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哈里视窗模型在家园沟通中的运用

    李一凡

    

    当前,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形成共识,而家园合作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园沟通。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更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对家园沟通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虽然理念上重视家园沟通,但仍然存在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身上更为普遍;还有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乐于扮演权威角色,对家长发号施令或者无视家长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引起家长的抵触和反感;也有一些教师虽然乐于沟通,但却总是抓不住重点,无法给家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无法获得家长的信服……

    幼儿教育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家园沟通则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乔哈里视窗模型或许能为改善家园沟通提供新的思路。

    什么是乔哈里视窗模型?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者乔瑟夫·勒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研究组织动力学时,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这两个维度,依据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域: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和潜质区,这就是乔哈里视窗模型。

    乔哈里视窗模型在家园沟通中如何运用呢?教师和家长作为家园沟通的主体,各自具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和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和系统中掌握着对幼儿进行观察和引导教育的重要资源与信息。家园沟通实质上也正是二者之间资源和信息的交互,在交互中不断推进家园关系,产生合力,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际沟通有赖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了解。乔哈里视窗模型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在沟通中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该模型又被称作“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是一种人际沟通技巧,也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的管理工具。该模型的运用有助于教师在家园沟通过程中形成自我觉察,完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从而打开心扉,实现有效的家园沟通与家园合作。

    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家园沟通公开区

    公开区是双方所交流的信息是公开的、彼此所了解和能够共享的,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公开区越大,教师和家长越相互了解,沟通也越便利。如教师通常会利用环境创设、家长会议、开放活动、理念宣传等途径和方式,向家长公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课程意图、活动过程等,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游戏情况,这属于公开区的运用。但有些幼儿园仅仅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召开一次家长会,平时很少组织开放活动,教师也没有充分利用班级环境和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展示和说明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情况,家长对幼儿园和孩子的很多情况都不了解,这就会导致公开区的减小,甚至放大隐秘区,从而引起家长的不满、猜疑,给家园沟通和家园合作带来不便。

    为扩大公开区,幼儿园应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伙委会、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培训等等多种方式,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了解和参与;通过家长约谈、接送交谈、家长沙龙等方式,使家长对幼儿的发展状况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平台、班级微信群等方式,使得信息的公开传递更为及时普及,满足更多家长的需求。例如,有的幼儿园针对家长普遍对幼小衔接感到焦虑和困惑的问题,开展家长走进幼儿园的活动,让家长体验幼儿的区角游戏、集体活动和生活活动,亲自探索、操作幼儿的玩具,聆听教师的分析讲解,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认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而转变了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减少了焦虑。教师通过扩大公开区,让家园沟通共育更有成效。

    积极寻求家长反馈,减少盲目区

    某些信息是别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这就形成了盲目区。例如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或者我们沟通时的眼神、语气、表情、动作,某句话、某个观点等等,都会给对方带来特别的感受和印象,而我们自身却浑然不知,就很容易陷入盲目区。盲目区越大,家园沟通越难以达成共识,更不用说协同配合了。

    户外活动时,牛牛玩羊角球摔倒,额头撞在了地上,表皮有点渗血、发青,老师立刻带孩子去保健室请保健医做了检查,并进行了外伤处理。离园时,老师与来接孩子的妈妈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解释,妈妈虽然没说什么,但态度有点冷淡。晚上老师不放心,就又打电话进行追访,进一步了解牛牛的情况,电话里,妈妈的语气很生硬,提出来第二天要找园长。老师听了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不被家长信任。

    第二天,老师主动约牛牛妈妈进行了深度约谈,沟通中了解到,有一次她接牛牛的时候,牛牛想要玩教室外面走廊里的玩具,被老师着着急急地赶走了。牛牛妈妈当时觉得老师态度不太好,就怀疑她对孩子可能不太尊重,不够关心和有耐心,所以心里一直有疙瘩,这次遇到这样的意外,更加重了家长对老师的意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家长对教师之前的一些教育行为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即使教师在这次意外事故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家长依然无法信任教师。教师陷入盲目区,家园关系随之变得紧张起来。盲目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关注和解决,会产生累积效应,给家园沟通带来更大的不便。

    为缩小盲目区,教师首先应以专业的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形象,赢得家长的尊重。如有些教师对幼儿管控较多,不能及时关注和尊重幼儿的天性和需要,家长对此有不同意见,却又碍于面子或者担心教师不满而不进行反馈,久而久之,家长便会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从而不愿意配合教师参与幼儿园的课程活动,进一步影响对园所教育理念的认知。其次,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时时反思自身言行是否有不妥之处。正如案例中的老师,如果能发现和尊重幼儿的情绪以及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就不会给家长带来困扰。最后,家长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予以尊重,多问多听,尽可能了解孩子和家长更多的情况。每个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是“内行”,教师要给家长充分描述自己孩子的機会,聆听家长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切合实际的个性化建议,而不是简单敷衍或以“话语霸权”使得沟通无法深入。

