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让数学活动生机盎然

    胡冬香

    摘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关键词:数学活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44-001

    我们知道数学是抽象的,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于物体的外部,而是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抽象联系。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由外部的感知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组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从生活出发,给予孩子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让孩子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融入生活,激趣数学知识

    我们从教学的需求出发,引导幼儿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使幼儿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1.创设生活化的环境。《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我们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刺激,激发幼儿积极的探索欲望。如小班教室窗帘上,选用两至三种图案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讨论:“教室的窗帘是一排五角星、一排爱心的。”还有的孩子发现了窗帘是两个红的、一个绿的排序……通过环境的布置,让孩子直观感受到有规律的排序,既让孩子们感受了排序的美,又让孩子了解了怎样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活动。

    2.提供生活化的材料。材料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孩子的年龄小,对于生活中认识的材料特感兴趣,因此我们将生活中收集的瓶瓶罐罐作为孩子学习的材料,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喂豆豆”的活动中,我们将收集的瓶子制作成可爱的瓶宝宝,贴上相应的数字点卡,孩子们拿着瓶子宝宝,根据点卡数量进行喂豆豆活动,而且在豆子的提供上我们投放了蚕豆、黄豆、花生,幼儿既可以认识这些材料,又可以选择喜欢的豆子喂瓶子宝宝。简单直观、操作性强的生活化材料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的需要,让幼儿在多次操作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

    二、多元互动,提升学习经验

    幼儿数学活动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的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幼的有效互动,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实现经验、能力的新提升。

    1.动作做。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幼儿只有在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边操作边思考,逐步建构、整合、修正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建构起数学的思维。在数学活动“种子排队”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蚕豆、黄豆、花生大小不等的种子,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同样数量的种子排队,蚕豆排队的队伍比较长,而黄豆最短;在让幼儿排同样长的队伍中,幼儿通过操作、记录,知道了蚕豆用的数量最少,黄豆用的数量最多。通过两次操作活动,将原本种子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轻松的解决了,孩子们既学的轻松,又获得了抽象的数学概念。

    2.巧提问。美国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层层的提问,引发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如在大班数学“有趣的电话号码”活动中,教师从问题导入“我们的电话号码都有哪些数字?”“电话号码有几位数?同样的数字为什么交换了位置就变成了新的号码?”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孩子们知道,原来电话号码的位数是相同的,交换了位置就会变成了新的号码,于是在教师层层引导下,幼儿开始设计自己的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有趣。巧提问,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学习。

    三、有效引导,体验活动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接住幼儿抛出的球,运用自己的机智和策略,使教育活动更有效、更深入地开展,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1.层层递进。数学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到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在不同的操作过程中有所收益。如小班数学“有趣的排序”活动中,一开始让孩子进行颜色的认识与分类,再让孩子进行排序,在排序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让孩子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投放任务卡,不同层次的任务卡,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当孩子们对于颜色的排序有一定学习后,又可以进行大小不同的排序活动,又一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学习架起了一架合适的梯子,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活动始终充满趣味且富有挑战,引导着幼儿不断向前。

    2.关注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并将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如大班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到的那天”,孩子们在测量比较的时候遇到了问题,究竟哪一块更加大一些呢?老师并没有给予孩子帮助,而是鼓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小组测量的时候,鼓励孩子与同伴互相商量,合作测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测量的方法,更是体验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爱思考、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好品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关注课堂,不断的优化教学,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开启幼儿的智慧之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数学活动生机盎然!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