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管理研究
刘伟 李高林 卞玉洁
摘? ?要:高校与政府和地方学校组成UGS联盟,是近年来师范类教育实践的机制创新。UGS平台在提升师范类实践教育的同时,也推进了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UGS教育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合作机制、学生学业、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正视并处理好这些问题,是保证UGS合作模式能够稳定持续的基础,也是对高校教育实践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UGS;教育实践;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56-03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师范专业本科生培养中,教育实践环节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检验了师范类本科生的师范教学技能水平。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教育实践环节,了解学生与教育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有效地衡量学校的师范类本科教育水平。在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教育实践通常占有中心位置,各师范类院校,通常会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与管理资源来保障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
一、UGS背景下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概述
(一)UGS教育实践协作平台的内涵
“U-G-S”是指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三方协调一致,共同开展教师岗前培养、入职学习、在职进修等相关活动,以培养师范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模式[1]。师范类高校、地方教育主管机构、中小学校同属于教育系统,在UGS模式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统一工作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在某一个范围内共同推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UGS协作平台的运行模式
UGS着眼于师范类本科教育,深化师范类本科教育的内涵,以协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模式运行的基本指导理念,其目标为在协同发展中培养出具有德性、智慧和能力卓越的教师[2]。从而提高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PDS模式,政府的参与,使得大学更容易与地方学校进行协调,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在UGS协作模式下,师范类大学作为平台的主要推动方,需要推动平台中的三方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地方政府可以统筹区域内各类学校,为高校提供师范教育市场的需求信息,为师范生培养规模和培养方向提供重要依据;地方中小学则可以在实践中对师范类本科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评估,根据师范生的实际表现,向高校提出师范生培养的建议。
在UGS平台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可以达到“三位一体式”的协作,通过互相整合资源,高校可以解决师范类教育实践问题,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也可以依托高校解决教师进修、职前培训等难题。
二、UGS平台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管理困境
(一)升学就业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现实困境
高等学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通常会安排在第6、7学期开展,而这个时间段,也是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时间。学生的升学就业规划与教育实践实习通常会产生冲突。在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对教育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考研考公率,对教育实习与升学就业产生的冲突问题,采取了为部分学生开“绿灯”的做法,例如在实习过程中,部分高校出具与实习情况不符的实习评价,缩短、降低师范生中考研考公学生的实践时长和实习要求,对教育实践管理宽松,不仅不能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冲突产生的影响。
(二)求学环境到工作环境的角色转换
近年来高校的教育实践形式,不仅有普通教育实习,也有与职业教师工作十分接近的帶薪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需要遵守实习学校的考勤时间、实习学校的制度规定,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项目,同时也要接受校方的绩效考核与人事管理。实习生面临着从原有高校的学生管理,转变到实习学校对其实施的职业工作管理,学生的角色跨度大、转变快。这种管理模式的变化,易对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影响,部分实习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容易产生恐惧与挫败感,需要及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以保证其能够顺利完成教育实习或定岗实习工作。
(三)城乡差异与校际分布产生的评价偏差
UGS平台由于有地方政府的参与,其覆盖的范围广阔并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与城市地区的中小学,在实践条件,评价指标上,均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在教育实习的参与度上,城市的中小学,具有极为良好的教学与教研条件,但是囿于升学考核的压力,部分学校不愿意向普通师范生提供模拟授课的机会, 尤其是教学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中小学存在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现象[3]。这就造成了不同学校实习生对教育实习参与度出现明显差异。在UGS平台下,如果针对这种差异化的实习过程进行统一的评价,教育评价本身就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四)师资紧张与盲目摊派产生的错误导向
UGS建立的初衷是利用高校、政府、中小学校的自身优势,相互整合相互促进,以达到提升师范生本科教育,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推进地区教育事业的目的。从近几年情况来看,随着部分地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资源矛盾日益突出,顶岗实习在UGS平台下占全部实习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加之部分地方中小学对师范教育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存在实习即代课的认识。部分地方学校、高校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缓解部分地区的师资紧张情况,地方学校与高校盲目摊派实习指标和任务,有部分学校要求实习生跨学科代课,这种情况在初中与小学的教育顶岗实习中时常发生。部分不切合实际的指标摊派与功利化的实习任务,严重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挫伤了部分同学对教育实习的实习热情。既影响了师范教育实习的实际效果,也影响了地方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五)空间分布与时间交错产生的碎片化管理
UGS平台促进了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师范生在UGS平台下的教育实习形式, 由原来集中实习转变为既有集中实习又有分散实习[4]。实习学校的增多,使得学生实习地点与实习时间产生了碎片化。高校实习指导教师无法像原有的驻点指导教师一样,在一个地点监管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指导教师不得不采取分片式的实习指导模式,采用轮流走访,随机抽查的形式对UGS平台内的实习生进行监管。这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弊端,高校无法及时获取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反馈,也就无法及时地对师范生的实习情况做出调整,从而造成整个管理系统的反应迟缓和效率低下。
