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合一:散文教学内容的把握
苗文娟
摘 ? 要:“读读写写,积累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节品读,感受形象”“思考探究,把握主题”“学以致用,拓展训练”的板块式散文教学,往往将散文的语言学习与内容理解割裂开来,其实质是教师仍从教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打破这种固定模式,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终点,并注重搭设从起点到终点的台阶。
关键词:散文教学;教学内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据笔者观察,当前很多散文教学,一般分“读读写写,积累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节品读,感受形象”“思考探究,把握主题”“学以致用,拓展训练”等环节。这样一个个环节,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各环节却是割裂的。它反映的是教师从教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展开教学的现状。
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这很考验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散文教学内容。我们常说,文言文教学要求“言”“文”合一,即追求“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借用这一说法,散文教学也应“言”“文”合一,即追求语言学习与文章内容理解的统一。按这样的思路,笔者以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终点,并注重搭设从起点到终点的台阶。
一、把握学情特点——明起点
根据学情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起点。教课文,应该教学生理解不了、揣摩不出的地方。教师要揣摩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的地方、学生自己看了好几遍看不出来的地方。
对于学情的把握,简单地说,就是三句话:学生读不懂的,使他们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们读好;学生不喜欢的,使他们喜欢。有些人会认为,要让学生懂,教师就讲给学生听,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里的“教”不是指教师讲给学生听,而是指教给学生理解、揣摩的方法。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闻一多的“说”和“做”的表达,从字面看是相反的,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闻一多的形象,文章字面上有写出来,但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也是学生需要品读的。对于学情的把握,说到底还是从教师素读文章开始的,教师自己读不懂的地方,估计学生读起来也会有问题。
二、明确文本体式——明终点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指的是一篇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或者说教学目标、教学的终点,来自于这篇课文的特质,来自于课文最紧要的必须理解和感受的地方。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心的感悟,即散文中的人、事、景、物分别是作家眼中的主观认识,带着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闻一多是臧克家笔下特有的,是有别于其他人眼里的闻一多。臧克家是诗人,又是闻一多的高足,所以他写闻一多有他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他的语言就很符合他诗人的特质,典雅凝练,富有诗意,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又如“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样的语言就是诗一样的语言,值得好好品读。
教师应好好品读文章,而不是拿到文章就开展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四字词语特别多,教师可以对此进行赏析,探究这四字词语的运用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围绕着闻一多的形象去品味臧克家的语言特点,这时,“望闻问切”“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众物腾怨”等四字词语就能站立起来,从中就能品读到闻一多勤奋钻研的学者形象。再如,文中还有很多引用,有引用他人的,也有引用闻一多本人的,如“漂白了四壁”“何妨一下楼”“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等,这些都能真实地表现闻一多的多重形象。
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恰恰就是这篇课文最要紧的地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否矛盾,这就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需要深入学习的地方。
三、设计学生活动——设台阶
明确了起点和终点,教师就需要铺设两三个台阶,幫助学生从起点到达终点,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懂到弄懂。针对上面的起点和终点分析,笔者以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台阶:
台阶一: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
找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具体表现,看看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两者是否一致。这里就要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包括过渡句,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先生的三种身份、两种人格形象。
台阶二:再读课文,立足整体,聚焦说、做前后矛盾处
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学可围绕以下主问题展开: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在思想品格上有什么变化?前后的“说”和“做”矛盾吗?因为“说”和“做”在字面上的意思文中已经写出来了,学生在上一环节通过找关键词句能找到,即“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及“说了就做,言行一致”。字面上的矛盾处,就是文本解读的关键处。
上面的问题比较大,教学时可以进行分解。先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闻一多先生“做了不说”的目的是什么,找到文中的句子。这其实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如何阅读,重点阅读什么地方以及从这些地方读出什么来。“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找到这句子后,再让学生圈点批注,思考“他是怎样为衰微的民族开救济的文化药方的”。这里就有许多句子可以品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品析语言与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言”“文”合一,而不是模式化地进行语言赏析,如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等。在学生圈点批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作者运用的四字词语、引用的句子或文中的排比句加以赏析、进行归纳。这些富有诗意的语言,高度凝练简洁,饱含浓郁感情。对此进行赏析,就做到了“言”“文”合一。
这个环节,还可以拓展。有些教师喜欢在教学的结尾拓展臧克家的诗,如《有的人》,从而提升对闻一多形象的认识。其实,拓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与情感,放在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或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或情感时则更为有效。
台阶三:朗读感受,创设情境,用心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可围绕“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做了什么?他是怎样说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概括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做过的起草政治传单、作最后一次讲演、参加游行示威这几件事,尤其是关于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可以让学生朗读体会。为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可出示《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闻一多的形象。因为学生对闻一多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些人物、那种精神较为陌生,所以就需搭建支架让学生感受,而朗读是重要的感受形象的方法。
通過以上三个台阶,学生对臧克家语言中所饱含的强烈感情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对闻一多的形象也会有深入的认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教学要明起点、明终点并搭设从起点到终点的台阶之外,作业的设计也很重要。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言”“文”割裂的,如“结合你的生活谈一谈你对‘言和‘行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我们注意人物生平及所处朝代,并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样的作业,看似和文章内容有关,实际上却撇开了臧克家的语言运用及闻一多的形象特点让学生谈“说”和“做”这两者的关系,那是无视课堂的学习,长期以往,散文阅读教学就会处于一种低效状态。叶黎明教授也曾指出,散文教学要“戒重记叙或描写的客体而轻作者的作会”。“说”和“做”只是臧克家写闻一多的客体,不是作者的体会。
其实,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臧克家用诗一样的语言赞颂他,请你也试着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歌颂你心目中的闻一多。这样的作业,侧重于对闻一多先生情感的理解,侧重于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让学生练习有抓手、有梯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收集的部分学生作业:
1.你如沙漠中的胡杨,一身傲骨,千年不朽,与反动派斗争,向全国人民呼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你如寒夜里的明星,为学术沥尽心血,照亮千古,为中华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你以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言行,你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闻一多先生,您像园丁,沥尽心血,浇灌了《唐诗杂论》,滋润了《楚辞校补》,修剪了《古典新义》,十年如一日,培育出一棵棵文学巨树。
闻一多先生,您是战士,在特务肆虐烽烟四起时,您义无反顾,您是民族史上的最美长须逆行者!
3.心是实,情是真,言出必行,救济国人。腹中书万卷,手上笔斗争;本是无意争功,偏偏心中义正;虽遭败类暗中枪,应是一代民族魂。何时在意生死,只愿早日光明。学者到战士,做说和说做。
4.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5.一诗一文一烟斗,一把长须一绝唱;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6.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7.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
这些作业,重体验,重策略,重生成,体现了散文教学“言”“文”合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