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医药心身医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李玉霞 吕旸 李文琦 陈蓉 和丽生
摘要:心身医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医学学科,在当今节奏快速的社会模式下,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身心医学急需建设与发展。同时传统医学在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且自成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心身医学的内容。目前,尚无从身心疾病角度对纳西东巴医药进行论述,更是缺少对纳西东巴医药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相关研究,笔者拟从纳西东巴医药在“心”“身”疾病的发展脉络、形成基础和基本特征上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心身医学;纳西东巴医药;探讨
中图分类号:R2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76-02
心身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关系密切[1]。故它主张从对个体进行系统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人体进行诊断。
1 身心医学理论
1.1.背景前沿身心医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作为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从1944年诞生之初至今仅有60多年的历史[2],但它确是当代医学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当代国际上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之一。它能够成为当代医学领域上备受注目的新兴学科,与现今社会结构的改变、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际关系的日益紧张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称为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社会,正是这种快速进程的社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孕育”身心疾病的温床。它在产生诸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普遍的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同时,也向医学界发出了新的呼唤。
近50年来,综合国内外有关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各科心身疾病占22%~35%,内科领域心身疾病占322%~351%,而内科循环系统住院患者中心身疾病比例在50%以上[3]。心身疾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乃至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
1.2.国内现状心身医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虽有些许发展,但在该领域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虽然心身医学的科学体系由美国精神病研究专家Dunber正式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传统医学中就已有心身一体化的医学的认知。
心身一体化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更是构建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命认识的重要哲学基础。心身医学的中心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指“神”,如《荀子·天论》中:“列星随转,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代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4]在这里需明确的是传统文化中“神”是对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认识,而在中医学中对于神的认识则迥然不同。在中医学的神学说中,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体现,是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主宰,即“神”是“形”的主宰[5]。故中医学认为心理或精神疾病可以引起脏腑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并将心理因素作为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加以重点关注。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七情内伤”致病的记载,七情在中医学中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而七情内伤则是指由七种情绪的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间接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5]。中医学对情志致病的认识,表明它已经认识到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与人的内心体验是遥相呼应的。在此基础上,将情志按照五行分类,依照五行间的生克变化,“以情治情”成为中医治疗情志疾病方法之一。
2 纳西东巴医药理论中的心身一体观
纳西东巴医药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之一,同中医学一样隶属于传统医学范畴。纳西东巴医药主要是流行于纳西族本民族内部的传统医药,它为保障纳西族及周边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纳西东巴医药是东巴文化的一部分,故其医药知识由东巴象形文字记录于东巴经中。从东巴经中可以看出纳西东巴医药对生命的认识随着东巴文化的变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对生命的认识也是充满了许多奇幻的色彩,其中“灵魂”观念在东巴文化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手笔。
在东巴文化中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灵魂”,因此“灵魂”观念也渗透到纳了西东巴医药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中,“灵魂”在纳西东巴医药理论中即是人体生命的动力,又是人生命力的内在体现。
在东巴文化中,对“心”这一概念的认识是通过“灵魂”一词表达的,故随着“灵魂”观念的发展变化,在“心”“身”之间关系的上也存在着多元化的认识。因此,纳西东巴医药中在对于心身一体化的认识上也有着不同的层面。
