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区教育

    胡静 安伟洁

    【摘要】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面向地区和服务地区的全面的终身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社区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也是我国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实质上就是要在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来提供相应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现今正在探讨的社区教育的问题正是教育真正服务于实践并服从于实践的探索与深化。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社区大学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4-0019-03

    【收稿日期】2014-01-09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课题项目,课题编号为2013DDSQ03

    【作者简介】胡静(1977-),女,河北蔚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与学、法学教育;安伟洁(1983-),女,河北昌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教育教学。随着人们对教育认知的丰富性,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体系正在中国初具规模的完成,在其中,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教育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教育,也在其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也由此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起来。

    一、社区的内涵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个概念产生兴趣,开始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分析。

    该词是在20 世纪3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在翻译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区与社会 著于1887年)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后来被许多学者开始引用,并逐渐的流传下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国睿认为:“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个人或家庭,出于对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围,不同社区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

    刘视湘从社区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为:“社区是某一地域里个体和群体的集合,其成员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共同认识。”[1]刘视湘认为,社区往往是指有共同文化的居住于同一区域的人群。在具体指称某一人群的时候,在 “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这两个基本属性附着时经常会侧重于其中一点。不过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社区”一词都是在强调人类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能力和内部归属感。

    到了20世纪后期,尤其是中国,深深有感于过去过度重视宏观经济发展而忽略相对较小的范畴——社区的需求情况,从而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开始将“社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

    而在地方组织方面,也开始在小型地缘组织中引入“社区”两字。

    其实,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往往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共同体,在这个社区内部,成员们拥有同一块地域 ,成员与成员之间关系比较紧密,互相依赖。

    现代社区在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第一 ,居民共有有一定重合度的生活空间 ,邻里间方便交往和交流,邻里连带关系得以强化;第二 ,居民共有某些相似的价值理念 ,以便形成一定程度的社区认同。

    正是这两点构成了城市和城市化社会中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

    二、教育的内涵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终身性的,自然人的教育也是终身性的,学习亦是终身的过程。树立恰当、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早教开始,到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进行系统建设。既包括正规教育(多指学历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即非学历教育)等教育相结合。

    在空间范围上,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教育活动。

    在存在形式上,所有的教育类型应存在于一个互相联系、相互统一的辩证系统中。教育的作用将延及人的一生,这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教育的核心内涵,更是社区教育全面开展实施的良好基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内涵其实是生活教育。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结合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式,还要求教育能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虽然这个内涵的阐发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但对于今天我们理解教育的内涵仍富有指导意义。

    其实陶先生的理解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这是他的“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在生活教育理念中,倡导“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从而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陶先生曾于1939年形象地指出:“‘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就好像是要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一样,是要把学校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里去,赋予其生命。

    总之,必须把学校与社会这个实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把学校办成改造社会并促进社会性进步的中心。

    三、何谓社区教育

    所谓社区教育,顾名思义,就应该是在社区里进行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是服务于社区的,即:education for community within community。

    当然,关于对社区教育的理解,目前有很多观点。如叶忠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提到社区教育的时候,给予了这样的定位:“社区教育的内涵应是在一定的社区区域内,把生活和教育结合成一体,发挥社区成员作用的、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并为了社区的共同发展和社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进行的一种全方位、全民的和终身的教育。”[2]再如梁春涛先生在论文中对社区教育的定位是:“社区教育的内涵应以社区为本,以社区内的人的发展为本并把社区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在内涵上统一起来。”[3]

    我国对于社区教育的内涵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或从社会学角度定位,或从教育系统角度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则更全面:“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在进行过程中其发展的方向是立体的,即横向与纵向要进行恰当的交融。首先,从面向的服务对象来看,横向上一定要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尽可能多的不同群体,纵向更是应该贯穿每个个体生命全程;其次,从涉及的区域面来看,横向牵动应覆盖整个区域内各个部门的领域,纵向要联结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等三级层面。

