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篇手记

    刘艳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作为本学期的阅读书目,通读全书,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难题。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篇长篇小说,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语言、场景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主旨。”有了这样的理论引导,于是,由人物导入,对《三国演义》进行全本阅读,就是我整本书阅读实践的起点。

    只不过,在学生拿起《三国演义》之前,我用了一节课做导读,主要介绍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成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泛泛的知道《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导读课后,同学们渐渐读起了书,知道的故事也就越来越多了。在此基础上,为了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我就设计了一节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人物篇,作为推进的立足点,通过三个环节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

    环节之一为阅读交流。学生齐诵杨慎《临江仙》,谈感受,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喜欢的理由,以此走进诗词的内涵,理解诗词里的隐含的阅读信息。学生未说透的,我就用预设的问题做引导。这首词,上阙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阙写词人把历史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祝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这词作为全书的开卷语,为三国的英雄故事增添了雄浑悲壮的气氛。英雄远去,只留下故事,任凭后人评说,然后,转入到下一个环节。

    环节之二为阅读探究。狼烟四起,刀光剑戟,那样的时代,必定是英雄辈出。用“桃园三结义”中的三个人作为探究引言,再合适不过了。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通过肖像描写引出张飞。“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段文字引出的是关羽。“生的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刘备一出场,“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就清晰了不少,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也拉开了序幕。

    阅读探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目前为止所读的章节里,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也恰切得当。有的同学谈论曹操的谋士荀彧,有谈论吕布的,还有谈“曹操献刀”的,读的多的同学,还谈到“诸葛亮骂王朗”的。阅读探究环节,同学们在自己读到的有限的章节里,侃侃而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阅读中的收获和感受在分享的过程中,一次次印证,读和不读和区别,读多读少的区别,同学们在相互交流读书笔记中,加深着自己对读书的印象。《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也在这样的探究交流中逐渐提高。我也趁势点出全书是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也算是读中的收获。

    环节之二为阅读延伸

    只要翻开《三国演义》书中的各路英雄就会逐渐走进了我们的阅读世界。他们的形象也在边读边赏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数不尽的英雄故事,风采各异的英雄形象,历代文人墨客也是不惜笔墨赞扬“三国人物”,让学生寻找描写“三國人物”的诗词来呢?促进同学们对三国人物的理解。

    于是,学生们脱口而出杜甫的《蜀相》、毛泽东的《浪淘沙 北戴河》、辛弃疾的《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一一出场。平时所学和阅读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学习体验。我把《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结尾处关于孙权的一段描写,读给同学们听,让大家猜猜这个人物是谁?话锋一转,预知此人是谁,请听下回分解。

    整本书阅读课《三国演义》人物篇顺利结束。回头再看这节课,用现场配音的方式,作为一种推进阅读课的方式,是不是很恰当,还有待实践检验。只希望,课堂上的语文活动设计,能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提升整本书的阅读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离三国人物更近了一步。此刻,默念:“大江东去浪淘尽”,仔细咀嚼,再看看手中的《三国演义》,方才领悟:大江东去意未销。

    参考文献

    [1]余党绪.谁是英雄?——《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主公·刘璋[J].语文教学通讯,2018(34):42-46.

    [2]刘京平,秦洁.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例赏鉴[J].语文教学通讯,2017(Z1):91-94.

    (作者单位: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