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俊的告别
孙婧瑶 于开莲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涉及到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社会领域提出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等目标。在日常幼儿园活动中,有一些儿童不愿意遵守规则、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经常捣乱,结果导致小朋友不愿意与其交往,老师也会经常去批评教育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最后就成了老师或小朋友眼中的“淘气包”甚至是“坏孩子”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如何做呢?
案例呈现
教育实习的最后一天,我给实习所在班级大一班的孩子们买了好看的五彩铅笔作为告别礼物,并在上午活动后一一发给他们。孩子们收到礼物后都高兴地和同伴分享自己拿到的铅笔,这时,6岁的小俊跑到我面前,开心地说了声:“谢谢老师!老师,我爱你!”和小朋友道别后,我离开教室,快到走廊尽头时,小俊突然跑过来说:“老师,你能抱抱我吗?”我当时有点感动,又有点诧异,蹲下来轻轻抱了他一下,他似乎并不满足,小声说:“你能把我抱起来吗,高高的那种。”我微笑着看向小俊,把他高高地抱起来。放下来的时候,他欢快地跑向身后的小朋友,跟他们说:“耶!小老师抱了我!”然后转过身来跟我挥手说再见。
但就是这样一个礼貌和感性、收到礼物时唯一说“谢谢”的孩子,其实一直是老师眼中的“淘气包”,小朋友口中的“坏孩子”。他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大声嚎叫、摆弄其他小朋友的头发,阻碍正常活动进行,配班老师只有强行用手压住他的肩膀才能避免他影响别的小朋友。午餐时,因为无故殴打其他幼儿,扰乱餐厅秩序,老师只能要求他最后入座就餐。发玩具、书本、毛巾等各种物品时,他总会争抢,喜欢的都要占为己有。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容易与其他幼儿产生争执,并喜欢“动手”解决问题。所以,总会听到小朋友向老师告状,并表示拒绝再与他游戏。
小俊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小俊在幼儿园的表现及由此带来的交往问题得不到改善,他逐渐也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更加不与人友好交往,增加消极行为。面对小俊的种种行为表现,该如何应对和处理呢?
原因分析
1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教养方式
家庭紧张的情感氛围和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都对幼儿性格的养成有重大影响。小俊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他由妈妈抚养。小俊不记得爸爸的模样,也不知道爸爸的存在。妈妈从事餐饮行业,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管小俊,属于不作为型教养方式。很多次亲子活动中,小俊都没有家人的陪伴。老师与家长进行交流,说小俊在幼儿园的不良表现,妈妈或者姥姥总会当场数落小俊一番,小俊总是低头,没有任何辩解。小俊的家庭是典型离婚后的单亲家庭,不知道爸爸存在的小俊从没有感受过父亲的温暖。他不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苦恼,会自卑,会缺乏自信,所以经常以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强大,提高自己的自尊。
2幼儿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问题
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具有直觉性、易外露、不稳定性等特点,行为受感情直接调控,自我控制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越来越好地应对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冲动,但不幸的是,有的儿童处在经常出现消极情绪的家庭环境中,无论这种情绪是否直接针对他们,这些儿童都会经常面对很多很难调节的消极情绪。小俊在情感缺失的家庭环境下,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维持和稳定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或不满容易出现焦躁和冲动情绪。此时,如果不去耐心劝导,帮助幼儿合理调节和发泄情绪,而是直接出面干涉、批评,就会使幼儿的情绪受到压抑并产生逆反心理,于是会寻找发泄途径,不自觉地去欺负他人。干扰他人,用不遵守纪律的表现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引起他人的注意,也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弥补情感的缺失。
3幼儿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幼儿期的社会认知发展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目标,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和道德认知。幼儿正确的道德认知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想要得到某个东西或者认为自己的东西被他人占有时,就会用攻击性行为反抗。被贴上“淘气包”“坏孩子”标签的小俊对别人的行为判断都是敌意的,分享意识削弱,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喜欢争抢、占有自己想要得到的物品,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力量、解决社会交往问题和获取切实的利益。无疑这会引起同伴的排斥,使其被孤立在群体之外。长此以往,他的正常交友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水平和自我评价相继降低,被各种负面评价包围,造成心理挫折,继而进一步影响他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减少亲社会行为。
