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摘要】分析了教育信息化、企业大学、e-Learning的范畴和现状,提出了基于教育信息化实现数字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策略,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e-Learning;终身学习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3-0018-03

    【收稿日期】2014-01-06

    【作者简介】单莹(1974-),女,江苏省泰州市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一、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现实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国教育信息化重点体现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层面上,经历了初步试验、建设发展和应用提高三个阶段,围绕着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系统、信息化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而展开。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是各类教育中涉及面最广、人数最多的教育体系。通过全面启动“校校通”计划,全面实施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计划;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缩小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尤其是提高了农村和边远地区信息化配置水平;建设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教学资源,为共享资源储备了丰富的内容;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学和课堂改革增加了活力,也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认识,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自1998年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现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信息化应用提升的阶段。信息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已凸显: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创造性;带来了教育模式的变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改善了校园环境,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从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后才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硬件建设具有了良好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扩展和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资源优化和整合,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技能,满足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的三大核心领域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目前还局限在校园内、校与校之间的信息化应用,在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方面贡献不多。而激烈的社会竞争、知识的不断更新、岗位的调整晋升等都对已完成校园学习的“社会学习人”提出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学、e-Learning学习平台相继涌现出来。

    二、企业大学和e-Learning

    (一)企业大学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开发就成为关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有300所企业大学先后成立。企业大学这种不同于传统企业培训体系的新的理念与机构的出现,凸显了人力资本与人才培养对于企业的重大价值。

    通过对企业大学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大学这种新兴的教育培训模式的优势所在:企业大学在更高层次上关注企业的整体性,体现了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更好地支撑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大学强调课程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内部讲师队伍的构建,在企业内部推动建立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并进而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水平;企业大学能够培训新员工、优化现有人才,提高企业生产率;企业大学将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宣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力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建立、发展与传承;企业大学有效整合了内部培训资源,不仅对内部培训起到了有效协同、规范运营的作用,而且提升了企业对外合作培训的空间和能力;企业大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商与客户的认同,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忠诚度,扩大企业影响力。

    (二)e-Learning

    近年来,e-Learning(在线学习)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飞速增长,根据博奥研究院提供的“ e-Learning企业应用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购买e-Learning学习平台的企业总数累计接近2000多家,租用e-Learning学习平台的企业超过3000家。而2011年则开始进入e-Learning企业应用的普及阶段,不论是购买还是租用e-Learning学习平台的企业数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已实施e-Learning的企业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来看,e-Learning确实具有不少优点:其网络化学习的特点弥补了企业培训过程中“员工数量多、分布地域广、缺乏培训师资”的诸多不足,方便企业实施全员学习;随时、随地、便捷化的学习,为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选择提供了可能;企业大学的“战略性”与“培训发展员工”的使命,通过e-Learning获得了全新的诠释。

    当然,不管是企业大学还是e-Learning,都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企业大学方面,企业对学习的和专职人员的持续投入不足、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企业学习领域的专业性人才相对匮乏等都制约着企业大学的发展。而在e-Learning方面,其固有的人-机或人-机-人的沟通模式,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完整的学习体系,使学员难以正常学习;缺乏及时有效的学习内容,也使学习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二者都存在着缺乏建设标准、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的问题。但是即便如此,企业大学和e-Learning也为我们开启了终身学习的大门,启发了我们基于教育信息化来实施终身学习的新思维。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

    (一)建设理念

    以实现教育零距离、学习在身边为建设理念。政府牵头、校企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通力打造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 建设目标

    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建设目标。

    (三) 功能定位

    以服务各类人群和组织的终身学习为功能定位。在基础教育领域,不仅可以为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还可以提供网上个性化辅导服务,通过将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来促进教育公平化;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实施“学分银行”,满足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利用信息化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为各类人员提供适应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所需要的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和终身学习服务;在社区教育领域,为相关机构提供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平台支撑服务。

    (四) 整体思路

    1.统一标准,顶层设计

    借鉴企业大学及e-Learning建设的经验教训,从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各种技术标准的制订,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形成标准推广、应用和保障机制,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软硬件系统互联互通。

    2.立足现状,准确定位

    以区域为单位,摸清教育信息化现状,基于已有的各层次教育信息化基础,合理利用,重新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明确各层次教育信息化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定位,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明确教育对象的群体,明确教学过程定位,并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区分开,保证教育信息化的质量。

    3.强化实用,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必须结合学习者的切实需求,在教学资源设计开发上应以学习者为本,提高有效性;在课程的使用选拔上应主要考虑学习者的欢迎程度;在组织管理上应与教学单位融合衔接,直接反映学习需求。同时,在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上,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名师、专家,着力打造该专业课程的特色优质资源,并共享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最大化利用优质资源。

    4.长效机制,完善保障

    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这就要求在政府引导下,引入市场机制,多方融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分工合理明确、责任清晰的教育信息化推进统筹协调体制;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现代监管体系,为教育信息化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机制。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只有不断发展、不停创新才能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建立并拓展产业链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机制的主要内涵。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络世界,信息化应用永远离不开安全保障。因此,教育信息化需要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审核和技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字化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性和教育资源的科学性。

    (五) 关键举措

    1.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依托高水平的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2.数字化核心课程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机制,不断建设和加强基于数字化自主学习的核心课程,增强课程资源的实时性和实用性,形成学习、辅导、考试和支持服务于一体,方便各层次各类型学习者基于网络进行学习。

    3.数字化师资团队建设

    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以名师、专家、优秀教师、辅导老师构成教学梯队,协同工作,开展导学、助学、促学活动,提升数字化学习的吸引力和质量,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管理、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提供支撑。

    4.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

    搭建适应教师、学生自身需求的数字化教、学空间。为教师提供学生管理、教材管理、教学组织、课程辅导、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论文管理等服务,为学生提供课程超市、作业、测试练习、虚拟实验、辅导答疑、学习进度、毕业论文、查询成绩、预约考试等学习工具和个性化服务。

    5.数字化考试测评建设

    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建立数字化试题库,支持随学随考,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学习评价模式,适应多样性、多元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6.数字化学分银行建设

    探索建立基于数字化学习的学分银行,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目标,为不同地域、不同教育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

    7.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

    数字化终身学习涉及教、学、维护三方面,这就要求不仅要加强教师的思想观念与信息化技能培训,而且要提升全民信息化素养,更要建立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确保信息系统的合理设计、科学运作,及时排解问题和处理问题。

    8.探索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瓶颈,应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突破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问题,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汪丞,周洪宇.论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度推进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

    [2]王学珍.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5).

    [3]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D].大连理工大学,2005.

    [4]魏海静.中国大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3).

    [5]王海敏,王鹏.企业E-learning培训现状及研究领域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