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较为简单,小学阶段数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技能和数学精神。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进行课堂整合,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8-0022-02
引 言
在小学所有学科中,数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有着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尤为注重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影响,无论从知识方面还是思想方面,或应用意识和数学精神等方面,都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大有帮助。
一、巧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我国的教育设备越来越完善,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各大校园中,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将它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课堂注意力比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其好奇心较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接触新鲜的多媒体设备,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趣味教学,再结合教学内容,调动课堂氛围。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的作用,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课时,笔者对自己以往的授课方式——坚持使用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以前笔者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勇气创新教学模式,对接受新鲜的事物存在一定的抵触感。因此,在这一节课上,笔者尝试做出了以下实践。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认识垂直和平行这两个概念时,以往笔者肯定会用纸张或者教学器具来讲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很难理解空洞、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这一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演示了提前准备好的动画,用动画展示两条线越来越靠近,且每条线上每个点的相互距离一样的,让学生感受到平行线是怎么运动的。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探索平行的概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时间。为了得到学生的课后反馈,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判断题,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平行的概念,比如:“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否叫作平行线呢?”通过这道题,学生纷纷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讨论判断平行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一实践,证明了笔者的改变是正确的。学生掌握平行这一概念之后,更容易理解垂直的概念。在课堂上,笔者利用一张白纸的折痕左右对角折叠,让学生感受两条线垂直是怎样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加深垂直概念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同时,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出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平行或者垂直现象。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斑马线、桌椅”都使用了这一节课学到的概念。笔者对学生进行鼓励,并通过问答,了解学生目前的数学基础。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多媒体教学那么直观,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优势。教师应抓住这一优势,并发挥这一优势,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尝试接触新鲜的事物,结合多媒体设备的特点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巧用故事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会通过听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而可以从这一點出发,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故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1]。教师可通过故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再根据故事情节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故事中数学的奇妙,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不大,是因为枯燥的知识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笔者发现用故事导入新课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同,笔者做出了以下实践,为学生编创了这样的故事:“在森林中有四个山大王,他们分别是加、减、乘、除,他们个性不同,各有所长,但是山中的其他动物很难将他们四个分出高低,你们可以帮帮他们吗?”在课堂上,笔者用故事导入新课,再加上学生具有同情心理,不会对别人的困难置之不理,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反而会迎难而上。因此,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笔者告诉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几列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前进行试算,其他学生在下面计算。在课堂上笔者提高了教学难度,并问:“哪位同学可以不经过列式口算出答案?谁有勇气来挑战一下?”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氛围很活跃。最后,笔者让学生把四则运算的要领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故事教学法,学生不仅学到了这节课的内容与知识,还学得很开心。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使用故事教学法,因为这个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再根据教学内容编创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是重大的。因此,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加入竞赛规则和奖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再加上多次的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数形结合,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生思维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如果将数学题转变为学生喜欢的图片形式,将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将复杂的数学题通过图片的方式来解释将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让“数形结合”成为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30盒冰激凌,用图像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分成了三排的冰激凌,让数字与图形相结合,使学生深刻领会数学应用除法的含义。形状传输到大脑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曲线记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这种方法较为烦琐,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简化。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想不想学习更加简便的计算方式呢?”笔者通过图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也乐于接受新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笔者为学生板书设计了一些计算题,帮助学生重新温习除法的计算过程,通过数形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为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模式的板书相比,优势是极大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于学生理解题目,能增强学生对这类题的记忆,让他们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四、因材施教,拓宽学生思路
在学生不断学习和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新知识的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学了新知识就把旧知识忘记,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同时,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不同的,接受新课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重点关注,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弱而忽略他。教师创造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准备导入新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观察校园内升起的五星红旗,并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进行亲身体会。而对于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笔者要引导他认真观察,并告诉他这节课的具体要求和学习目标。笔者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以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为关注点,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笔者在课下单独告诉他学习切记戒骄戒躁;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告诉他们应该大胆一些,勇敢一些。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点拨和评价,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让他们的认知停留在所学的知识中。最后,笔者出示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以及圆柱,让学生从上、下、左、右、前、后来观察它们的形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主动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更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逐渐发挥自己的特长。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对于不同的数学知识,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模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所学的新旧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牟欣玉.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1):77-78.
作者简介:花根生(1977.2—),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