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
+王立新+赵吉++贾志斌+李笑春+刘华民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4月发布的对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所作的学科分析报告为依据,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总结了学科发展中的弱势和缺点,进而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整体水平的建议,以期对提高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学科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13-02
2013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报告。报告通过对“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等一级指标及一级指标下的主要二级指标和重要数据项的分析,采用“分段分析”、“均衡性分析”、“分类分析”和“发展态势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各参评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以及主要一级指标进行了评估和定位。具体内容可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网站(http://www.cdgdc.edu.cn)查询。尽管该报告评估指向是研究生教育,但无疑对如何提升高校本学科本科生教育亦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分析讨论了内蒙古大学本学科的现状及其现存差距,进而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整体水平的建议。
一、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内蒙古大学于2008年11月成立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内蒙古大学重点扶持建设的新型学院,是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共建学院。内蒙古大学1994年招收第一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第七批)获批为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起由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联合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同年新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自成立以来,本着“保护环境,善用资源”的理念,逐步形成环境与资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学科群。学院现已形成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3个稳定的研究团队,2个研究团队入选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湿地环境修复和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等诸多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在自治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特色。
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2人。教师中有教授4人、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8人,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1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后)29人,2人在读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学院的专任教师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内外重点高校或高水平研究院所,形成一支学缘和知识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的、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能从事前沿性科学研究和承担重大重点项目的师资队伍。
二、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
根据该报告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参评单位群体的整体水平分布和内蒙古大学在参评单位中的相对位置,结合其按评估指标体系,逐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部分主要数据项的水平状态的分析,在82所参评高校中,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声誉目前处于全国中下水平,而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则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尚属下游,亟待提高。具体指标及排名如表1所示。
三、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水平的意见与建议
不论该报告评估体系是否合理、客观,但总体来说,学院今后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加强和亟待提高。
(一) 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重点,构筑人才高地
紧密结合自治区和学校人才工程计划,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学科交叉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协同攻关,培养创新团队;结合产、学、研,培养开发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研发和管理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同时,建设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建设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总数达到40人至45人,博士比例达到90%以上。另外,着力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力争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使研究生教育涵盖到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能源化、水资源管理、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研究方向。
表1学科整体水平及各一、二级指标位次统计表
■
(二) 以高水平论文发表为切入点,强化科学研究
相比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而言,本学科科研产出明显不足,中、英文论文数量偏少,缺乏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研究成果。依托科研项目,鼓励、督促和支持科研人员及时将研究成果发表。结合创新团队建设,力争在发表具有代表性高水平学术论文上有所斩获。
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成果转化。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种形式合作,广泛开展人员交流,合作研发,通过合办科技创新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途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积极建立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效的联系渠道,积极参与以企业为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力争在工业废水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转化方面有所突破,实现产业化示范工程;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工农业固体废物、城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产业化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积极争取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项和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围绕高等教育改革质量工程,加快学科学分制改革,实行按类招生。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学校本科生开设环境与资源系列绿色教育课程。进一步提升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加强本科生教育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一方面通过与污染防治、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等相关企业和单位联合,以教学观摩和生产实习等形式强化课程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结合自治区各地环境监测部门的需求,以现场训练的形式培养本科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依据学校对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坚持教学、科研并重,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为自治区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资源高效利用培养大量的研究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规模,增强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的办学能力。鼓励和积极争取研究生境外交流机会的同时,逐步发展国际留学生的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增加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数,适当增加校外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人数。
[责任编辑:碧瑶]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4月发布的对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所作的学科分析报告为依据,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总结了学科发展中的弱势和缺点,进而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整体水平的建议,以期对提高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学科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13-02
2013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报告。报告通过对“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声誉”等一级指标及一级指标下的主要二级指标和重要数据项的分析,采用“分段分析”、“均衡性分析”、“分类分析”和“发展态势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各参评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以及主要一级指标进行了评估和定位。具体内容可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网站(http://www.cdgdc.edu.cn)查询。尽管该报告评估指向是研究生教育,但无疑对如何提升高校本学科本科生教育亦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分析讨论了内蒙古大学本学科的现状及其现存差距,进而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整体水平的建议。
一、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内蒙古大学于2008年11月成立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内蒙古大学重点扶持建设的新型学院,是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共建学院。内蒙古大学1994年招收第一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第七批)获批为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起由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联合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同年新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自成立以来,本着“保护环境,善用资源”的理念,逐步形成环境与资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学科群。学院现已形成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3个稳定的研究团队,2个研究团队入选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湿地环境修复和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等诸多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在自治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特色。
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2人。教师中有教授4人、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8人,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1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后)29人,2人在读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学院的专任教师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内外重点高校或高水平研究院所,形成一支学缘和知识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的、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能从事前沿性科学研究和承担重大重点项目的师资队伍。
二、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
根据该报告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参评单位群体的整体水平分布和内蒙古大学在参评单位中的相对位置,结合其按评估指标体系,逐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部分主要数据项的水平状态的分析,在82所参评高校中,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声誉目前处于全国中下水平,而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则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尚属下游,亟待提高。具体指标及排名如表1所示。
三、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水平的意见与建议
不论该报告评估体系是否合理、客观,但总体来说,学院今后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加强和亟待提高。
(一) 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重点,构筑人才高地
紧密结合自治区和学校人才工程计划,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学科交叉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协同攻关,培养创新团队;结合产、学、研,培养开发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研发和管理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同时,建设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建设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总数达到40人至45人,博士比例达到90%以上。另外,着力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力争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使研究生教育涵盖到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能源化、水资源管理、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研究方向。
表1学科整体水平及各一、二级指标位次统计表
■
(二) 以高水平论文发表为切入点,强化科学研究
相比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而言,本学科科研产出明显不足,中、英文论文数量偏少,缺乏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研究成果。依托科研项目,鼓励、督促和支持科研人员及时将研究成果发表。结合创新团队建设,力争在发表具有代表性高水平学术论文上有所斩获。
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成果转化。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种形式合作,广泛开展人员交流,合作研发,通过合办科技创新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途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积极建立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效的联系渠道,积极参与以企业为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力争在工业废水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转化方面有所突破,实现产业化示范工程;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工农业固体废物、城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产业化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积极争取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项和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围绕高等教育改革质量工程,加快学科学分制改革,实行按类招生。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学校本科生开设环境与资源系列绿色教育课程。进一步提升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加强本科生教育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一方面通过与污染防治、水质净化和污水处理等相关企业和单位联合,以教学观摩和生产实习等形式强化课程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结合自治区各地环境监测部门的需求,以现场训练的形式培养本科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依据学校对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坚持教学、科研并重,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为自治区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资源高效利用培养大量的研究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规模,增强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的办学能力。鼓励和积极争取研究生境外交流机会的同时,逐步发展国际留学生的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增加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数,适当增加校外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人数。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