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充满争议的“项链”

    杨慧茹

    【摘 要】

    郭初阳老师的《项链》一课,一直充满争议。这堂课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项链》的课堂实录分版块进行赏析,并对课堂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反思。着重对课堂中预设性过强,问题设置过多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

    《项链》 课堂实录 反思

    最近在读郭初阳老师《项链》的课堂实录,整体读下来,让我感受颇深。在这一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郭老师对《项链》的文本解读是十分深刻并且具有很大的意义的。但是,正如范美忠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项链》:一堂价值巨大但缺陷明显的课。下面我将分块对郭老师的《项链》这节课阐述我的观点。

    一、实录分析

    (一)课前预习

    郭老师在上这堂课前,对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就是课前预习,但郭老师的这项作业布置得非常巧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下去的语文预习任务在很多同学看来是形同虚设的。但郭老师设计的预习作业巧就巧妙在他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小纸条,而且只需要在空白处填上一个词就可以。但这个词要求学生一定是在独立阅读思考后再进行填写的。并且这张纸条是要填上班级和姓名的,这就使学生对自己所交的答案负责。这一设计在课前就有效的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一定的研读,并且对这堂课会有一定的期待。这就在课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梳理故事情节

    在这堂课中,梳理故事情节所占用的时间其实很短,大概只有五六分钟。但时间虽短却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它故事主题的讨论应该如何展开?学生的课堂情绪如何调动?如果在这堂课的一开始就想学生抛出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能否接得住,对后边的学习是否还有信心?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一开始,先抛出这类问题,可以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回顾,并且有助于学生情绪的投入。

    (三)主题讨论

    这一部分在整堂课中占了很大比重,《项链》这篇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也是一直在争议的问题。我当初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是“虚荣说”,而这一观点在我脑海中一直也是根深蒂固的。但看完郭老师的这篇课堂实录后,我一直以来所认为的观点却被彻底颠覆了。这究竟是一部关于什么的小说,也一直贯穿于这堂课。

    1.变与未变

    在这一部分中郭老师首先拿出了一位同学的观点:这是一部关于“变化”的小说。并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从外貌到性格,让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可是最后郭老师只找了一位男同学,并在其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就直接向同学抛出了自己的结论。在这一部分,同学们并没有展开讨论。试想一下,如果对莫泊桑究竟会喜欢玛蒂尔德A还是玛蒂尔德B展开充分的讨论,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见解,并且对接下来提出莫泊桑的女性观也更加水到渠成。

    2.女性观与创作观

    在A/B之选后,郭老师提出了莫泊桑的女性观。从莫泊桑的女性观我们可以看出莫泊桑本人喜爱的女性形象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会对所创作的形象产生不一样的情感。通过这一问题引出莫泊桑的创作观在我看来十分精彩。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作家的创作观念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十分重要。但很可惜,在这一问题上郭老师一笔带过。

    3.对比《灰姑娘》

    整节课的实录看到现在,尽管亮点颇多,问题也存在,但都是情理之中。可是接下来郭老师突然引入《灰姑娘》就让我大吃一惊。

    这一部分让我为郭老师强大的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所折服!但是如果作为一篇文本的分析,我想这是非常精彩的。可是作为一节课,却觉得在转换过程中稍显突兀。在这一部分郭老师向学生抛出了两个问题:1.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区别在哪里?2.《项链》是如何创造性的改写、颠覆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我不知道莫泊桑的这篇小说是不是真的在写一个和灰姑娘有关的故事,仅从教学来看这几个问题的设计预设性太强。

    二、反思

    看完这节课堂实录,突然发现自己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还有很远的距离,自己的知识含量,专业素养都显得十分薄弱。阅读教材的视野也十分狭窄。杨小薇教授说:“任一篇课文都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之一角”,教师要有“水面下”的底蕴。”但对于郭老师的这堂课也有一点自己的观点想要说一说。

    (一)问题过多

    在这节45分钟的课堂中出现了157处问号,教师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不难想象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完全跟着老师的问题在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有多少自己的思考空间?在这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郭老师深厚的内涵,以及想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知识的深切期望。但是我们的学生真的需要在一节课上接纳这么多知识吗?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是“一课一得”而我们要培养的也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当成一个知识的收纳筐!

    (二)“虚荣说”的颠覆

    郭老师对“虚荣说”的否定我是同意的,但在我看来并不需要对此完全颠覆,在某些方面玛蒂尔德的虚荣是确实存在的。在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前的行为,我认为并不是虚荣。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充满浪漫的国度中一个美丽女孩对浪漫的无限憧憬而已。事实上,浪漫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可能对于一个19世纪小公务员的漂亮的妻子来说,成为一场party中的皇后是值得付出十年的辛劳的。或许对玛蒂尔德来说长久的平淡不如短暂的绚烂。但玛蒂尔德的虚荣却又体现在丢失项链后向佛来思节夫人的隐瞒,或许她在第一时间坦诚这个事实然后再想办法赚钱赔偿,或许这十年的辛劳就不用白白浪费,也就不会在终于还清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一串假的项链。我想法国的浪漫并不包括谎言。

    三、总结

    郭老师的课堂从来都是充满争议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自身的才华以及对文本出色的解读能力。通过对郭老师这堂课的研究,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加入自己的观点,给学生一篇精彩纷呈又恰到好处的《项链》。

    【参考文献】

    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