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姗姗
摘? 要 在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ASP内置对象为例,展现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学从工作情境出发,实现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混合教学;ASP内置对象;网络教学平台;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90-03
Abstract Mixed teach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teaching?and computer-assisted online learning.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ully reflect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takes the built-in object of ASP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under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arts from the working situ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hanc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lended teaching; ASP built-in object; micro lectur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1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对生活的改变日渐明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如何加强培养服务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计算机专业教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课程,面临诸多问题: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项目实践内容偏枯燥,等等。随着MOOCs、微课、翻转课堂、E-learning等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迅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元素,这种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论题。
基于此,本文以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发,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以手機终端为基础,构建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寻问题的解决策略。
2 信息时代高职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多来自中考学生、高考学生,具备两个主要特征:
1)职校学生年龄偏小,自制力、积极性、主动性等都有待提高;
2)生源地地区差异较大,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储备不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停留在起步入门阶段,有些却有相当扎实的实践基础。
虽然学生抽象思维薄弱,对复杂知识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但是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及敏感度。
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导致人才的培养往往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应用型人才需求[1]。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由于高职院校需培养满足社会就业的专业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信息时代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体制和职业教育模式[1]。
高职院校的课程在内容设计上需要即时关注社会需求,更新教学资源,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高职校在培养更专业的人才上除了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加强个性化发展。而个性化的发展只关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增加课外培养途径,应运而生的混合教学模式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混合教学是把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混合教学不是在传统教学中单纯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而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互补,进行多种要素混合的教学设计,包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也包括课堂教学以外的在线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使用混合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及时掌握信息化手段,适度利用在生活和学习中,建立起信息化意识。
3 混合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信息化发展又能促进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革新。计算机课程具备更新速度快、操作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自学能力,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最新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而混合教学课堂外的特点就是能随时随地提供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在课堂外具有很多优势,在课堂内同样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的扩展,实现个性化服务?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基本内容的掌握,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设计的教学内容,针对学习积极认真的学生,学习内容不够;针对学习散漫懈怠的学生,由于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内容又多。
混合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扩展了课堂内容,不仅增加了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增加了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可以延伸到课堂外进行辅助的讲解和辅导。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项目教学,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一体化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混合教学的资源设计中可以兼顾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和专业的个性化,实现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教学媒体的应用,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中职学生课堂注意力相对较弱,学习效率不高,而混合教学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除了使用常规教学中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教学手段,混合教学还可以添加针对个性化学习的视频测试、学习轨迹记录、学习效果展示、在线问卷调查、在线问题讨论等手段。这些信息化手段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刺激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选择,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实现高效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针对这两种评价方式,混合教学可以保持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还可以延伸评价渠道,改变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混合教学可以将课后学习情况以多样化手段纳入考核评价范围,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4 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黄荣怀教授提出混合教学的课程设计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3]。混合教学在实际教学准备中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需要在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合适的教学资源供教学过程使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上,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内化知识。课后,通过总结性评价和课程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根据课程设计的这三个步骤,以ASP内置对象为例,进行相应的混合教学设计。
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作为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和混合教学的环境分析。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终端,学校拥有教学平台,可以提供混合学习环境。针对本课程,主要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为选取相应教学资源做准备。
1)课程教学目标。A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本课程的目标是独立设计并实现带数据库的动态网页制作,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本案例中,ASP内置对象的综合运用是后期脚本语言和数据库知识学习的基础,只有学会灵活运用ASP内置对象,才能实现强大的动态网页效果。
2)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静态网页的制作,对动态网页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动态网页不同于静态网页,当脚本语言调试时出現任何问题,都无法显示页面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混合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活动与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的设计根据混合教学的课外和课内情况进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的学习是针对案例的基础知识,既有前面所学的内置对象的PPT,也有相应的操作微课和文字说明。课后包括作业提交、讨论,也包括针对本节课设计的难度稍大一些的微课和PPT,用于个性化教学。课上是对课前所学内容的探索实现,采用分析和对比不同页面或语句的实现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策略。
1)教学资源确定。ASP内置对象可以读取、写入信息,可以存储用户信息。故内置对象的综合运用可以做用户登录,可以做访问计数器等,但这些实例没有形象的使用感受。本节课在以前设计的实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应用实例更改为简易聊天室的页面实现。本实例可以让学生从最常用的聊天软件出发,学会分析应用软件的特点,思考具体实现过程,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设计。针对实例的课前资源有微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展示和讨论;课上有针对实例分析、探索和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实现后上传服务器,手机扫码展现班级聊天室的实例效果;课后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展示、讨论和作业情况。整节课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学生课前、课上和课后贯穿起来,具体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的预习及作业完成情况,课上的学习过程反馈和课后的作业、自学情况及网络互评等。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提供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浏览、讨论的时间和次数等,还提供了自动批改统计作业提交情况。
针对本案例,教师将课前登录页面的实现作为一个评价点,课上小组分析聊天软件功能作为一个评价点,聊天室的功能实现作为一个评价点,课后作业提交作为一个评价点。针对个性化教学设计,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将网络浏览轨迹及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而对于基础很好的学生,将浏览微课后的提升作业作为评价标准。
5 结语
混合教学作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采用混合教学进行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具体课程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龙,张宸瑞,耿斌,等.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52-58.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