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多变 中国乳企路在何方
国家整顿奶源的一系列举措,促使乳品企业不仅对产品经营结构进行了调整,而且更加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扩大自控和自有奶源。
转变消费者对中国奶粉企业的看法,作为企业,先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其次政府要加强行业规范,振奋消费者的信心。
老牌的国有企业完达山更希望打开市场,因为完达山品牌价值在中国乳业已排到第三位,愿意敞开胸怀,扬长补短。
去年年底,号称“史上最严细则”规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出台。根据规划,未来两到三年,将有部分乳企遭到淘汰,初步预计128家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
据了解,2014年1月至2015年年底将是兼并重组的关键贯彻阶段,将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完成改造及认证。2014年,在这个奶源格局多变的过渡期,中国乳制品企业将何去何从?
奶源竞争和短缺为转型吹响“集结号”
“中国乳业在2013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奶源的竞争和短缺,引起了行业的价格上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淑芹认为,其背后的五种推力不容小视。一是中国的肉牛价格上涨,使一些待产的奶牛被宰杀,造成全国的奶牛数量下降;二是2000年到2012年,奶源量的上涨和企业发展、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剪刀差;三是国际品牌相继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进口原料组织品的限制,使一些国际品牌的生产也加入到国内奶源的竞争当中,加剧了国内奶源的竞争态势;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五是国家更加规范市场竞争的秩序。
国家整顿奶源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促使乳品企业不仅对产品经营结构进行了调整,而且更加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扩大自控和自有奶源。
在2013年严重奶荒的风潮中,蒙牛也不能幸免。谈及应对之策,蒙牛乳业助理副总裁王艳松表示,蒙牛首先是提高合作伙伴的供给能力,加大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保障奶源的高品质,调整产品结构。蒙牛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多消费者喜欢的奶制品。
增强消费者信心成为乳企转型的关键
去年上半年以来,通过公布国产乳制品、婴幼儿乳粉的检验合格率,宣传乳制品行业整改情况,欢迎消费者参观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有所提升。
在2014年,怎样才能进一步转变消费者对中国奶粉企业的看法?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表示,首先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其次政府要加强行业规范,振奋消费者的信心。
“中国不缺好奶粉,缺少的是信任。”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宁江介绍说,完达山已经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乳品基地的称号,奶源基地19项生态指标均达到了国际标准。
要提升消费者的信任,余宁江认为必须“三管齐下”。第一,要政府引导。2012年中国乳业走入低谷,2013年9月28日,工信部等19个部委公布了6个品牌,包括伊利、蒙牛、完达山、飞鹤等,宣布中国有好奶粉,经得起监督,这对企业是个巨大的支持。第二,企业要负责。企业运行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是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第三,在生产、销售、原料的收集等环节,要经得起舆论监督。
家庭牧场是否会成为企业奶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家庭牧场和合作社成为2013年乳制品行业流行的发展模式。
冷友斌说,2001年创业以后,他就开始抓奶源,前期是抓奶站,从2005年开始,办规模性的牧场,2007年建了两个大型牧场,目前是大、中、小牧场、合作社四种模式,近期在做企业领办大小牧场和合作社。
“我认为我的企业有责任去帮助小牧场和合作社来做优质的奶源,我们把小牧场主、县委书记领到日本观摩,和以色列牧场合作办培训班,教小牧场如何养牛,如何运用科技提高单产、提高奶的品质。我们成立项目办,80%是为这些中小牧场和大牧场跑服务。”冷友斌说。
与此同时,在国内发展的西方品牌也意识到了家庭牧场的重要性。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副总裁董玉国说,雀巢采用加奶模式是全产业链管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仅仅在乳业,也在其他方面,雀巢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其核心是企业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和奶户、农户打交道,为农户提供支持,从农户手中采购原材料。它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品质和质量。但由于中国奶牛养殖以小户、散户居多,雀巢也正在向规模化转移。雀巢在中国建有三个奶区,包括黑龙江、呼伦贝尔、山东,并且建设了奶牛养殖培训中心,覆盖了三个不同规模的牧场。雀巢想通过这些示范牧场,让奶户向更大的规模过渡,使家庭牧场成为今后主要奶源供应之一。
乳制品企业对国际化有着不同的认识
不久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玛纳森食品公司刚确定收购西澳乳企,光明食品集团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2014年,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在国际化方面是否会加快步伐,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认识。
吕淑芹介绍,走出去是每个想发展壮大的企业必须迈出的一步,三元也不例外,选择往哪走,跟谁合作,如何合作,是下一步要考虑的。
“中国的乳业已不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蒙牛的发展方向,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完美的产品。”王艳松说,公司希望引入国际元素,在产品的开发上加强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有机会享受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化产品。目前他们跟新西兰合作,希望能够进行系统化的乳业管理,使每天的工作更科学、更加有保证。同时,也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强强合作,在奶粉上优势互补。
老牌的国有企业完达山更希望打开市场,余宁江说,完达山品牌价值在中国乳业已排到第三位,愿意敞开胸怀,扬长补短。他希望有一个营销团队进入企业,打开更广的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乳业企业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飞鹤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寻求的则是资金。冷友斌说,飞鹤从自建产业链,到打造国际化品质,是希望能把最好的乳业引到中国来,让国外企业可以看到飞鹤的资源、品质、团队等等。
对于跨国公司雀巢而言,更重要的是本土化。董玉国说,雀巢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开发当地奶源,把工厂建到离奶源最近的地方,缩短产业链,以使其在成本和品质控制上具备优势。实际上,雀巢于1987年在双城市开设在华第一家工厂,并于1990年投产,这中间的三年就是在开发奶源基地。作为一个跨国公司,雀巢的产品线比较广,他希望通过合作,使雀巢获得更多本土化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转变消费者对中国奶粉企业的看法,作为企业,先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其次政府要加强行业规范,振奋消费者的信心。
老牌的国有企业完达山更希望打开市场,因为完达山品牌价值在中国乳业已排到第三位,愿意敞开胸怀,扬长补短。
去年年底,号称“史上最严细则”规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出台。根据规划,未来两到三年,将有部分乳企遭到淘汰,初步预计128家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
据了解,2014年1月至2015年年底将是兼并重组的关键贯彻阶段,将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完成改造及认证。2014年,在这个奶源格局多变的过渡期,中国乳制品企业将何去何从?
