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劲秋:和你一起“劲劲”成长

    周浩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汪劲秋真实的写照。

    希望的田野里,生长顶着天空,昂扬向上。汪劲秋站在中间,一起生长。这片田野是一所幼儿园,是一个区,是一个市,乃至一个省。汪劲秋执着地扩大着生长的绿色边界。她是一个纯粹的儿童研究者,爱着这片汹涌的绿,执著地将爱一片一片地向远方繁衍。

    汪劲秋,1996年开始做教研员,先后主持了两次国家级、一次省级幼儿教育实验区的探索工作。她领衔的浙江省汪劲秋网络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汪劲秋名师工作室),先后走出了63位学科带头人,其中4人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她还成立了“劲距离”公益助教团,到山区、到农村送教,将生长的力量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汪劲秋说:“教研员要有敢于奉献,敢做人梯的精神。”

    炼就一双发现的眼睛

    汪劲秋身上有一道明亮的精神。这是一种对专业的执着,对生长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

    期盼是一种力量。它推动着汪劲秋努力向前。汪劲秋在用力推动教师成长。她做教研总是想尽办法深入一线,贴近教师。汪劲秋说,如果要组织一场提升教师实施PCK项目水平的教研,她会提前设计调查表,梳理教师关心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再设计教研活动。她会提前发布教研主题,让教师带着思考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而不是到了教研现场才“想起来”。

    她还记得那次听课的情形。活动后,照例是点评。她正说得起劲时,冷不丁飘来一句“老师,这节课的第一句話该怎么说”。这颤颤巍巍的声音里,搅和着胆怯、困惑、失望、丧气……汪劲秋当时就暗想:“原来,我说了这么多,她只关心这个。”

    当时,她的点评不符合这位老师真实水平和需求,这样做是不可能帮助她解决现实的困境。这件事惊醒了她。她说:“做教研一定要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不能拍脑袋去做,更不能以‘我以为,搞自以为是的教研。”

    2006年,汪劲秋在杭州市西湖区首倡“协同教研制”——具有共同教研理念的合作伙伴,通过协同教研的方式,转变提升教研水准,并在实践中形成了“钝感教育六步法”:教研人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适当“隐退”自己的地位,冷静地观察教研现象、耐心倾听教师诉求、滞后发表意见建议、放手引发自主研讨、协同提炼草根智慧、隐性推进研究进程,从而将教师引入自主、主动教研。

    浙江省幼教教研员虞莉莉这样评价汪劲秋组织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教研热点内容,推动全区教师关注,组织自下而上的滚动式活动推进,扩大了教研活动面,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了交流联动的机会。“汪劲秋是一个勤奋的人,勇于创新。”

    她能快速抓住问题的重点,一击而中——“教研员要学会理性思考。”“教师的成长就是人的自我丰富。”“教师的工作即研究,不单会做,还要会思‘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才能更好。”这得益于她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借她的话说,就是穿透纷扰,看到背后的规律。学会使用理性,去洞察教学现象,把捉教学本质,是每个教研员必须翻越的坎。最开始做教研员的几年,汪劲秋跟着老教研员搞活动,也是模仿学习。直到2002年西湖区被选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实验区,汪劲秋才慢慢打开教研思路。

    “教师是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汪劲秋认识到:园本教研是基于各园的实际,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将教师“最近发展区”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在一起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她在西湖区提出“要努力做一个儿童研究者”的口号。带着劲成长,带着劲做教研,就像是四月里的麦子,欲与天公试比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这样评价:“她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她对我所提出的问题的回应都着实让我吃惊。我赞赏她看问题能够‘一眼看到底——思路着实清晰,不糊里糊涂做事情,做的事情明明白白,都在点子上。”

    教师是发展的人

    在做教研员之前,汪劲秋在幼儿园做了12年的普通教师。出身于教师家庭,汪劲秋从小就梦想着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她还记得小时候,常常去看做幼儿园教师的姑妈组织游戏活动,她觉得很有意思。细细的春雨落在大地上,梦想的嫩芽害羞地探出了地面,开始萌发。

    刚做幼儿教师的时候,汪劲秋牢记父亲的嘱咐:“你要爱孩子,孩子什么事情都懂的。”带着这样朴素的感情去做教师,她慢慢地理解了“孩子是独立的人”。“孩子还是发展的人。”汪劲秋肯定地说。相比较之前的儿童观,她认为,之前的儿童观是感性的、零碎的,现在能更加系统地看待儿童。

    如何认识儿童?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儿童?这考验着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一个教师的儿童观只有在爱的行动中才会慢慢成型,但永远不会完成,因为认识儿童是没有止境的。对一个教师来说,成长就是塑造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的过程。