2.1.灵魂可独立于躯体而存在纳西东巴医药作为传统医学,从整体水平上认识到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它既有内在的生命系统,又有适应外部环境的机能系统,故认为人自身有两个实体:一是躯体,二是灵魂。灵魂观念的产生与纳西族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原始宗教有关。纳西先民处于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不能客观认识的认识生命,把灵魂作为生命的本体,认为万物皆有灵体。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生命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在人的肉体诞生之时灵魂就已存在。人倘若冒犯了“鬼”、“神(署)”,灵魂被摄去就会生病,倘若靈魂离开肉体长久不归便导致死亡。在这一层面上,形体与灵魂可分可合,疾病是灵魂暂时离开身体所致,死亡则是灵魂与躯体永久性的分离。甚至在肉体死亡后灵魂可以独立存在,与活人并存于世间。这种灵魂不灭,肉体与灵魂可分可合的认识,是纳西东巴医药在“心”“身”一体化认识上的第一阶段。
2.2.灵魂与躯体的初步联系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传统宗教,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故在这种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纳西东巴医药理论带有浓厚的巫术气息,纵然巫术与医学是两种不同质地、不同取向的实践活动,但是医学与巫术仍然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巫文化时期医学行为的主流方式。心身一体化的思想观念在巫医合流的社会背景下有了极大的发展。
在巫医合流阶段,“心”“身”关系的认识,可以通过东巴文化中的各种祭祀仪式来理解。纳西族先民认为只有灵魂和躯体相结合的时候,人才能健康的生存,当“鬼”“神”作祟于人的灵魂或者人的灵魂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身体时,人就会生病乃至死亡。在《东巴经古籍译注全集》中除记录了大量的驱鬼、送神仪式外,还记录了诸多“鬼”“神”通过作祟于人的灵魂,使人患上头痛、眼疾、癞疮等疾病的内容。这便体现出纳西东巴医药已认识到通过影响“心”(灵魂)可导致躯体产生疾病。虽然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认识,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心理因素是如何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组织器官造成影响,但无疑为纳西东巴医药“心身医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纳西东巴医药在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下走上了“神药两解”的道路。
2.3.灵魂与肉体合一随着东巴文化中的卢色学说、精威五行学说、金蛙八卦学说等哲学思想逐渐渗透到纳西东巴医药理论中,纳西东巴医药以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医学哲学基础理论,在系统论的思维模式指導下,对人体生命是一个“心”“身”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的认识也由此形成。
在卢色学说中具有蕴形与蕴性的二元性特征,即卢色学说对事物的认识既涉及到事物的外在形态,同时又涵盖其内在性质。这种形与性的二元性特征,也影响到纳西东巴医药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同样认为人体生命即具有具体的外在形态,又有其内在的性质,生命同卢色一样,也是蕴形与蕴性的二元性。
在对人体生命蕴形性的认识上,认为人体生命是由精威五行、肉体等物质构成的。精威五行是指木、火、土、铁、水5种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精神实体,它们作为化育出生命的物质基础,精威五行的聚合产生生命。如《祭拉姆仪式火化灶里杀鬼》中:“很古的时候,每一个死去的长辈,都是从精威五行中变化出来。”[6]肉体来源于男人体内的“尼”和女人体内的“窝”,通过两性行为而产生,“尼”与“窝”,在现代医学看来就是男性体内的精子与女性体内的卵子[7]。
在对人体生命蕴性性的认识上,纳西东巴医药认为气、灵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部主体。气象征事物内在的动力和生命力,故气作为生命之本可以产生生命。灵魂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力的体现,故认为生命的主体部分是灵魂在发挥作用,灵魂为生命的主宰,它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通过纳西东巴医药哲学基础中的卢色学说、精威五行学说、金蛙八卦学说对人体的物质结构、精神活动和生理、病理功能的论述,卢色学说、精威五行学说、金蛙八卦学说成为了纳西东巴医药“心”“身”理论形成的基础,认为人体是由物质与精神共同构成的身心合一的整体。
3 小结
纳西东巴医药对于病因的认识除了外界物理因素可以致病外,还发现内在精神因素也可以致病。表明纳西东巴医药已认识到心理层面的疾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纳西东巴医药在精神作为致病因素的观点上与中医学中情志失调为致病因素的看法是相近的。对情志诱发疾病的认识和通过宗教仪式预防心理疾病的手段,强调要保持情志的稳定,避免诱发疾病,说明了纳西东巴医药已认识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传统的东巴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对“心”“身”认识的内容,纳西东巴医药更是认为生命是个精神和形相体统一的整体,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二者就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不可分离。在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上纳西东巴医药有其独特的见解,值得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同时纳西东巴医药为丰富心身疾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参考文献:
[1]董淑敏,徐传庚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
[2]董淑敏,徐传庚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
[3]董淑敏,徐传庚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
[4]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47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8-89
[6]杨福泉原始生命神与生命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00
