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课程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
姚静娟
【摘 要】《银行信贷》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探索将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应用于银行信贷课程实验教学中,在剖析实验教学的难点的基础上,从实验形式多样性和仿真性、优化实验内容和实验质量以及丰富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银行信贷 研究型实验 探索
一、《银行信贷》课程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等学校金融专业担当着培养金融基础业务人才任务。通过专业学习,要围绕专业理论素养、基本研究能力、特定业务操作技能、职业操守以及主动创新型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银行信贷》实验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向研究型实验的转变赋予学生学习的极大主导权。本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对实验课程比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对本课程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符合本课程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综合巩固和应用已学相关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非常好的平台。《银行信贷》实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广深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和主动作用,自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其他资源,甚至要学生走出校园, 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社会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这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二,向研究型实验转变能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研究型实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根据实验内容中给定的基础材料进行分析,进行推导和分析,在这过程中通过“边学习、边研究、边模拟”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中学会探讨、研究金融领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银行信贷》实验中设计了大型课题,需要通过课题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同学们组成课题小组,围绕课题进行分工、小组讨论、汇总、演讲等一系列合作,小组之间又形成一定的竞争。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自律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难点
1. 缺乏适用的实验教材。目前高校《银行信贷》课程的教材建设总体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空泛,形式单一,特别缺乏相应案例解读和应用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上虽然依据贷款的流程编制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关键的一些方法,比如报告的撰写等都未有涉及,造成学生很难借助教材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继而在学生进入实验环节时在分析解决实验方案时缺乏相应的指导。
2. 实验软件的仿真性不足。实验教学离不开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撑。目前使用的软件是教学软件而非真实的银行信贷管理软件,虽然框架上已涵盖了银行信贷业务各个流程,但并没有真正使一笔贷款业务的整个流程打通,软件中提供的背景资料也相对有限,使得依托实验平台模拟贷款各个环节操作的功能弱化。在此限制下,实验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弱化学生操作性训练,强化研究性实验训练。
3. 学生知识储备薄弱。《银行信贷》研究型实验的开展,需要储备较广的财经知识和比较扎实的金融知识,虽然在开展实验前学生们已经先修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但经常遇到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够,影响了在这一环节上进行实验的效果。
三、《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思路
基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银行信贷》实验课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研究开发的能力,为此,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改革:
1. 注重素质和能力训练,提高实验内容的仿真性。首先,选取合适的实验指导材料,一是编制实验指导书,二是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和银行手册作为辅助参考教材。其次,实验形式丰富多样,实验环节中的监管机构政策文件和银行内部政策解读并以试卷形式考核、依托实验软件平台的流程操作训练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素质;实训报告的撰写、小组讨论及演讲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仿真性主要体现在流程的仿真和业务对象的仿真,其实现途径一是依托模拟实验软件平台,二是及时更新实验背景材料,使实验结果更具真实性。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内容的质量,突出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银行信贷业务涵盖内容非常广,实验时必须有所侧重,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主要是弱化一些程式性的实验项目,强化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在内容上把重点放在贷前和贷后两个环节,考虑到模拟实验的局限性,贷前主要是财务因素分析和贷款调查报告的撰写,贷后主要是资产检查报告的撰写和贷款分类。
3. 实验考核形式更加丰富。一般性理论课程的成绩主要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构成。一般性实验课程的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软件系统中的打分系统给出。研究型实验课程因为在实验手段、实验形式和实验项目上更加复杂,层次也多,为了更好反映研究型实验的目标和效果,考核方式应包括:反映基本素质的团队配合情况的成绩、基本知识考试成绩和软件系统中操作性实验的成绩;反映专业技能和创新应用技能的实训报告的成绩和讨论演讲情况的成绩。其中团队配合和讨论演讲的成绩由学生互评形成;基本知识和操作性实验由实验软件中自动生成;实训报告成绩由老师给定。
【参考文献】
[1]王叶,马国宏,阎晓娜. 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2]龚太寿,曾宇平,范亚莉. 基础业务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教育科学,2012(8).