    几乎每个教师在刚入门的时候都需要走过一段摸索路,自己找到“进门”的“钥匙”。汪劲秋的“钥匙”是她的姑妈。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之后,美国人到杭州参观,进的第一个幼儿园班级就是她姑妈所带的班级。汪劲秋还记得,当年姑妈给自己一本上海出版的幼儿教学设计书。她就是按照书上的内容备课、组织活动,走入了幼教,学会了做教师。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习得的。”汪劲秋特别强调。这就像海绵一样泡在水里,教师只有“泡在”孩子里,才能掌握与之游戏的经验。做普通教师的时候,汪劲秋就带着一股劲,要做一个优秀教师。

    她知道,教师是发展的人,得不断学习,要像大海一样接纳河流。谈到读书,汪劲秋说,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泛读,读得杂些。读书的过程就是慢慢吸纳和积累的过程,不能到要用的时候才去读。教师在读书方面,应该有一个阶梯和脉络。“比如,游戏类的书籍应该先从通识性的开始,再到影响较大的专著,再到研究人性和游戏精神方面的书籍。”

    一起“劲劲”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成长的道路上,汪劲秋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汪劲秋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劲劲成长团”团员,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他们来自全省各地,是一群有着旺盛劲头、努力向上的人。他们渴望与孩子一起“劲劲”成长。

    “劲劲成长团”是汪劲秋名师工作室的昵称,寓意一起“劲劲”成长。2015年,汪劲秋领衔的浙江省汪劲秋网络名师工作室成立。基于“协同并协同成长”的理念,汪劲秋名师工作室学员先后在省市舞台上做了上百次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累计有50项,教科研获奖成果有94项。

    这是浙江省内幼教界名气最高的工作室。杭州市教研室的刘雯虹老师说,汪老师的工作室每次报名都火爆得不得了。有人从第一届就报名,一直坚持到目前的第三届。第三届,汪劲秋只收了11名学员,这里面有教研员、园长、学科带头人等。之所以如此搭配,汪劲秋希望能够做到差异化发展。

    汪劲秋将名师工作室看作广阔的成长平台,她以师徒带队、集中和分散相渗透、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研训方式,实现共同成长。杭州山水集团园葛玉芳老师说,我们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习;丽水市学科带头人林杏说,加入这个团队开启了她专业成长的全新阶段;建德市学科带头人周英说,加入这个团队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让她对未来专业发展充满了希望……

    汪劲秋给予他们得一种渴望生长的力量。这是对教育的执着,这是对生长的希冀,这是对孩子的期盼,还有什么能比看到生长更为欢欣鼓舞呢?

    “劲距离”,共成长

    涟漪在不断地扩大,一圈又一圈。汪劲秋是这涟漪的中央。她要将这生长的力量传播得更远,惠及更多的教师和幼儿。2017年,以汪劲秋名师工作室成员为主体的“劲劲成长团”启动了“劲距离”公益助教项目。

    “希望通过支教、结对、资助等方式,走进身边相对贫困、偏远、薄弱的地区,走近那里的孩子、幼儿园和老师,播撒成长和梦想的种子,实现城乡教师和孩子‘劲距离,共成长。”她希望,用这种方式贴近助教,缩小差距,协助成长。走进贫困、偏远、薄弱地区的幼儿园,通过助教活动“近距离”感受、支持、帮助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协助”成长!

    杭州市余杭乔司二幼的马丽萍园长还清晰地记得,2018年12月4月,这是汪劲秋的“劲距离”公益助教团第三次走进乔司二幼。这对新的乔司二幼来说,是难得的机会。这次助教活动,汪劲秋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带来了4场活动和2场讲座。汪劲秋还针对语言、音乐领域的核心价值作了分析与点评。在这些活动中,既有名师呈现的精彩课例、专家的生动点评,也有专家专题讲座;既有课堂的实践,也有理论的引领,解决了老师们不少困惑难题。

    “劲距离”助教公益活动足迹遍及桐庐、嵊泗等地,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了教育薄弱地区,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共享。助教活动至今共组织了十二次公益助教活动,进行了40余次现场教学,20余次专题讲座,捐赠了百余件的教辅玩具材料,在助推薄弱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汪劲秋说,助教项目的成员教师可以参与一次助教活动,即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展示教学或进行主题讲座、专题培训等;结识一位助教区域的教师或孩子,成为资助对象;送出一份资助爱心,根据需要,为助教区域的教师或孩子提供玩具、书本、衣服等物资;收获一个成长故事,记录自己和助教对象在助教过程中的变化与成长;点亮一盏公益心灯,收集和提供需要助教的信息,牵线搭桥,公益接力,爱心传递。

    在送教的过程中,“劲劲团”的成员实现了成长。每一次送教活动都是一次深度研修活动,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倾心投入;将更广的教师成长的命运和自己链接起来,將更多的幼儿的成长和自己链接起来,将更多的希望播撒在大地上。

    一个人,一个团队,“劲劲成长”。汪劲秋用自己的“劲”推动着这片区域幼教事业的繁荣发展,培育希望的种子,践行着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诺言。跟着她的声音,我到了桐乡、畲乡、萧山……看到了她和“劲劲成长团”团员们一起组织活动,和孩子游戏的身影。希望的田野在不断铺展,生意盎然,欣欣向荣。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