    打开心扉,走出心灵的隐秘区

    有些信息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这就形成了隐秘区。隐秘区的信息包含隐私,又不完全等同于隐私。隐秘区的形成与个体的性格特征有较大关系,内向敏感多疑的人更容易自我封闭,不主动与他人分享信息,从而给他人带来神秘感和不信任感。有家长反映,他们其实特别希望能与教师沟通,但是往往又会因为教师态度不够热情、不善言谈而止步。

    王老师是一个专业能力强又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师,但就是不善言语。有一次,几个家长找园长,提出来想要换老师。园长很奇怪,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家长不认呢?月月妈妈说:“前段时间,月月换牙,又疼又烦躁,吃饭睡觉都受影响,老师都没关心一下。”园长更奇怪了,据她了解,王老师很重视月月换牙的情况,吃饭的时候也会特别关照她,午睡也陪在她身边安抚她的情绪,家长怎么会说不关心呢?园长问王老师怎么回事儿。王老师不解地说:“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吗?没有必要再和家长说吧?”

    案例中的王老师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心态,他们做得多说得少,除了自身性格因素之外,有些是因为他们不认为与家长沟通有什么意义,没有认识到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则是因为他们面对家长不够自信,担心与家长沟通过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或引发误解等等。殊不知,教师的隐秘区越大,家长的盲目区就越大,家长就越容易对教师产生猜疑和不满。

    为减少隐秘区,教师应以专业形象建立自信,敏锐捕捉家长最感兴趣、最关注的话题,给家长最需要的信息。正如上述案例,王老师如果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察到家长对孩子换牙期间的焦虑心情,就会及时向家长介绍在园期间幼儿得到的照顾,让家长放心;也会给家长提出科学适宜的建议,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做好护理,实现家园共育。生活照料如此,其他教育方面的问题亦如此。

    创造性开发,给潜质区带来无限可能

    潜质区是指双方都未知的信息空间。这意味着,沟通是一种信息交流并不断创造生成新信息的动态过程,如果说公开区、盲目区和隐秘区的信息是已有信息,那么潜质区的信息则是这些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将不断生成的新信息。潜质区极有可能是一种打开隐秘区、减少盲目区、扩大公开区而最终形成的最佳理想区,更具有深入性,有助于教师对家长进行个性化沟通和指导。为方便理解,我们不妨举例来进一步说明。

    乐乐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这一天,老师和乐乐爸爸就如何支持孩子阅读进行沟通。

    老师:您希望了解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呢?(询问家长的期望,减少教师的盲目区)

    家长:乐乐很喜欢读书,我想知道在支持乐乐阅读方面,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乐乐爸爸的沟通动机和需要)

    老师:您对阅读这么重视真得非常可贵!乐乐每天都要去图书区看一会儿书,前两天看的是《小蓝和小黄》,今天看的是《首先有一个苹果》。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很专注,也喜欢自言自语,还喜欢给小朋友讲,有时我也会让他给我讲。(打开隐秘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有人和他交流、分享,他会更有阅读兴趣,語言发展也会更好。您在家里是不是也会经常和孩子分享呢?(向家长追问,减少盲目区,创生潜质区)

    家长:是啊,我们家里有很多书,孩子特别喜欢和我一起读书,许多故事他都能自己讲,我们俩还经常把故事表演出来。我们买书的时候都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可是现在的书太多了,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选。(家长描述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创生新的潜质区)

    老师:今天乐乐看《首先有一个苹果》的时候特别开心,这是一本数学启蒙的绘本。我最近还听说有一本关于数字的绘本《数字在哪里》,大家反馈很有趣。您之前和我交流过乐乐对数字似乎不够敏感,您可以看看这本绘本是不是会对孩子的数学兴趣有启发?(潜质区继续深入)

    家长:哦,那太好了,我这就了解一下,谢谢老师的建议!

    老师:您和孩子看过后,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交流!(潜质区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与家长围绕阅读这一事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信息是如何在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和潜质区自然流动和层层推进的。对话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平等的信息互动,而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更不是教师的一言堂,避免了双方陷入盲目区和隐秘区;其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依赖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解读,呈现出幼儿成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完整图景,公开区得到最大化;第三,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开放的,虽有预设的话题,其中又蕴含新的可能,只有双方都成为沟通的主体,潜质区才能在信息交互中不断生成。潜质区越开阔越丰富,双方越能够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那么幼儿也将从这样的伙伴关系中受益。

    乔哈里视窗模型可以作为一种便于教师进行自我分析的框架,使我们的信息沟通不流于盲目随意;更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思维模式,使我们的交流互动更富于理性和灵动,从而达到智慧自如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