[7]云南中医学院纳西东巴医药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69
摘要:心身医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医学学科,在当今节奏快速的社会模式下,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身心医学急需建设与发展。同时传统医学在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且自成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心身医学的内容。目前,尚无从身心疾病角度对纳西东巴医药进行论述,更是缺少对纳西东巴医药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相关研究,笔者拟从纳西东巴医药在“心”“身”疾病的发展脉络、形成基础和基本特征上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心身医学;纳西东巴医药;探讨
中图分类号:R2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76-02
心身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关系密切[1]。故它主张从对个体进行系统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人体进行诊断。
1 身心医学理论
1.1.背景前沿身心医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作为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从1944年诞生之初至今仅有60多年的历史[2],但它确是当代医学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当代国际上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之一。它能够成为当代医学领域上备受注目的新兴学科,与现今社会结构的改变、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际关系的日益紧张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称为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社会,正是这种快速进程的社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孕育”身心疾病的温床。它在产生诸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普遍的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同时,也向医学界发出了新的呼唤。
近50年来,综合国内外有关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各科心身疾病占22%~35%,内科领域心身疾病占322%~351%,而内科循环系统住院患者中心身疾病比例在50%以上[3]。心身疾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乃至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
1.2.国内现状心身医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年来虽有些许发展,但在该领域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虽然心身医学的科学体系由美国精神病研究专家Dunber正式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传统医学中就已有心身一体化的医学的认知。
心身一体化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更是构建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命认识的重要哲学基础。心身医学的中心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指“神”,如《荀子·天论》中:“列星随转,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代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4]在这里需明确的是传统文化中“神”是对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认识,而在中医学中对于神的认识则迥然不同。在中医学的神学说中,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体现,是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主宰,即“神”是“形”的主宰[5]。故中医学认为心理或精神疾病可以引起脏腑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并将心理因素作为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加以重点关注。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七情内伤”致病的记载,七情在中医学中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而七情内伤则是指由七种情绪的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间接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5]。中医学对情志致病的认识,表明它已经认识到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与人的内心体验是遥相呼应的。在此基础上,将情志按照五行分类,依照五行间的生克变化,“以情治情”成为中医治疗情志疾病方法之一。
2 纳西东巴医药理论中的心身一体观
纳西东巴医药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之一,同中医学一样隶属于传统医学范畴。纳西东巴医药主要是流行于纳西族本民族内部的传统医药,它为保障纳西族及周边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纳西东巴医药是东巴文化的一部分,故其医药知识由东巴象形文字记录于东巴经中。从东巴经中可以看出纳西东巴医药对生命的认识随着东巴文化的变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对生命的认识也是充满了许多奇幻的色彩,其中“灵魂”观念在东巴文化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手笔。
在东巴文化中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灵魂”,因此“灵魂”观念也渗透到纳了西东巴医药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中,“灵魂”在纳西东巴医药理论中即是人体生命的动力,又是人生命力的内在体现。
在东巴文化中,对“心”这一概念的认识是通过“灵魂”一词表达的,故随着“灵魂”观念的发展变化,在“心”“身”之间关系的上也存在着多元化的认识。因此,纳西东巴医药中在对于心身一体化的认识上也有着不同的层面。
