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制化学试题的数据校对原则
孙永辉 夏芷玲 刘江田
摘要:解析了两道考查同一反应ΔH的高考试题,辨析了其中一题误差较大的原因,阐述了命制试题应遵循“理解吃透”、“准确无误”、“学生视角”等数据校对原则。
关键词:数据;校对原则;命题;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5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16
2018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题面新颖,关注生活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好的区分度,对中学化学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的命题原则 [1],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第27(1)小题(以下简称“题A”)与天津卷理综(化学部分)第10(2)小题(以下简称“题B”)均考查了反应CH4(g)+CO2(g)=2CO(g)+2H2(g)(以下简称“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的计算,但角度不同:题A通过“盖斯定律”考查模型认知,题B通过“键能估算焓变”考查微观探析。
三、数据校对原则
1.理解吃透原则
校对人(命题人、审题人等)须对所持的素材及其相关数据精读、研判,确保完全理解、吃透被引数据的使用对象、物理含义、使用条件、测定背景等,切忌简单效仿、断章取义、人云亦云的命题“惯性”;若不能保证完全理解、吃透被引数据的真实含义,负责任的态度是:坚决不用!如题B中所引C=O键能为745kJ·mol-1,其真实含义是有机醛酮分子中羰基双键C=O的键能平均值,并不是CO2中C=O的键能,造成了“张冠李戴”的现象。
2.准确无误原则
首先,查看数据出处是否权威。高校化学专业的教材(如邢其毅等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化学专业词典(如周公度编写的《化学辞典》)、數据手册(如伊赫桑编写的《纯物质热化学数据手册》)等可视为权威资料;从科普类书籍或网上搜索得到的数据,则不能完全采信。其次,查看数据是否得到权威资料的相互支撑。如相同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在几部权威书籍中必须一致或接近。最后,查看数据是否科学、真实。如水中溶氧量的测定实验中,取水样的体积、Na2S2O3的浓度及消耗体积等数据必须符合分析化学相关精度要求,计算所得水中溶氧量的数值也必须与题设情境的水样相符。
3.学生视角原则
命题者往往朝自己设定的考查方向进行“验算”,很难发现数据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同学生的计算视角、方法、能力不同,可能会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缺少数据、数据冗余、数据错误、数据不合理等,而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合理的结论。因此,校对人须根据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计算视角,按步骤对数据逐步推演、反复推敲、查找漏洞,在集中研讨会议中,提出各类问题及修改意见,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并修改完善后,方可定稿。
命题工作重要且严肃,关乎学生与家长的期盼,试卷中的一个小问题也可能给组织部门、命题团队带来无尽的“麻烦”。数据校对是试卷校对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希望本文观点能够抛砖引玉,也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8-79
[2] 重庆教育考试院.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18
[3] 天津教育考试院.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18
[4][5]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9][12] 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15] 版社,2006:427-428,566,97,97,564
[6][7] 曾昭琼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1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3,313,8,8
[8][13]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有机化学(第4版)[M].
[1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21,20,20
摘要:解析了两道考查同一反应ΔH的高考试题,辨析了其中一题误差较大的原因,阐述了命制试题应遵循“理解吃透”、“准确无误”、“学生视角”等数据校对原则。
关键词:数据;校对原则;命题;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5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16
2018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题面新颖,关注生活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好的区分度,对中学化学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的命题原则 [1],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第27(1)小题(以下简称“题A”)与天津卷理综(化学部分)第10(2)小题(以下简称“题B”)均考查了反应CH4(g)+CO2(g)=2CO(g)+2H2(g)(以下简称“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的计算,但角度不同:题A通过“盖斯定律”考查模型认知,题B通过“键能估算焓变”考查微观探析。
三、数据校对原则
1.理解吃透原则
校对人(命题人、审题人等)须对所持的素材及其相关数据精读、研判,确保完全理解、吃透被引数据的使用对象、物理含义、使用条件、测定背景等,切忌简单效仿、断章取义、人云亦云的命题“惯性”;若不能保证完全理解、吃透被引数据的真实含义,负责任的态度是:坚决不用!如题B中所引C=O键能为745kJ·mol-1,其真实含义是有机醛酮分子中羰基双键C=O的键能平均值,并不是CO2中C=O的键能,造成了“张冠李戴”的现象。
2.准确无误原则
首先,查看数据出处是否权威。高校化学专业的教材(如邢其毅等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化学专业词典(如周公度编写的《化学辞典》)、數据手册(如伊赫桑编写的《纯物质热化学数据手册》)等可视为权威资料;从科普类书籍或网上搜索得到的数据,则不能完全采信。其次,查看数据是否得到权威资料的相互支撑。如相同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在几部权威书籍中必须一致或接近。最后,查看数据是否科学、真实。如水中溶氧量的测定实验中,取水样的体积、Na2S2O3的浓度及消耗体积等数据必须符合分析化学相关精度要求,计算所得水中溶氧量的数值也必须与题设情境的水样相符。
3.学生视角原则
命题者往往朝自己设定的考查方向进行“验算”,很难发现数据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同学生的计算视角、方法、能力不同,可能会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缺少数据、数据冗余、数据错误、数据不合理等,而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合理的结论。因此,校对人须根据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计算视角,按步骤对数据逐步推演、反复推敲、查找漏洞,在集中研讨会议中,提出各类问题及修改意见,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并修改完善后,方可定稿。
命题工作重要且严肃,关乎学生与家长的期盼,试卷中的一个小问题也可能给组织部门、命题团队带来无尽的“麻烦”。数据校对是试卷校对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希望本文观点能够抛砖引玉,也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8-79
[2] 重庆教育考试院.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18
[3] 天津教育考试院.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18
[4][5]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9][12] 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15] 版社,2006:427-428,566,97,97,564
[6][7] 曾昭琼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1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3,313,8,8
[8][13]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有机化学(第4版)[M].
[1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2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