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视角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刘丽云

    【摘? ?要】课堂上,教师面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困惑,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进行教学,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导演的视角倾情演绎故事,从游客的视角自由领略风情,从作者的视角深入接触角色,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教学视角;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面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困惑,应发挥“山不动我动”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进行教学,这无疑会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从导演的视角,倾情演绎故事

    根据文本,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导演、主角、评委等多重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意识。例如,《推敲》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苦吟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他一起思考,最后确定用“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扬州市名校长马式先上的《推敲》一课,采用“全员编导,全程推敲”的教法打开了全新的教学视角。

    (一)梳理情节

    师:《推敲》是流行于文坛的历史典故。如果把它拍成一部电视剧,可以拍几集?

    (生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

    生:我想把《推敲》拍成三集电视剧。第一集访友留诗,第二集骑驴斟酌,第三集路遇知音。

    生:我想拍五集。第一集留诗会友,第二集吟哦推敲,第三集痴迷误闯,第四集韩愈指点,第五集换“推”为“敲”。

    生:经我们小组讨论,想把它拍成四集,每集可概括为七个字。第一集访友不遇赠诗句,第二集痴迷推敲难取舍,第三集误闯朝廷仪仗队,第四集韩愈指点佳话传。

    (二)感悟人物

    师:拍电视剧,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尤为重要。故事中的主角贾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生:“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重情重义的贾岛。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我读出了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

    生:“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我读出了精益求精的贾岛。

    ……

    师(出示并引读贾岛的诗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读了贾岛的这首诗,也许大家对贾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又读出了怎样的贾岛?

    生:我读出了严肃认真的贾岛。

    生:我读出了锲而不舍的贾岛。

    (三)角色表演

    师:知道了贾岛的为人,现在请大家来演一演这个角色,好吗?

    (生分组讨论,准备道具,思考动作……)

    (生表演骑驴、吟哦、斟酌、敲门……)

    师:各位导演,对这位同学的表演,有意见要发表吗?请指教。

    生:这位“贾岛”的痴迷状态不够到位,我觉得应该……

    生:吟哦的声音不宜太响亮,应该……

    生:斟酌时的表现力不強,应该……

    《推敲》一课,马老师借拍电视剧,以全新的视角,创设了鲜活灵动的学习情境。课上,学生认真严谨的编导,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对“推敲”精彩生动的演绎,让人感受到这才是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

    二、从游客的视角,自由领略风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体验,激活他们的思维、情感,激发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田园诗情》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展现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如奶牛图、鲜花图、骏马图、家畜图、傍晚图、夜幕图等。课上,笔者没有按照课文平铺直叙地展开教学,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想到哪里去看看?为什么?”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悟。

    【片段一】奶牛图

    生:我想去荷兰的牧场,看那一望无际、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生:我想去看草原上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生:活泼顽皮的牛犊,端庄严肃的老牛,碧绿的草原,让我们觉得荷兰的牧场既温馨又具有诗情画意。

    【片段二】鲜花图

    生:我想去看鲜艳的郁金香。

    师(出示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郁金香吧!

    (旁白:这烈焰般炽热鲜红的郁金香叫“斯巴达克”。这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郁金香叫“夜皇后”。这白花,镶有浅红花边,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师:荷兰种植了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常常出口到其他国家,所以,荷兰被称为——

    生:花之国。

    【片段三】傍晚图

    生:我想去看看傍晚的荷兰。

    (欣赏“荷兰的傍晚”视频)

    师:欣赏了荷兰的傍晚,听了介绍,傍晚的牧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严肃沉默的奶牛”“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这些句子写出了傍晚的荷兰非常静,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生:“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从“装满奶桶”“满载”“不停地开往”可以看出,荷兰的傍晚,人们非常忙碌。

    ……

    《田园诗情》好似带有解说词的影视风光片。课上,学生以游客的视角,自由地穿梭于荷兰的田野乡间。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使他们与课文内容贴得更近,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都融入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异国风情中。

    三、从作者的视角,深入接触角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习作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乐观的老人。课上,学生追随作者的脚步,以“我”的视角,与老人接触,将他开朗、豁达的形象印刻在心里。

    (一)以貌识人

    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本应在家安享晚年,他为什么仍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清扫石阶呢?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首先让我们来“以貌识人”。(出示句子)

    外貌一: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外貌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师:你读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明白了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老人的。通过外貌描写,一位勤劳、健康、慈善而又精神矍铄的老人仿佛来到了学生面前。

    (二)言行察人

    师:接下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老人的语言、行为来认识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生分角色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

    师:通过与老人交谈,老人身上什么优秀的品质吸引了我们?

    生:“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从老人的语言和动作中,我读出了老人的热情好客。

    生:“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从句子中我读出了老人具有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

    生:从“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老人以苦为乐、豁达乐观的精神。

    生:“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老人乐观自信,热爱大自然。

    (三)学以致用

    学生仿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写法,观察身边的劳动者,抓住他们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写一两段话。师生点评学生习作。

    这节课,学生站在作者的视角与文本中的角色接触,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认识了一位朴实、自信、乐观的老人。本课并没有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而是着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積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综上所述,换个角度思考,课堂上会迸发出耀眼的智慧之花。换个角度学语文,课堂上会展现出别样的美。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 ?22421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