2.1.灵魂可独立于躯体而存在纳西东巴医药作为传统医学,从整体水平上认识到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它既有内在的生命系统,又有适应外部环境的机能系统,故认为人自身有两个实体:一是躯体,二是灵魂。灵魂观念的产生与纳西族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原始宗教有关。纳西先民处于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不能客观认识的认识生命,把灵魂作为生命的本体,认为万物皆有灵体。基于“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生命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在人的肉体诞生之时灵魂就已存在。人倘若冒犯了“鬼”、“神(署)”,灵魂被摄去就会生病,倘若靈魂离开肉体长久不归便导致死亡。在这一层面上,形体与灵魂可分可合,疾病是灵魂暂时离开身体所致,死亡则是灵魂与躯体永久性的分离。甚至在肉体死亡后灵魂可以独立存在,与活人并存于世间。这种灵魂不灭,肉体与灵魂可分可合的认识,是纳西东巴医药在“心”“身”一体化认识上的第一阶段。
2.2.灵魂与躯体的初步联系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传统宗教,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故在这种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纳西东巴医药理论带有浓厚的巫术气息,纵然巫术与医学是两种不同质地、不同取向的实践活动,但是医学与巫术仍然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巫文化时期医学行为的主流方式。心身一体化的思想观念在巫医合流的社会背景下有了极大的发展。
在巫医合流阶段,“心”“身”关系的认识,可以通过东巴文化中的各种祭祀仪式来理解。纳西族先民认为只有灵魂和躯体相结合的时候,人才能健康的生存,当“鬼”“神”作祟于人的灵魂或者人的灵魂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身体时,人就会生病乃至死亡。在《东巴经古籍译注全集》中除记录了大量的驱鬼、送神仪式外,还记录了诸多“鬼”“神”通过作祟于人的灵魂,使人患上头痛、眼疾、癞疮等疾病的内容。这便体现出纳西东巴医药已认识到通过影响“心”(灵魂)可导致躯体产生疾病。虽然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认识,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心理因素是如何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组织器官造成影响,但无疑为纳西东巴医药“心身医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纳西东巴医药在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下走上了“神药两解”的道路。
2.3.灵魂与肉体合一随着东巴文化中的卢色学说、精威五行学说、金蛙八卦学说等哲学思想逐渐渗透到纳西东巴医药理论中,纳西东巴医药以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医学哲学基础理论,在系统论的思维模式指導下,对人体生命是一个“心”“身”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的认识也由此形成。
在卢色学说中具有蕴形与蕴性的二元性特征,即卢色学说对事物的认识既涉及到事物的外在形态,同时又涵盖其内在性质。这种形与性的二元性特征,也影响到纳西东巴医药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同样认为人体生命即具有具体的外在形态,又有其内在的性质,生命同卢色一样,也是蕴形与蕴性的二元性。
在对人体生命蕴形性的认识上,认为人体生命是由精威五行、肉体等物质构成的。精威五行是指木、火、土、铁、水5种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精神实体,它们作为化育出生命的物质基础,精威五行的聚合产生生命。如《祭拉姆仪式火化灶里杀鬼》中:“很古的时候,每一个死去的长辈,都是从精威五行中变化出来。”[6]肉体来源于男人体内的“尼”和女人体内的“窝”,通过两性行为而产生,“尼”与“窝”,在现代医学看来就是男性体内的精子与女性体内的卵子[7]。
在对人体生命蕴性性的认识上,纳西东巴医药认为气、灵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部主体。气象征事物内在的动力和生命力,故气作为生命之本可以产生生命。灵魂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力的体现,故认为生命的主体部分是灵魂在发挥作用,灵魂为生命的主宰,它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通过纳西东巴医药哲学基础中的卢色学说、精威五行学说、金蛙八卦学说对人体的物质结构、精神活动和生理、病理功能的论述,卢色学说、精威五行学说、金蛙八卦学说成为了纳西东巴医药“心”“身”理论形成的基础,认为人体是由物质与精神共同构成的身心合一的整体。
3 小结
纳西东巴医药对于病因的认识除了外界物理因素可以致病外,还发现内在精神因素也可以致病。表明纳西东巴医药已认识到心理层面的疾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纳西东巴医药在精神作为致病因素的观点上与中医学中情志失调为致病因素的看法是相近的。对情志诱发疾病的认识和通过宗教仪式预防心理疾病的手段,强调要保持情志的稳定,避免诱发疾病,说明了纳西东巴医药已认识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传统的东巴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对“心”“身”认识的内容,纳西东巴医药更是认为生命是个精神和形相体统一的整体,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二者就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不可分离。在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上纳西东巴医药有其独特的见解,值得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同时纳西东巴医药为丰富心身疾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参考文献:
[1]董淑敏,徐传庚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
[2]董淑敏,徐传庚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
[3]董淑敏,徐传庚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
[4]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47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8-89
[6]杨福泉原始生命神与生命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00
[7]云南中医学院纳西东巴医药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