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模式探讨
杨 虹 魏 东 龚小凡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作为大学阶段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更要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其运行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艺术院校毕业设计现状
从整体来看,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这些院校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主要围绕作品而展开。二是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这些学校大多采用工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没有按照艺术规律单独设计运行模式。
第一类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和进度控制上比较松散,在目前的环境下(扩招后学生素质及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就业压力大),容易使学生敷衍毕业设计,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类毕业设计在运行过程控制上比较严格,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工科院校,特别在这几年的教学评估中,各院校为了避免在毕业设计中出问题,毕业设计通常提前开始,在环节控制上非常严格,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错”的想法,矫枉过正,造成了毕业设计周期太长、对毕业生管理过死、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在毕业设计答辩程序中忽视设计作品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对外交流的作用等,不利于营造应有的专业教育氛围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二、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设置的艺术类专业,在毕业设计框架上仍然采用了工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些环节上按照艺术类专业特点有所调整,在程序、环节和最终的质量控制上做得比较到位,但总的来看,仍然比较刻板,与付出的巨大劳动相比,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尚存在以下问题:
1.综合性院校通常是设置若干个艺术类专业,而且在作品要求、制作程序、展示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以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为例,学院设有3个专业,7个专业方向。一是艺术设计专业,下设平面艺术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偏重于个人进行的纸媒体的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偏重于个人或小型创作组进行的数字媒体设计。二是绘画专业,下设出版绘画、实验艺术专业方向。出版绘画专业方向偏重于插图创作;实验艺术专业方向偏重于多种形式的艺术实验及实践。三是动画专业,下设动画艺术、影像艺术专业方向,动画艺术专业方向偏重于以创作组进行完整的动画节目创作;影像艺术专业方向偏重于个人进行的数字影像创作。这7个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从专业特点上看,无论是在开题程序、作品要求、论文要求,还是毕业答辩、展示和评价标准上,都各有特点,而目前设计艺术学院过于统一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已经不适合多专业共同使用。
2.毕业论文存在大量抄袭或内容空洞以及与毕业设计作品无关的现象。目前,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论文与其他专业一样,要求写一篇理论性论文。但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质上都是设计实践及创作实践,因而导致作品往往和论文脱节,没有起到通过论文总结实践,或者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在扩招前,学生专业单一,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就业压力不大,这个问题还不太明显。但在近几年的论文写作中,由于学生的论文往往从一些较大的理论框架出发,因而难以与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结合起来,只得去照搬书本内容或直接下载网络上的一些相关内容敷衍了事,起不到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或总结的作用。本着加强毕业设计实效的要求,目前各院校都在强调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结合,希望论文能够对毕业设计起到指导或总结的作用。这样,论文的理论性架构与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形成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增加了工作难度,使得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艺术类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教师需要从开题就帮助学生寻找一个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论文题目,并不断纠正学生堆砌空洞理论的倾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找不到与理论结合的恰当切入点,加之许多学生理论素质本不太高,以及就业压力的存在,在写作不顺利的情况下,最终只能靠硬性拼凑或照搬一些已有的理论充数。
3.存在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单一,不同专业答辩形式一刀切的现象。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经过多年的扩招,专业及专业方向增加,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些专业的特点各有不同,突出体现在最终的作品形式上。目前,答辩形式是统一安排进行的,没有照顾到各专业的特点,在作品展示、成果示范及答辩形式上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毕业设计的总结、示范和交流作用。再加上在答辩时,从时间、场地、答辩教师、评分标准等方面都难以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针对性,还出现了许多答辩现场专业教师不对口、评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况,造成一些答辩不够深入、评分不够公平等问题。
三、健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
为了健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使其更加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强:一是学校的领导应关注艺术专业的教育特点,鼓励艺术专业改革创新,探索符合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逐步改变原有毕业设计对专业特点考虑不足的问题。二是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及专业方向已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在毕业设计运行中应逐步加强各专业及专业方向特点的针对性。三是随着教学环境建设的加强和改善,抓住时机,建设富有特色的毕业设计运行程序,加强毕业设计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对外交流作用,营造艺术专业教育氛围,帮助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目前,综合性院校的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专业教师数量及比例逐渐均衡,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健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模式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具体操作层面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建设:
1.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逐步放开专业及专业方向的限制,提倡跨专业、多人结组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课题,提倡选择基础性强、探索性强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社会、市场的接轨。选题适当提前,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状态,在前期实习中选择适合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给学生就业周期留下较充分的时间,为学生实习、就业打好基础。
2.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论文题目要求按照学生的毕业设计(创作)题目确定,以自己的毕业作品或毕业作品设计(创作)思路为题目,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创作)进行论文撰写。文体向毕业设计说明类转变,明确专业特点及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针对性。如艺术设计专业为设计说明;绘画专业为创作体会;动画专业为节目策划及制作阐述等。要一方面锻炼学生梳理设计思路、创作思路的能力,形成系统的设计(创作)文本;另一方面加强针对性,明确专业目标,减少学生的盲目性,降低学生及指导教师在反复过程中的负担,提高效率。
3.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应根据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答辩,并修订评分标准,调整答辩程序。平面设计、绘画、摄影等设计(创作)为实物作品的,重点突出实物作品展示,毕业设计形式为毕业设计展,答辩形式为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展厅现场答辩。多媒体、网络、动画等作品则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媒体进行演示答辩,提高毕业设计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加强对毕业设计评价的专业性和公平程度。对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复核,提高毕业设计评价的公平性、科学性。
针对艺术类教育特点,在综合性院校中建立一套富有专业特色、高效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是专业教学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综合性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逐步拓宽建设思路,探索更符合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特色设计运行模式。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作为大学阶段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更要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其运行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艺术院校毕业设计现状