【摘 要】《银行信贷》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探索将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应用于银行信贷课程实验教学中,在剖析实验教学的难点的基础上,从实验形式多样性和仿真性、优化实验内容和实验质量以及丰富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银行信贷 研究型实验 探索
一、《银行信贷》课程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等学校金融专业担当着培养金融基础业务人才任务。通过专业学习,要围绕专业理论素养、基本研究能力、特定业务操作技能、职业操守以及主动创新型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银行信贷》实验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向研究型实验的转变赋予学生学习的极大主导权。本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对实验课程比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对本课程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符合本课程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综合巩固和应用已学相关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非常好的平台。《银行信贷》实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广深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和主动作用,自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其他资源,甚至要学生走出校园, 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社会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这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二,向研究型实验转变能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研究型实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根据实验内容中给定的基础材料进行分析,进行推导和分析,在这过程中通过“边学习、边研究、边模拟”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中学会探讨、研究金融领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银行信贷》实验中设计了大型课题,需要通过课题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同学们组成课题小组,围绕课题进行分工、小组讨论、汇总、演讲等一系列合作,小组之间又形成一定的竞争。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自律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难点
1. 缺乏适用的实验教材。目前高校《银行信贷》课程的教材建设总体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空泛,形式单一,特别缺乏相应案例解读和应用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上虽然依据贷款的流程编制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关键的一些方法,比如报告的撰写等都未有涉及,造成学生很难借助教材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继而在学生进入实验环节时在分析解决实验方案时缺乏相应的指导。
2. 实验软件的仿真性不足。实验教学离不开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撑。目前使用的软件是教学软件而非真实的银行信贷管理软件,虽然框架上已涵盖了银行信贷业务各个流程,但并没有真正使一笔贷款业务的整个流程打通,软件中提供的背景资料也相对有限,使得依托实验平台模拟贷款各个环节操作的功能弱化。在此限制下,实验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弱化学生操作性训练,强化研究性实验训练。
3. 学生知识储备薄弱。《银行信贷》研究型实验的开展,需要储备较广的财经知识和比较扎实的金融知识,虽然在开展实验前学生们已经先修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但经常遇到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够,影响了在这一环节上进行实验的效果。
三、《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思路
基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银行信贷》实验课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研究开发的能力,为此,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改革:
1. 注重素质和能力训练,提高实验内容的仿真性。首先,选取合适的实验指导材料,一是编制实验指导书,二是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和银行手册作为辅助参考教材。其次,实验形式丰富多样,实验环节中的监管机构政策文件和银行内部政策解读并以试卷形式考核、依托实验软件平台的流程操作训练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素质;实训报告的撰写、小组讨论及演讲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仿真性主要体现在流程的仿真和业务对象的仿真,其实现途径一是依托模拟实验软件平台,二是及时更新实验背景材料,使实验结果更具真实性。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内容的质量,突出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银行信贷业务涵盖内容非常广,实验时必须有所侧重,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主要是弱化一些程式性的实验项目,强化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在内容上把重点放在贷前和贷后两个环节,考虑到模拟实验的局限性,贷前主要是财务因素分析和贷款调查报告的撰写,贷后主要是资产检查报告的撰写和贷款分类。
3. 实验考核形式更加丰富。一般性理论课程的成绩主要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构成。一般性实验课程的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软件系统中的打分系统给出。研究型实验课程因为在实验手段、实验形式和实验项目上更加复杂,层次也多,为了更好反映研究型实验的目标和效果,考核方式应包括:反映基本素质的团队配合情况的成绩、基本知识考试成绩和软件系统中操作性实验的成绩;反映专业技能和创新应用技能的实训报告的成绩和讨论演讲情况的成绩。其中团队配合和讨论演讲的成绩由学生互评形成;基本知识和操作性实验由实验软件中自动生成;实训报告成绩由老师给定。
【参考文献】
[1]王叶,马国宏,阎晓娜. 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2]龚太寿,曾宇平,范亚莉. 基础业务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教育科学,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