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农秀兰

    摘 要 本文探讨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原则以及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的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对于初中教师来说,需要构建愉悦和轻松的教学平台,并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内容。

    1我国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和成因

    1.1认识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书本至上”影响,课堂上学生独立“问”的意识被长期压制,致使问题意识日趋淡漠。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教学五环节,形成了较稳定的教学模式。近十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不少新教学模式,但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1.2利益的驱动

    目前对中国的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升学。选拔的主要渠道是考试。在我国现阶段,升学可以说是改变个人社会地位的最好途径之一,这成了学生、家长的主要追求,这又和学校、教师的利益目标不谋而合。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靠高分、上名牌学校的多,可以给学校、教师带来多方面的利益。在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初中数学按照升学需要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加快进度,加大难度,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成了机械练习的机器,久而久之,没有提出问题的兴趣,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也不愿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3政策导向的偏离

    这里主要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学校和教师是否培养了足够数量高分者作为奖惩标准。调查表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一个学校学生的及格率、平均分、升学率作为考核该校行政领导的依据。基于以上压力,学校领导又把这个压力转移到任课老师身上,尤其是毕业班老师。这些考核奖惩办法,甚至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在这种政策导向下,校长教师全力以赴,为之奋斗,有谁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精神呢?在实际的调查中,一些教师对那些勇于质疑的学生,不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而是不闻不问,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是“钻牛角尖”,是调皮捣蛋,和自己过不去,采取压制和打击的方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从教材中提炼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教材的价值。这是因为教材中包括广泛的知识内容,属于发现问题的重要资源,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资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学生能够发现的问题。比如,对于数据、数轴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都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在讲解“数轴”相关内容时,根据练一练、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四个部分,可以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学习和思考。为了提升问题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加强对材料的研究,进而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

    3创设探究式情境,让学生自主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属于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可以提出预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并且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探索并且解决难题时形成问题意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逐渐地发展问题意识,并且可以适时地提出疑问。

    4培养学生的习惯,让学生乐问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并且产生科学求证的学习态度,在持续的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并不是一蹴而就,马上就能获得的。对此,数学教师需要整理出一个完整的问题教学方案,把问题意识培养融入數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让数学课程成为“问题课堂”。比如,如何使用负数和正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幻方中包含的有理数加减法,翻拍游戏中包含的数学原理等。经过持续的探究和思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比较固定的数学原理,同时也知道如何应用科学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产生了问题意识。

    5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

    5.1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有赖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数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数学论证、选择表达数学情景的方式等。数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数学问题,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理解水平,而且这本身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5.2正确处理学习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建构活动)的主体,其他则是客体或载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找到那把“通得过”的“钥匙”,而不能脱离实际追求形式上完美的、唯一的、配得最好的那把“钥匙”,那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知识的传授是一个与学生的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相符合及学习者自身建构和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应充分表现出能动性,这一能动性应统一在形式多样(动手、动脑、动嘴)的数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钟春玲.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