从整体来看,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这些院校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主要围绕作品而展开。二是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这些学校大多采用工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没有按照艺术规律单独设计运行模式。
第一类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环节和进度控制上比较松散,在目前的环境下(扩招后学生素质及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就业压力大),容易使学生敷衍毕业设计,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类毕业设计在运行过程控制上比较严格,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工科院校,特别在这几年的教学评估中,各院校为了避免在毕业设计中出问题,毕业设计通常提前开始,在环节控制上非常严格,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错”的想法,矫枉过正,造成了毕业设计周期太长、对毕业生管理过死、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在毕业设计答辩程序中忽视设计作品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对外交流的作用等,不利于营造应有的专业教育氛围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二、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设置的艺术类专业,在毕业设计框架上仍然采用了工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些环节上按照艺术类专业特点有所调整,在程序、环节和最终的质量控制上做得比较到位,但总的来看,仍然比较刻板,与付出的巨大劳动相比,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尚存在以下问题:
1.综合性院校通常是设置若干个艺术类专业,而且在作品要求、制作程序、展示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以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为例,学院设有3个专业,7个专业方向。一是艺术设计专业,下设平面艺术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偏重于个人进行的纸媒体的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偏重于个人或小型创作组进行的数字媒体设计。二是绘画专业,下设出版绘画、实验艺术专业方向。出版绘画专业方向偏重于插图创作;实验艺术专业方向偏重于多种形式的艺术实验及实践。三是动画专业,下设动画艺术、影像艺术专业方向,动画艺术专业方向偏重于以创作组进行完整的动画节目创作;影像艺术专业方向偏重于个人进行的数字影像创作。这7个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从专业特点上看,无论是在开题程序、作品要求、论文要求,还是毕业答辩、展示和评价标准上,都各有特点,而目前设计艺术学院过于统一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已经不适合多专业共同使用。
2.毕业论文存在大量抄袭或内容空洞以及与毕业设计作品无关的现象。目前,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论文与其他专业一样,要求写一篇理论性论文。但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质上都是设计实践及创作实践,因而导致作品往往和论文脱节,没有起到通过论文总结实践,或者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在扩招前,学生专业单一,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就业压力不大,这个问题还不太明显。但在近几年的论文写作中,由于学生的论文往往从一些较大的理论框架出发,因而难以与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结合起来,只得去照搬书本内容或直接下载网络上的一些相关内容敷衍了事,起不到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或总结的作用。本着加强毕业设计实效的要求,目前各院校都在强调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结合,希望论文能够对毕业设计起到指导或总结的作用。这样,论文的理论性架构与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形成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增加了工作难度,使得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艺术类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教师需要从开题就帮助学生寻找一个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论文题目,并不断纠正学生堆砌空洞理论的倾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找不到与理论结合的恰当切入点,加之许多学生理论素质本不太高,以及就业压力的存在,在写作不顺利的情况下,最终只能靠硬性拼凑或照搬一些已有的理论充数。
3.存在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单一,不同专业答辩形式一刀切的现象。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经过多年的扩招,专业及专业方向增加,学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些专业的特点各有不同,突出体现在最终的作品形式上。目前,答辩形式是统一安排进行的,没有照顾到各专业的特点,在作品展示、成果示范及答辩形式上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毕业设计的总结、示范和交流作用。再加上在答辩时,从时间、场地、答辩教师、评分标准等方面都难以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针对性,还出现了许多答辩现场专业教师不对口、评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况,造成一些答辩不够深入、评分不够公平等问题。
三、健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
为了健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使其更加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强:一是学校的领导应关注艺术专业的教育特点,鼓励艺术专业改革创新,探索符合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逐步改变原有毕业设计对专业特点考虑不足的问题。二是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及专业方向已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在毕业设计运行中应逐步加强各专业及专业方向特点的针对性。三是随着教学环境建设的加强和改善,抓住时机,建设富有特色的毕业设计运行程序,加强毕业设计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对外交流作用,营造艺术专业教育氛围,帮助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目前,综合性院校的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专业教师数量及比例逐渐均衡,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健全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模式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具体操作层面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建设:
1.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逐步放开专业及专业方向的限制,提倡跨专业、多人结组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课题,提倡选择基础性强、探索性强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社会、市场的接轨。选题适当提前,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状态,在前期实习中选择适合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给学生就业周期留下较充分的时间,为学生实习、就业打好基础。
2.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论文题目要求按照学生的毕业设计(创作)题目确定,以自己的毕业作品或毕业作品设计(创作)思路为题目,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创作)进行论文撰写。文体向毕业设计说明类转变,明确专业特点及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针对性。如艺术设计专业为设计说明;绘画专业为创作体会;动画专业为节目策划及制作阐述等。要一方面锻炼学生梳理设计思路、创作思路的能力,形成系统的设计(创作)文本;另一方面加强针对性,明确专业目标,减少学生的盲目性,降低学生及指导教师在反复过程中的负担,提高效率。
3.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应根据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答辩,并修订评分标准,调整答辩程序。平面设计、绘画、摄影等设计(创作)为实物作品的,重点突出实物作品展示,毕业设计形式为毕业设计展,答辩形式为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展厅现场答辩。多媒体、网络、动画等作品则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媒体进行演示答辩,提高毕业设计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加强对毕业设计评价的专业性和公平程度。对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复核,提高毕业设计评价的公平性、科学性。
针对艺术类教育特点,在综合性院校中建立一套富有专业特色、高效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是专业教学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综合性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逐步拓宽建设思路,探索更符合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特色设计运行模式。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