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思品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胡晓娟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因此这时重视学生的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观、世界观,做一个讲文明、懂法纪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体会。
1.小学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当前社会,许多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变得虚荣、自私、势力,在生活中追求高消费、讲究穿戴、吃喝,正是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诚信缺失等不良因素潜移默化的侵蚀。使他们过早的成人化。此外还有网络、影视、各类广告等不健康作品的迅猛发展,也对学生主观思想的冲击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小学生这时正是心智发展不完善、对很多事情也比较好奇,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急需正面教育和引导。学校因素主要体现在学校是小学生除了社会及家庭生活环境之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生活场所、学习场所。可以说,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
目前小学阶段由于注重文化课成绩,学校不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导致学生道德素质低下,没有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爱心,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能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另外,一些家长一味的溺爱孩子或者放纵,使他们对父母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抗挫能力低,有的家长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形下也学会了这种不良行为,养成自私、爱攻击等不良性格。
2.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
使用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直观教学法。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明理,照本宣科势必枯燥乏味,所以在这一环节上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深入浅出地讲明观点。比如在教《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又缺乏锻炼,从“明白”到“会做”还有一定距离,于是在行为指导时,精心设计了辨析题,并以抽拉片、覆盖片的形式展现。先出现书包、鞋袜乱放,洗脚盆、板凳用完不放回原处等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正确行为应该怎樣,并让学生动手操纵抽拉片,将错位的物品一件件“放”回到“一定的地方”,最后出现室内整洁、物品摆放合理的场面,使学生体会到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才能使用方便,才不致影响环境整洁,同时还能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种设计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既直观又有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了行为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导行效果。
(2)培养师生情感,营造和谐氛围。
小学生由于性格没有形成,胆小怕生,不易和同学、老师交流。因此重视师生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例,学生在自我情感控制上比较弱,不能理智地表达或宣泄自我情感。认为只有教师说的才是对的,对教师的依赖明显,这种向师性的态度即对教师言听计从。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这一规律来说,教师应对低年级学生多以"爱"和"表扬"的眼神,随时把微笑带到课堂中去。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多给予学生各方面的包容和理解,欣赏每一位学生,这样他们才肯真正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敢于言说,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实有效的实施下去。
(3)将教学内容融于故事,在故事中提高道德认识
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对听故事却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讲故事,通过故事讲解,阐释课本中深刻的道理,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明白,对课本知识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使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所讲解的故事要围绕教学课程的主旨展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讲解。例如,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讲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耻辱的过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注意故事的深刻性,所讲故事不可以只有趣味性,而没有更深的思想道德含义。除了教师单方面地讲解,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讲解发生在周围的故事,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学生更易理解课程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新时代《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19]PLG379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