综上所述,小俊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疼爱,他越发调皮,违反班级规则,掩饰自己的失落与自卑,但是内心却极度渴望温暖。所以,当得到老师的礼物时,他认为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与关注,他希望给他奖励的老师也可以抱抱他,他怕实习老师走后,自己再也得不到疼爱,于是在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能抱抱我吗,高高的那种。”可以看出来,当我们给予这样的儿童一点点关爱,尊重他们的想法,肯定他们的表现,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的时候,幼儿的积极情绪自然会逐渐增加,自尊和自信也会逐渐增强,从而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教育建议
1努力改善儿童的心理环境及生活环境
幼儿的不良行为是长期心理压抑得不到满足、遇到挫折时的表现。无论什么原因,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先以幼儿为主体,帮助幼儿重构健康心理环境。首先,“罗森塔尔效应”启示教师和家长应多鼓励和肯定幼儿的表现,给予一定的期望,提高幼儿的自尊和自信,改善心理环境。幼儿园教师可以经常表扬小俊,鼓励小俊担任班里的重要任务和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关注小俊的点滴进步,强化正面的合作助人行为。小俊受到鼓励后,会更加努力表现自己,慢慢改正不良习惯,热情融入到班级活动中去。其次,家长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态环境,减少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诱因,要尽可能地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陪孩子玩耍,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像小俊这样典型的离异家庭,更应该设法去保护孩子的童年,竭力创造温馨氛围,经常与父亲(母亲)见面,感受不同的关爱与亲情。
2给儿童创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孩子与同龄伙伴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在共同的活动中去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彼此磨合、相互适应。这些技能是教不会的,父母和教师可以适当“搭桥牵线”,帮助孩子与他人平等交往。教师可以为小俊创设多人合作的游戏,引导小俊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学会等待、轮流、自律、合作、分享,当明白规则的存在和价值时,小俊能逐渐提高共情能力,减少对同伴的敌意归因,增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意愿。小俊的家人应多带小俊去游乐场所,创造交往空间,鼓励他与小伙伴交流,共同游戏,合作完成小任务。小俊的母亲可与班上其他幼儿家长学习、沟通,交流育儿经验,表达善意,让小伙伴和他们的父母接受小俊,愿意与他一起学习和游戏,促进小俊健康成长。
3培养儿童自控能力和情绪情感调节能力
对于“淘气”儿童,要教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有利于儿童以后的社会交往。首先,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温暖,积极引导幼儿合理发泄情绪。例如当小俊怒气冲冲时,冷静接近他,带他做跑步、打球等强度較大的运动,发泄情绪,降低怒气值。其次,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即个体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立场上,对他人情境进行积极与共、平等分享和迅速应答的深层体验能力。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法进行移情训练,使孩子体验被欺负后的心情,明白自己的“淘气”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觉察和体验别人的痛苦,帮助其进行情感调节,可以逐渐减少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实习结束的第二个月就是六一节目汇演。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跟小俊约好会来观看他的表演,期待他的精彩表现。主班老师反映从那天以后,小俊每天都会积极参与六一节目彩排,和小朋友一起认真学习新的舞蹈。孤独冷酷的小俊似乎在努力融入这个班集体,开始新的幼儿园生活。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应该受到同等尊重与热爱,他们幼小的心灵经不起生活的“嘲笑与折磨“,也没有孩子希望被孤立,被冷漠。作为成人,应用爱心浇灌他们,让儿童度过幸福美好的童年!
注: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实施与研究案例库”建设项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