(六)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的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实习管理手段,普遍还停留在“人—人”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在UGS模式实习下,实习的空间和时间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中,这种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不仅仅牵扯实习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对高校、地方学校和地方政府造成了一定的管理压力。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指导与监管,存在粗放型的管理问题,学生实习的效果高校无法及时进行跟踪反馈,极易催生学生的人生安全问题。在传统的教育实习中,学生上报的材料多以听课记录、实习心得为主,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只能以较为单一的方式进行,缺乏师范生实习成果的展示,高校无法直观地考察学生的模拟授课、班团组织等情况。鉴于以上问题,在教育实习中推动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对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全程监控,是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三、UGS平台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管理策略
根据UGS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足,高校可以从课程体系、组织结构、评价标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以达到优化资源,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效果。
(一)合理灵活安排教育实践
实践教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高校、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深度融合、协同互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成长的过程[5]。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安排教育实践的开设时间与课程衔接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求职、考研等对教育实习造成的不良影响。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的安排教育实习。实行弹性实习制,将部分教育实习提前安排,或实行分阶段渐进式的安排实习。分散学生的实习压力,以缓解求职升学与教育实习带来的冲突。
(二)优化UGS平台的组织结构
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要形成旨在促进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6]。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政府、地方学校应当明确自己的权责和管理范围,三者间应当设立相互接洽和协调的机构,明确分工,合理安排职责,避免权责不清、信息不畅、混乱组织的情况发生。同时,高校与政府、地方学校应当协商并明确实习生的实习职责,普通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应当区分对待,特别是顶岗实习,应当出台具体的工作职责条例和相关的劳动保障措施,在满足教育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保证实习生的基本劳动权益。
(三)探索合理的实践评价体系
在UGS平台下,师范生在实习中,扮演的工作角色各不相同,学生会参加普通教育实践、顶岗实习或其他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实习生所面对的实习环境和实习条件也各不相同。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高校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师范生的实习情况,针对不同的教育实习任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顶岗实习和普通教育教研实习的学生,由于两者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同,不能统一引入工作量计量进行教育评价,也不能一刀切的以教研教学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教学时数、教研活动参与度、班级事务管理等传统的评价指标,必须要与UGS平台下的具体工作岗位相结合。在教育实习评价中,需要对常见的实习角色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实践角色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实行合理的奖惩手段,这是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四)推广信息化的监测与管理手段
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管与指导在师范类教育实习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顶岗支教对师范生全面认识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有很大作用,在具体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间接影响着这个作用的发挥[7]。UGS平台下的教育实习,由于参与方众多,对于师范类教育实习的管理,多少存在监管的盲区。目前高校的指导教师,目前普遍采取划片巡视的指导和管理,很难真正地对师范生的教育和顶岗实习起到实质性的指导。针对UGS平台下实习生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时间跨度较大的特点,可以引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习指导系统,利用互联网来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状况、学习效果可以做到跨地域及时监管。利用互联网平台,也方便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这有助于打破教育实习地域与时间碎片化的管理困局,目前江苏省已经针对全省师范生启用了师范生培养信息化平台,通过内容展示功能,师范生可将本科学习过程中的微课视频、书法作品、普通话演讲、获奖证书等通过多媒体文件的形式上传到系统中。高校、中小学和地方政府可以更方便地评估师范生的培养效果。
(五)确立面向就业的激励机制
UGS平台的建立,由于政府与地方学校的参与,相较于其他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形式,其自身就拥有贴近教育市场的先天优势。UGS模式要想更加深入地开展,有必要引入面向师范生就业的激励机制。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之间既可以将UGS平台作为一种实习训练平台,也可以将其视作一种人才引进平台。可以尝试将每年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定向人才进行引进。这可以有效地减少地方政府与地方学校人才引进的成本,也可以有效减少地方中小学引入新教师时,岗位的培训成本与培训工作压力。建立面向就业的激励机制,也可以反过来刺激UGS平台合作高校的参与程度,有效提升高校的办学美誉度。
四、结论
对于高校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而言,采用UGS平台下的实习模式,其优点是巨大的。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为高校提供了优质而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点,使高校与师范类学生均可从中收益。反之,通过接纳高校的师范类实习生,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地方学校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可以缓解地区性师资紧张,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所辖地方学校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应当着重处理UGS平台中运行的现实问题,通过可靠的管理手段,解决师范类实践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UGS模式的健康发展,以便于其更好地为师范教育,地方教育事業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真珍.“U-G-S”合作培养师范生模式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2]董雅琪.UGS机制下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6.
[3]刘佳.我国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4]叶纪林.教育实习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5]钟兴华,邓萌.基于“UGS三位一体”的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研究[J].新西部:下旬刊,2018,(5).
[6]董玉琦,刘益春,高夯.“U-G-S”:教师教育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7]向璐,蒋菊.“UGS”模式下师范生顶岗支教的实习诉求[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5).
收稿日期:2019-04-25
作者简介:刘伟(1986—),男,江苏连云港人,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人机界面交互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学类实践课程云教学模式研究”(2017JSJG212);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泛数学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研究”(2018YCTUJGY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