    所以,发展社区教育必须具有整体性推进的特征,否则横向或纵向哪个方向不全面、不完善,都必然会出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两个方向上都完善了,他们各自的规模及融合度也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这样高的要求就决定了社区学院必须建成为政府主办、部门配合、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办学综合实体。然后才能实现功能上的综合性。

    四、社区大学

    社区教育中比较专业的设置莫过于社区大学了,而社区大学对于整个社区教育的贡献也是最大的,也是社区教育最光彩及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教育机会公平”这一基本的社会价值需求,在我国却还面临着挑战。建设社区大学的构想,成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适应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中国社区大学”的构想,就是要为广大民众提供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教育、成人教育、文化教育及公民教育,尽最大可能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从而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

    社区大学的基本理念包括:

    教育理念:应立足于生活现实,立足于多元化的世界,培养出具有自主精神和协作精神的人,并大力开展自我教育和深入实践的教育。

    教学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胆革新,设计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课程。

    大学理念:把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尽可能地融入平民生活教育之中,建设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大学。

    人才理念:旨在培育真正具有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社区发展人才,满足城乡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丰富社区的生活,让社区公民的生活尽可能地融为一体。

    社区理念:形成基于社区的成人教育模式,大学和社区参与共建,活跃社区公共生活空间,形成开放、文明、互助型的新社区。

    社会理念:以社区大学为载体,整合社区内外社会资源,以期共同支持社区大学的教育事业,同时促进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

    五、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同之处要推动社区教育的科学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正确理解社区教育的理论特征。社区教育与常规教育形式相比具有多元化特征,所以,社区大学的实践走向也应当是多维度的。

    1.组织网络性

    创建社区大学,必然有一个组织网络覆盖的面积问题。

    根据中国社区大学促进会筹备委员会的构想,应该在城市工友聚集区步行15-20分钟范围内、20-50万人城镇中心区、或者30分钟左右公共交通连接的农村中心集镇建设一所“社区大学”,辅以周边地区若干卫星式“学习中心”,共同为本地成人居民提供多种教学服务和文化功能设施。

    2.功能综合性

    社区大学必须承担对其他社区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职能,包括实践调研,拟订计划,总结推广社区教育经验等。社区大学还必须承担着社区教育信息的聚集与辐散功能,包括收集、整编并周转各种学习教材与课程资料,创建维护社区教育专题网站,不断更新全民终身学习的网络资源等。

    社区大学还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比如邀请专家来社区学院讲学,举办社区教育研讨班,开展社区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专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群体或个体课题攻关等科研学术活动。

    另外,社区大学还应实现培训中心的功能,如:举办各级各类超市式培训班,提供各种各样订单式教育项目,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学历提升进修、中老年教育服务、“单位人”继续教育培训、市民素质提升教育、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社会氛围、推进居民社区文化建设等。

    3.公益性与财政保障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社区教育是“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活动”。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应具有公益性特征,从而必然要求社区教育运行过程中的无偿性或低偿性,从而引发经费上的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助。

    4.师资上的本土性

    社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扎根于本土,服务大众的教育模式,即一种本土化、大众化教育形式。作为极具地方特性的社区大学,引进和储备师资应该更注重本土化渠道。一是可从本地现成的电大、党校、进修学校、职业中学抽配一些师资;二是可从本地各部门各行业原有培训中心、辅导中心调剂一些师资,同时也可充分挖掘社区内的志愿者,以充实社区教育力量。

    5.服务多元性

    社区教育具有对象上的全员性、内容上的全面性、时限上的全程性特征。这就必然决定了社区学院提供教育服务上的多元性。诸如家长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待业人员就业准备教育、下岗人员再就业教育、农民转移教育、市民素质教育、外来务工者教育、中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

    说到底,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面向地区和服务地区的全面的终身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社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实质上就是要在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来提供相应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刘视湘 .社区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13:60.

    [2]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梁春涛.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前瞻[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1,(1).

    [4]张燕农,张琪.社区教育及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赵晓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