一步提档升级,党员数量与质量齐高共长,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密集布点。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信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越走越宽广,逐渐领跑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
參考文献
[1]孙中山.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前苏联)列宁.感谢格·叶·李沃夫公爵,《列宁全集》(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前苏联)斯大林.在联共(布)莫斯科机关积极分子会议上关于中国大革命形势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1,(6).
[4]蒋介石.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Z].南京:庆祝建都大会,1927-04-18.
[5]陈独秀.告全党同志书,《陈独秀著作选编》(第四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泽东.湖南致中央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7]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8]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下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9]潘心源.秋收暴动之始末[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0]彭公达.关于湖南秋收暴动的报告[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1]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Z].1928-07-04.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中共江西省委转毛泽东同志的信[Z].1928-05-19.
作者简介
王卫斌,江西省瑞金市文学院干部,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 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