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
王莉
摘要: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性格培养,然而,培养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幼儿并不容易,幼儿年纪较小,对社会的判断能力较弱,思想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以后形成一个怎么样的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家庭奠定了儿童性格形成的基础,家长的性格对子女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与养育态度对幼儿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昆山市北珊湾幼儿园中一班30个家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关键词:中班幼儿;家庭教养;性格;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10-002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养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所影响。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和研究幼儿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品质。鲍姆林德认为,家庭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发展。幼儿不同的性格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不同的基础,指引了不同的方向。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昆山市北珊湾幼儿园中一班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2.观察法;3.访谈法。
(三)研究步骤
在寒假里提前认真制作问卷,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打印后分发问卷并进行调查,回收之后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总结。
1.制作问卷,打印问卷; 2.发放问卷调查并回收。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四)研究内容
1.幼儿的家庭结构以及主要成员的教育观念,2.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处事态度的养成,3.家庭成员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态度以及对幼儿犯错时采取的措施。
三、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介绍
问卷总数:30人,男孩人数:17,女孩人数:13。
四代同堂:23%;
三代同堂:53% ;
核心家庭:24%
父母教育:100%
调查说明:80%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去上兴趣班,丰富知识,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并不为孩子设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任其自由发展,对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明确限制的60%,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犯错后能够及时批评指正,在孩子方面,66%的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食物,具有初步的分享意识。
调查说明:该表格显示,93%的家长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会给予表扬,及时的表扬能够增加孩子自信心,使孩子愿意独立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对于幼儿园里布置的任务,53%的家长选择帮助孩子完成,同时,孩子遇到问题时,选择寻求家长帮助的有65%,说明孩子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还是寻找家长的帮助。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根据调查,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不统一型。
1.民主型
民主型是一种理性的教养方式,家长在幼儿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于家长对幼儿的信赖和尊重,他们理解幼儿,能够经常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谈心,为幼儿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幼儿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奖惩分明,在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强,喜欢与他人交往并有责任感。
2.专制型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这些家长对孩子是专制的,独裁的,对孩子的思想不予理睬,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稍有不顺就严厉责骂,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内心压抑,情感得不到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差,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
3.溺爱型
现如今,独生子女普遍,孩子又大多是爷爷奶奶带着,所谓隔代亲,于是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这类的家长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期望,可是缺乏控制和要求,往往将所谓的爱变得适得其反,这类孩子通常骄横跋扈,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冷漠自私,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甚至会大吵大闹,完全不顾他人感受。
4.不统一型
这类家庭的教养方式在家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父母意见不统一,或者父母和爷爷奶奶间意见不同,常常是一方严厉批评,一方则格外保护,这样容易给孩子错觉,或者孩子会推卸责任,认为反正有人会保护我,这样的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撒谎,性格怪异。(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对幼儿的性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独立,从小就培养幼儿自己睡觉,自己穿衣服,上厕所等,能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自己去解决,充分培养幼儿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的挑战能力,即使遇见困难,也是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相反,有的家长根本不管幼儿喜不喜欢就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加给幼儿,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接受能力,这样使得幼儿心理压力大,整天闷闷不乐。美国心理学家皮克等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用谈话法,测验法对美国青少年心理特征做了研究,研究表明:性格的发展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
(四)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1.教养方式一致性
首先,家长要协调一致,保持相同的教养态度,不会让孩子觉得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前后不一,不知道该听谁的,特别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现在很多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所谓隔代亲导致爷爷奶奶对孩子十分宠爱,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小孩子虽然小,但是家长要有耐心的指导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学就会、一蹴而成。
2.尊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徐特立说过: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自尊与自信是一个人的心理支柱,或许一个孩子表现并非很优秀,但是只要家长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并常常鼓励他,这样就能激发他内心的无限潜能,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尊重的权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千万不要严厉批评孩子,或者是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大失自信,甚至严重的话,在孩子的心里会留下阴影,反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抓住他们的长处及时表扬,增加自信心。
3.培养孩子学会分享
目前大多为独生子女,在我们班的孩子中,90%也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娇生惯养是十分普遍的,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可见一般,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幼儿自私,冷漠,甚至不合群的性格,就像我们班也有许多孩子在玩玩具时,专挑自己喜欢的玩具,还不愿意与人分享,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场景,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家长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得到感化,比如在家里吃饭时,有的孩子喜欢吃某个菜,就要霸占着不许大人吃,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引导孩子把自己喜欢吃的菜也给别人分享,让大家一起尝尝,会吃的更开心,而且要让孩子明白自私霸道的行为是不好的,要及时改正,慢慢地,时间长了,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关心,友好,谦让,懂得与人分享。
4.适度疼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绝不是盲目的爱,比如调查中问道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要求父母买玩具时,父母是否答应,97%的家长表示不会因为孩子哭闹引起围观而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一点做的非常好,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多的溺爱和迁就,时间长了,孩子会提出越来越过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甚至大发脾气,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度,在适度的条件下可以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但是超过这个度,就应该有所抑制,让孩子懂道理,学会做人,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8.4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上)[M]北京名族出版社,2002.230
[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陈兰萍.性格塑造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J]青海名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
[6]刘美丹,刘晓燕.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6
[7]陆娟.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