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摘 要:本文从教学目标、课题内容、教学反思三方面分析了校本课程微课案例“传统中国画的自然美”,旨在启发教育工作者在传统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重要现实价值,并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通过美术教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课程、走进学生内心,在寓美于教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变无形为有形。
关键词: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国画;美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8-0087-02
引 言
“传统中国画的自然美”一课是笔者应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全市小学生准备的一节微课,不分年级,面向全体小学生。根据这一要求,笔者思考了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才能让通过网络课堂学习的小学生感兴趣、能理解、有收获、会操作。笔者之前曾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准备了三节校本课程“传统中国画名作欣赏”,介绍了传统中国画名作一百余幅,分低、中、高三课,每节课欣赏37幅画。这一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很多家长反映,通过学习这一校本课程,不仅孩子有所收获,对自己也大有裨益。笔者通过对精选的幾十幅历代名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传统中国画的自然之美。通过欣赏,学生理解了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认识到传统中国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激发了自身对传统中国画的喜爱,从而树立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1]。同时,这一校本课程拓展性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到大自然中寻找与名画相似的景色,并鼓励学生动手绘画,体会画家对自然美的选择和表现方法的匠心独运,进而理解艺术要师法自然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中国画,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心;传承民族文化元素,使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传递文化育人的整体性,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
(2)充分发挥书画艺术对提升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发掘并培养学生的书画特长。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课题内容
(1)通过“一幅画、一个主题、一位画家、一种技法、一个理念”的“五个一”理性思考分析,对优秀传统中国画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选择适合用书画形式表现的思想、内容,引导小学生围绕主题,从现实角度观察、写生,然后完成自己的作品。
(2)选择适合小学美术教育的文化元素,结合小学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开发,规范实施美术课程教育。
(3)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的学生制订分层的尝试练习与评价方案,低年级重点在于内容的选择,中年级重点在于构图方法的掌握,高年级重点在于笔法、墨法运用技能的学习。
知识点:本讲座从欣赏传统中国画入手,通过分析、讲解精选的几十幅历代名画作品,让小学生认识传统中国画的自然之美。
适用对象分析:本微课适合小学生欣赏,不分年级,以学生现有的美术教材为基础,对美术欣赏进行拓展,通过介绍中国画的自然美,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喜爱。
学习内容分析:这些名画都是从自然中选取景色进行描绘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其内容有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通过欣赏,学生能够理解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认识到传统中国画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拓展性地引导学生到大自然感受名画中的景色,并亲自动手尝试模仿绘画,体会画家对自然美的选择和表现方法。
教学设计:本课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课件稿为辅。课件稿展示每一幅中国画名作时,都为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画家介绍”“作品介绍”“我理解”“我尝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自然美。
学习要求: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欣赏传统中国画的自然美有哪些方面,画家是如何将自然界中的花鸟、动物、山水进行艺术加工的。低年级学生需要多关注传统中国画的内容选择,中年级学生应多感受传统中国画的画面构图形式,高年级学生应多欣赏传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技法。各年级段学生应在认知基础上进行欣赏学习。
配套练习及答案:对本节课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我尝试”环节中的练习,在练习中教师不设置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去网上搜索传统中国画作品进行自主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下面笔者以欣赏的第一幅画《桃实图》为例展开分析。
画家介绍: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以篆刻书法入画而出名。他常以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为题材,偶尔也作人物画。
作品介绍:《桃实图》是吴昌硕72岁时所作,画中桃干凌空而来,从右上角向左垂下一枝,构图生动,在右下角印章,发挥平衡画面的作用。枝上的桃子已经成熟,让人感觉香气扑鼻。画面浓墨造型,淡墨渲染,加上书法用笔,反映了吴昌硕写意花卉的神韵风采[2]。
我理解:画面构图上部密,下部疏,两者形成对比,疏密有致,前后交错,表现出立体美感。叶之偃仰向背,桃之掩映单复,枝干之穿插伸展,都表现得生动多姿,桃树下半部分的生动表现,给人立于一棵果实累累的巨大桃树之下的感觉。画家用行书落款,并附诗一首:“灼灼桃之华,祯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增加了意蕴上的诗情画意,做到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将桃树的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的境界。
我尝试:桃是长寿的象征,爷爷奶奶生日我也画只大寿桃送给他们,他们一定很开心。
一名學生的奶奶是一线医务人员。该生的奶奶快要过生日了,他决定画一幅画送给奶奶。笔者询问他奶奶的属相是什么,他说奶奶属兔,于是笔者建议该生画一幅小兔子向老兔子献寿桃的图。该生非常有想象力地画了出来。笔者通过微信截图的方式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指导,点赞他对奶奶的生日祝福,同时对他画中的寿桃进行了积极评价。该生说自己受到了笔者在班群里发的“传统名画欣赏”内容的启发,这说明笔者的远程网络教育起到了效果。最后笔者给该生的作品提出几点关于构图、造型方面的建议,他非常开心地接受了。修改完后,他将画作送给了奶奶。
三、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风貌,成为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能够提升美术教育主体的人文素养,将其融入美术教育,体现了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1)学画家,热爱自然美的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当欣赏传统中国画名作时,我们首先要学习古代画家们对自然的敬畏态度和认真、细致的观察方法。
(2)学作品,表现自然美的方法。吴昌硕在画《桃实图》时,通过描绘一棵大桃树的局部,将桃子放在画面中间的形式,着重表现桃子的大而红和沉甸甸的特点,这样的中心构图方式是小学生容易学习和掌握的构图方式之一。
(3)学创造,追求自然美的精神。近千年前的大画家李公麟(1049—1106年)是创造的佼佼者,他在诗文书画方面成就很高,在深厚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期对人物和马进行现场写生。他把人和马的特点画得惟妙惟肖,特别在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态上极具功力,他画的马具有灵气、很逼真,画作用笔简捷、栩栩如生。其代表作《五马图》就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每匹马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字,写出了马的年龄、进贡时间、马名等。画家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以线描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为完善,体现了简约、儒雅的自然审美观。这幅画的构图非常巧,马与人的大小、横竖、黑白对比强烈,富有艺术美感,为运用白描手法画人、画马提供了非常好的典范,将中国画的白描艺术推向顶峰。因此,教师为小学生分析传统中国画中的经典作品,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使他们在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美术教育活动的魅力,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提高审美修养[3]。
结 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以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拓展传统中国画欣赏内容,能够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从小树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参考文献]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甘霖,刘荣凯.美学原理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朱黎兵.传统文化下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J].才智,2019(1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立项课题“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小学主题式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L/2020/287)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屹(1968.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南京市美术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师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