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本科与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
余靖华
[摘 要] “3+2”本科与高职联合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对当前“3+2”本科与高职联合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本科;高职;分段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0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有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当前产业结构已出现不相适应的地方,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主动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学习并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起江苏省、广东省等率先将省内国家示范或骨干高职院校联合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了“3+2”本科与高职联合分段培养的试点工作,湖北省于2015年开始启动这一试点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政策的出台,“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成功例子可以借鉴,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敢于正视,迎难而上。
(一)家长和学生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认可度不高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和家长对“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认可度并不高,我院2015年第一次招收模具专业专本直通车的学生,预计两个班,70人,结果招生情况不理想,只招了57人。由于是一个新试点的项目,要读5年才能本科毕业,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明显增加了,毕业证也会注明专科起点本科学历,并且究竟培养质量怎么样也不清楚,毕业以后社会的认可度也不得而知,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少考生选择读三本或者高职。
(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滞后,协调力度不够
在调研中,有学生谈到自己的感受:“招生的时候省教育厅只说是试点,没有任何文件,没出任何政策,后来陆续出来一些政策,高职转本科前要考四门专业课和两门专升本的公共课,专业课是两个学校一起出题,到本科院校去考试,公共课就是参加当年的专升本考试。有淘汰率,学习压力挺大!”由于“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教育管理部门也需要时间来掌握它的规律,在开展试点工作初期难免出现相关政策不健全的现象,例如,在专转本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考核,难易程度应该把握一个怎样的度?是应该100%转段还是应该设置一定淘汰率?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与本科衔接整体规划不够明确,牵头组织本科与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工作有缺失,缺乏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导致高职与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影响了高职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和有效衔接。
(三)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有些滞后,体现在校园面积、软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跟不上,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即使是一些全国示范性或骨干高职院校,也存在这些问题,其他高职院校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对高职学段和本科学段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和分层,3年高职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年本科学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职人才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恐怕难以实现高职段的培养目标。
(四)分段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衔接体系不完善
由于参与衔接项目的教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研不够充分,对高职和应用本科两个教育层次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入,对这批学生自身的特点缺乏系统研究,不能很好地把握分段培养的递增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能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简单地将课程衔接理解为知识上的准备和技能上的延伸,将本科和高职学段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叠加,或者把高职学段学习作为本科学段的“预科”阶段,或课程自成体系,结合点少。同时,由于沟通欠缺,衔接不到位,课程教学评价也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内涵性的衔接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实现1+1大于2的培养目标和效果。
二、解决现阶段问题的思考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鲜有成功的例子和典范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加大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勇于将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促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分段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要避免在两阶段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上出现课程内容重复和缺失现象,避免教学资源浪费。首先必须明确高职与应用本科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递增性、层次性和贯通性。所谓递增性是指两个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低和多少的递进关系,即高职阶段的要求稍低,而本科阶段的要求较高;层次性是指本科与高职两阶段培養目标具有不同层次的人才规格和要求,即高职阶段培养的是中高端技能人才,而本科阶段则培养的是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贯通性是指某专业培养目标以专科为起点,达到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
建构高职与应用本科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体现两阶段人才培养的递增性、层次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要符合高职学生成长的规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规模的需求,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参与联合培养的高职与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和应用本科两阶段课程教学目标不同,其教育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变化,应按照两个阶段教学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高职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科阶段作为高职学段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深刻认识“3+2”本科与高职联合分段培养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模块化、层次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能够考上“3+2”专本直通车的学生,一般是低于本科分数线10分以内录取的学生,相比而言,属于高职里的“尖子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期待。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应该安排较强的师资力量组织教学和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也要给予一定倾斜,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让他们在高职与本科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好的体验,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得以顺利实施。
一方面要选拔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精力充沛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待遇,吸引优秀中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参与“3+2”分段培养的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教育分段培养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旨在建立一套体现职业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本科教育的课程銜接体系,搭建学生终身发展的“立交桥”,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环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客观反映现阶段职业发展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体现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要邀请行业、企业、长期从事本职业的理论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的专家共同探讨,进行职业调查和职业分析。
(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职能
为了“3+2”高职与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发展所制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发挥统领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指导政策,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对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整体规划,定期牵头组织分段培养高校进行沟通和工作研讨,做好各方协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要多聆听各方声音,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语
“3+2”本科和高职联合分段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开展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转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肖力.“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42.
[2]刘春生,马振华,张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8.
[3]何应林,宋兴川.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职教论坛,2006(1):18-20.
[4]赵昊昱.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3(1):1-3,6.
[5]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