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实践

    刘兴光

    摘 要: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也在高校工作生活中大面积普及。移动互联网凭借其移动性和随时性等便利条件,迅速融入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主观要求使用移动互联网办公生活和学习。本文根据信息化在高校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的瓶颈,提出高校信息化转型移动互联网的方案途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信息化建设

    1 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建设理念

    移动互联网应用以用户为中心,具有即时性、便捷性、精准性等特征;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而以建构主义和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学习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的交流协作,将两者结合得出以下建设理念:

    1.1 以服务师生为中心

    高校前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更多的以行政管理为中心,考虑的是提高管理效率,此阶段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工程的基础。有了大数据的积累,更多的就应该考虑如何集成数据更好的为师生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学校信息服务渠道提升到师生的手机端,使师生相对于学校数据真正实现24小时在线,提高了信息服务能力,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加舒畅,带来了办学水平的新提升。

    1.2 以即时交互为重点

    高校传统信息建设以WEB应用为主体,信息服务方式以被动的接受师生拉取数据为主。随着高校运行的复杂化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以单向查询为主的信息系统已难以满足高校发展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诞生,弥补了传统高校信息系统的不足,建立了可以由学校主动推送甚至由有需求的师生主动发起请求的渠道,解决了如通知提醒、调研反馈、师生互动及辅导答疑等问题,加强了学校、教师、学生间的交流沟通。

    1.3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移动互联网应用强调用户的使用体验,好的使用体验用户才会用,会多用。而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更要强调师生的使用体验,只有师生愿意用,多使用,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价值,拉近学校、师生间的距离,让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新动力。而如何才能提升师生的使用体验呢?社会化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给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那就是从师生需求最大的内容着手,要求使用简单方便、界面友好符合师生习惯。

    1.4 特别重视推广工作

    移动互联网应用有着比传统高校应用数倍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他的成功与否首先需要师生的高安装与使用率。而面对一种使用时间和空间都有质的提升的新型应用,师生是需要一个接受过程的,所以推广工作显得比传统高校信息系统更为重要。

    2 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建设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校园网络生活一夜之间便更新换代了。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已经代替电脑,成为大学新生必备的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的通讯功能也导致其成为家长给学生购置的必需品,而电脑由于其游戏功能不断被家长和教师所抵制。学生购置计算机已经是顺应潮流的无奈之举,在信息化校园中,如前述的学习生活都依赖于计算机,更不用说计算机也是重要的学习工具。现在的高校,计算机机房数量已经相当庞大,基本能满足师生的教学任务,寝室中的电脑更多的扮演者娱乐的角色。

    硬件技术方面,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建设还未大范围启动。高校已经花费了巨资来改善有线网络环境,但仍然难以解决带宽困境。在过渡期,最简单的方式是在有线网络终端添加WiFi路由器,沿用此前的认证方式有偿使用无线网络。三大运营商话费巨资在校园中架设的收费WiFi已经被证明打了水漂,昂贵的使用费使得师生都用不起。

    软件技术方面,移动App也还未大范围开发使用。高校认为工作流仍然要依靠电脑和有线网络,没有意识到要简化工作流,将教学工作转移到移动设备上,特别是对社会和对学生的服务功能。在App Store中鲜有高校的App可供下载。以高校现有的科研力量,每个高校都应该有开发App的能力,相信在意识到转型后,高校会大面积开发App替代之前的Web页面的服务形式。众多的高校已经有了学生开发和维护的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学生对移动平台的接受程度已经超过了学校,在这方面学生已经成了教师的老师。高校对移动平台的重视和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3 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建设实践

    在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上线了“智慧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系统”,该系统是学校移动互联门户,以XMPP协议为通讯技术核心,以服务师生为最终目的,包括学生版、教师版、行政版,充分利用手机的泛在性和即时性特点,紧密拉近教师、学生、学校距离,实现学校门户+个人门户+通知提醒+师生互动+私人助理等5大模块,使学校信息数据服务师生的时间、范围能力达到国内高校先进水平。让师生从感受“泛在服务”入手,逐渐养成适应知识爆炸时代的“泛在学习”的意识。

    3.1 个人门户

    每天早上老师、同学们醒来,拿起手机即可了解今天及近期在学校的相关学习、工作事务,如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监考安排、讲座活动等。

    3.2 新闻门户

    新闻门户提供老师、同学们一个随时随地了解学校发展、荣誉的平台,拉近了学校与师生的距离,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3.3 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是学校与师生交流的桥梁,一方面学校将通过信息中心向师生推送重要事务的通知提醒:如会议通知、教育班安排、选课报名通知、调课监考通知、讲座活动通知等;另一方面,师生也可以通过信息中心的调研投票功能对各类情况进行反馈;再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信息中心+师生交流建立课堂实时反馈系统(同时包括主、客观反馈)。

    3.4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模块一方面扩展了师生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师生协同学习成为可能,是现代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实践之一;另一方面,师生可以通过公共账号里开设的教务在线、心理咨询、设备报修等及时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

    3.5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老师、同学们最好的私人助理,同学们不但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习教室、成绩、考试安排、教学计划、学业情况等,而且还可以在接到选课报名提醒后(信息中心模块),立刻通过此模块的项目报名或空中选课完成报名或选课;老师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评教结果、所教课程的考试安排、监考安排等信息。

    4 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实践效果

    从实际效果看,“智慧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在南京林业大学拥有2万多用户,其已替代传统的基于WEB的学校应用,成为师生联系学校的主要手段:学生方面以选课为例,本学期有近70%的学生通过“智慧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实现;教师方面以调停课为例,本学期教师的所有调停课申请与审批也都是通过“智慧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实现的。学校将进一步关注、推进“智慧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做好为师生的服务,后续将陆续推出移动支付及消费查询、各分院教学热线、教室申请、教务在线、学工在线、食堂监督、设备报修、心理咨询等方便师生的相关系统,也将继续推进教师课后辅导答疑及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沟通相关事宜。

    [参考文献]

    [1]刘剑锋.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

    [2]郭银辉,高博,赵妮.对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0(4).

    [3]张维昊,程海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信息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大学生手机用户校园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4]李志奎.互联网免费学习资源的收集与共享平台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1).

    [5]吴仕云.3G通信网络环境下校园信息化创新模式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