奶源竞争和短缺为转型吹响“集结号”
“中国乳业在2013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奶源的竞争和短缺,引起了行业的价格上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淑芹认为,其背后的五种推力不容小视。一是中国的肉牛价格上涨,使一些待产的奶牛被宰杀,造成全国的奶牛数量下降;二是2000年到2012年,奶源量的上涨和企业发展、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剪刀差;三是国际品牌相继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进口原料组织品的限制,使一些国际品牌的生产也加入到国内奶源的竞争当中,加剧了国内奶源的竞争态势;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五是国家更加规范市场竞争的秩序。
国家整顿奶源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促使乳品企业不仅对产品经营结构进行了调整,而且更加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扩大自控和自有奶源。
在2013年严重奶荒的风潮中,蒙牛也不能幸免。谈及应对之策,蒙牛乳业助理副总裁王艳松表示,蒙牛首先是提高合作伙伴的供给能力,加大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保障奶源的高品质,调整产品结构。蒙牛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多消费者喜欢的奶制品。
增强消费者信心成为乳企转型的关键
去年上半年以来,通过公布国产乳制品、婴幼儿乳粉的检验合格率,宣传乳制品行业整改情况,欢迎消费者参观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有所提升。
在2014年,怎样才能进一步转变消费者对中国奶粉企业的看法?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表示,首先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其次政府要加强行业规范,振奋消费者的信心。
“中国不缺好奶粉,缺少的是信任。”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宁江介绍说,完达山已经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乳品基地的称号,奶源基地19项生态指标均达到了国际标准。
要提升消费者的信任,余宁江认为必须“三管齐下”。第一,要政府引导。2012年中国乳业走入低谷,2013年9月28日,工信部等19个部委公布了6个品牌,包括伊利、蒙牛、完达山、飞鹤等,宣布中国有好奶粉,经得起监督,这对企业是个巨大的支持。第二,企业要负责。企业运行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是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第三,在生产、销售、原料的收集等环节,要经得起舆论监督。
家庭牧场是否会成为企业奶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家庭牧场和合作社成为2013年乳制品行业流行的发展模式。
冷友斌说,2001年创业以后,他就开始抓奶源,前期是抓奶站,从2005年开始,办规模性的牧场,2007年建了两个大型牧场,目前是大、中、小牧场、合作社四种模式,近期在做企业领办大小牧场和合作社。
“我认为我的企业有责任去帮助小牧场和合作社来做优质的奶源,我们把小牧场主、县委书记领到日本观摩,和以色列牧场合作办培训班,教小牧场如何养牛,如何运用科技提高单产、提高奶的品质。我们成立项目办,80%是为这些中小牧场和大牧场跑服务。”冷友斌说。
与此同时,在国内发展的西方品牌也意识到了家庭牧场的重要性。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副总裁董玉国说,雀巢采用加奶模式是全产业链管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仅仅在乳业,也在其他方面,雀巢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其核心是企业不通过中间环节,直接和奶户、农户打交道,为农户提供支持,从农户手中采购原材料。它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品质和质量。但由于中国奶牛养殖以小户、散户居多,雀巢也正在向规模化转移。雀巢在中国建有三个奶区,包括黑龙江、呼伦贝尔、山东,并且建设了奶牛养殖培训中心,覆盖了三个不同规模的牧场。雀巢想通过这些示范牧场,让奶户向更大的规模过渡,使家庭牧场成为今后主要奶源供应之一。
乳制品企业对国际化有着不同的认识
不久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玛纳森食品公司刚确定收购西澳乳企,光明食品集团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2014年,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在国际化方面是否会加快步伐,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认识。
吕淑芹介绍,走出去是每个想发展壮大的企业必须迈出的一步,三元也不例外,选择往哪走,跟谁合作,如何合作,是下一步要考虑的。
“中国的乳业已不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蒙牛的发展方向,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完美的产品。”王艳松说,公司希望引入国际元素,在产品的开发上加强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有机会享受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化产品。目前他们跟新西兰合作,希望能够进行系统化的乳业管理,使每天的工作更科学、更加有保证。同时,也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强强合作,在奶粉上优势互补。
老牌的国有企业完达山更希望打开市场,余宁江说,完达山品牌价值在中国乳业已排到第三位,愿意敞开胸怀,扬长补短。他希望有一个营销团队进入企业,打开更广的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乳业企业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飞鹤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寻求的则是资金。冷友斌说,飞鹤从自建产业链,到打造国际化品质,是希望能把最好的乳业引到中国来,让国外企业可以看到飞鹤的资源、品质、团队等等。
对于跨国公司雀巢而言,更重要的是本土化。董玉国说,雀巢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开发当地奶源,把工厂建到离奶源最近的地方,缩短产业链,以使其在成本和品质控制上具备优势。实际上,雀巢于1987年在双城市开设在华第一家工厂,并于1990年投产,这中间的三年就是在开发奶源基地。作为一个跨国公司,雀巢的产品线比较广,他希望通过合作,使雀巢获得更多本土化的好经验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