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効迎春 王国伟 宿忠娥 董向成 董洁
摘? 要 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是最大的,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十分重要。电路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必须发挥起课程思政的作用。探寻电路授课要点与思政的融入点,设计合适的实施措施,改革教学方法,确保电路知识和思政同频同振,真正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和寓教于乐。
关键词 课程思政;电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82-03
Abstract Professional teachers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thinking, words and deeds and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so streng-thening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very impor-tant. As a most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circuit must play the role of?ideology and politics. We should explo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ircuit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appropriate teaching measures,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ensure the collaboration of circuit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inally, really realize the way of teaching student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morality and happy.Key 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ircui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讲话的核心思想就在于突出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之上。这一要求也进一步说明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当是整个高等教育,是所有课程和所有教师都应当承担的基本职责,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单方面的工作[2-3]。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責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2018年11月1日,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和高教司吴岩着重强调了“新时代高教40条”,特别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加强课程思政;要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4]。
2 电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电路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和能源动力等大多数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开课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目前,电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为知识目标,涉及极少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掌握电阻电路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动态电路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其他电路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将实际电路问题抽象为电路模型的初步能力、分析和计算电阻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动态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含耦合感电路的能力、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简单的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素质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增强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力;提高相应的计算能力、文字和图表的表达能力,以及电子多媒体的交流能力。
电路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上课时间讲授电路理论知识,下课离开课堂,其余时间学生基本上见不到讲电路课的教师,几乎很少有机会交流。电路课程面对的是进入大学不久的学生,更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思政内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消除对专业课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了解我国电力行业的优秀成果,弘扬中国精神,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让学生知道实现中国梦需要注入青春能量,课堂上多和学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电路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盼。如有位学生家长曾发微信说,孩子不善交流,不太容易信任别人,除了每个月要生活费,基本不主动联系家长。而这位家长希望教师能够和学生聊聊人生伦理道德,教教他传统文化。再如,目前有太多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患有抑郁、躁狂等心理疾病,这些学生的一个共性是和别人交流得太少,心理问题不能早期发现,即使做了心理测试,也没有发现问题,直到发展到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才发现。
因此,作为承担课程的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大一新生刚从高中的教育模式走入大学的教育模式,有一个适应过程,会感到迷茫,容易造成抑郁等心理问题。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每个专业课教师也应负起责任,毕竟辅导员和班主任和学生接触到的机会是有限的,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专业课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状态和变化。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要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和寓教于乐。
3 电路课程与思政的映射与融入点
电路课程要实现思政,寻找电路授课要点与思政的融入点是关键,设计合适的实施措施和方法是难点。电路课程思政首要任务就是要挖掘、发挥电路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电路课程教学中。电路课程与思政的映射与融入点可以总结为表1所示。
4 设计措施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中,深入探索并挖掘电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为了能将电路课程专业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有效地融合和实施,需要设计一些措施和手段。本文根据电路学科特点,提出引入专题式、随机渗透式、实践体验式和潜移默化式四种实施措施,每种措施在推进过程、计划进度安排、教学资源运用上都有所不同。
引入专题式? 引入专题式,指在讲到某一专业知识点时引入具有共性的某一思政专题,通过PPT展示案例,然后展开分析和讨论。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约10分钟,可以是自身经历,可以是本学科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知名人物及其事件等案例。如在第一节课说明电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的时候,可以将和毕业学生的聊天记录截图展示给学生,然后展开讲解和讨论,比较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是完全可行的,之前有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在风电场上班,为了补知识,发信息借《电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等课本。可以将聊天记录展示给学生,说明电路课程的重要性,涉及他们未来职业的问题,能够起到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电路的作用。
在讲到电路理论的应用的时候,可以着重提出我国的特高压技术,以淮东—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0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专题案例展示给学生并进行讨论,使他们对中国“电力人”产生敬佩,以他们为偶像,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弘扬中国精神。
在讲到电路理论发展历史的时候,大多数理论是由外国专家提出的,引出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可以借用习总书记讲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教育学生发愤图强、不断创新,增强国家技术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
随机渗透式? 随机渗透式,指在对电路专业知识讲授中对思政点的简明提示,也可称为画龙点睛式——电路课画龙,思政课点睛。这种方式每个思政点约需要五分钟,以课堂讨论和交流为主。如在讲到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内容时,进行辩证对待人生矛盾的点睛,告诫学生,同一问题往往有各种解决方法,遇事不钻牛角尖,辩证地对待人生环境,学会缓解压力,积极乐观对待各种事情,拥有健康的心理。
在讲到谐振电路的内容时,进行个人品德和正确爱情观的点睛,告诫学生专业知识和个人品德必须同频共振,爱情里的两个人在价值观等方面也需要同频共振,好的爱情应该是激励对方,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在讲到三相电路故障分析内容的时候,渗透职业安全规范和职业道德,告诫学生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
实践体验式? 实践体验式,指通过自学报告、实际操作等,使亲身体会到一些思政内容。在电路课程说明中设置两个实践项目和一个专题报告,大概需要六个学时的时间,以自学能力培养、实操训练、参观体验和考核为主,体现“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这种方式,一方面告诫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的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验证,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项目体验,塑造学生专业人的思维、习性和精神品质。通过这一方式,告诉学生电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5]。“应用”有大小之分:“小用”旨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大用”旨在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电路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之“用”,理应是顺应和推进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大用”。
潜移默化式? 潜移默化式,指教师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于无声处,画龙点睛,精准滴灌。这种方式不用刻意安排,需要的是教师全方位的能力。教师要把学问做好,把科研做好,增强育德意识,努力让自己知识面广阔,同时努力实现科研和教学间的相互转化、各类知识间的相互转化,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谈过程、谈结果,还得谈思想、谈历史,多和学生交流,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解惑,传达思政内容,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旨在思政课程理念下,对电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提出电路和思政的融入内容,设计引入专题式、随机渗透式、实践体验式和潜移默化式四种改革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1)电路课程思政不能搞成思政课程。二者是不一样的,共性之处主要在于共同承担育人的功能,但毕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与功能。若刻意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往往具有逆反心理。
2)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扩展知识面,做到每日“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电路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新时代的好教师还必须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和大格局。
3)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看学生。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在课堂上谈知识、谈思想、谈理想、谈历史、谈价值观、谈爱情观,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有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43-46.
[2]梁纯雪,眭依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63-70,77.
[3]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4]吳岩.全面把握形势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EB/OL].[2018-11-01].http://wx.china.com.cn/scene/content/article/straight/7773.
[5]高国希,叶方兴.自然科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的实践思路[EB/OL].[2018-06-11].http://theory.people.com.
cn/n1/2018/0611/c40531-3004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