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幼小衔接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朱立群

    “幼小衔接”,是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和幼儿所参与的过程,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小衔接的短期目标就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说,幼小衔接意义重大。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

    一、时间管理: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进入大班下学期,老师发现孩子们对时间没有概念,缺乏管理时间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健康领域强调,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坚持午睡、按时进餐等。大班正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因此,让孩子们学会时间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时间管理”的微课程活动。

    1.大讨论:我的时间我做主

    时间一去不复返,不受人力所控。于是,我们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围绕时间的谈话活动。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如“早上要快快地穿好衣服”“吃早餐的时候,不可以磨磨蹭蹭,要抓紧时间”“准备一个小闹钟,时刻提醒自己”等各种小妙招。接着,孩子们开始制订属于自己的时间表。该活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学会自主管理时间,真正成为时间的小主人。

    2.引导孩子认识时钟,学习管理时间

    老师们围绕时间组织开展了“认识时钟”“一分钟我能做什么”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看时钟,并知道什么时间点应该做什么事情。一旦发现来不及,就要加快自己的速度,绝不磨蹭。

    3.家园同步,巩固时间管理成效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明确目标,列出行动计划,执行并监督。这一循环过程需要家长对孩子提供帮助,特别是要对孩子有耐心,从而让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我们要求家长给孩子买一个小小的闹钟,教会孩子定闹铃的方法,并时刻督促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调整好闹钟,只要听到闹钟的“呼唤”,就必须加快自己的速度,绝不拖拉。

    二、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进入大班,我们要求幼儿努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从学习生活开始,引导幼儿进一步懂得并渐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渐渐地,孩子们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为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以绘本为抓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活动。

    1.绘本阅读引发共鸣

    孩子们在阅读了绘本《机器人阿泰》后都哈哈大笑,他们觉得山姆太懒了。“山姆怎么连饭都不会吃啊!”“山姆不会系鞋带,我都会了!”“山姆都不会自己穿衣服,那他如果上小学怎么办?”小朋友们争论不休,他们觉得山姆不会做的事情自己都会做。这是真的吗?要试一试才知道呢。

    2.自主项目小组的体验大PK

    接下来,围绕小朋友的讨论话题,班级微课程小項目的体验活动开始了,活动包括系鞋带、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幼儿自主选择小项目,组成体验小组,开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PK”。系鞋带容易吗?衣服好洗吗?小“山姆”们各自开始了生活体验活动。家长们也为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每当孩子自理能力有所进步时,家长都会在班级群里进行展示,教师也会不断反馈孩子在幼儿园自己独立做事、解决问题等情况。

    3.经验分享,争做能干的小“山姆”

    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操作与实践,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鞋带好难系,我一不小心就打了死结。”“鞋带系不紧还容易开,踩到了就会摔倒。”“穿衣服、叠衣服我们都会了,我还会自己把衣服叠整齐放进衣柜呢。”“我现在会自己叠被子了,妈妈说我叠得像块大饼干,哈哈!”……他们将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记录在班级墙饰上,一起分享困难和喜悦。现在,孩子们已经会用山姆的话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种感觉太棒啦!”

    幼小衔接是各方面能力的大融合,而自理能力更不可忽视。所以,家园需共同发力,指导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三、结交新朋友:提高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扮演的始终是受他人照顾和依附于他人的角色;而小学教育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们是以一种基本独立的角色进入小学生活的。为了消除幼儿上小学的恐惧、紧张和焦急等不良情绪,让其学习与人交往,不断发展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交到新朋友,完成幼小衔接环节的顺利过渡,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自我介绍

    日常交往中,有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时,思维仿佛凝固了,手脚也僵硬了,本来伶牙俐齿的他们也变得“结巴”了。面临这种怕生的状况,孩子怎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呢?于是,我们利用每天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孩子学习自我介绍,克服在集体面前不敢大胆表达的胆怯心理,鼓励孩子们要充满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生动地介绍自己,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结交到更多新朋友。

    2.帮助朋友

    在每天的谈话活动或自由活动中,老师运用形象的教育手段,如通过讲故事、念儿歌及情景表演等方式,教会幼儿怎样去帮助别人。

    3.相互帮助

    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渐渐地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教师通过讲述朋友之间的故事、让孩子们画一画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等方式,不断增强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

    四、情绪管理:促进孩子心理成长

    《指南》在社会领域人际交往方面明确指出:5~6岁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等等。可见,自尊、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这些都是升入小学的必备品质,孩子们准备好了吗?在大班幼儿入学准备主题活动中,我们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入学准备工作。

    1.坚持锻炼,做打不倒的“小强”

    幼儿园户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负重2~4公斤,在固定区域行进;骑小车穿越隧道和坡道,在规定场地载人骑行50~100米;拉动绳索运载自身重量,移动滑轮装置到达目的地……这些体能游戏需要体能与耐力。孩子们在户外体能游戏中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学会坚持,体会坚持,不轻言放弃。在同伴的榜样作用和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坚持到底,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2.每日积累,长出“隐形的翅膀”

    进入大班,幼儿能接触到的活动越来越多:歌唱大赛、绘画大赛、故事大赛、乐器考级、入学面试……随着主题的推进,我们会适时举办多种项目活动,为幼儿营造竞争氛围与展示平台,通过日常积累,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一个持续积淀的过程。幼儿之间相互观摩,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成人退位,让幼儿飞得更高

    “老师,××拿了我的蜡笔。”“老师,我的拖鞋找不到了。”“老师,我看见××不闭上眼睛睡觉。”面对幼儿诸多的“求助”和“禀报”,教师“冷处理”的方法是上策,不仅可以摆脱琐碎的“官司”,也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潜能。习惯性依赖成人、不主动协商调解……与其说这些是幼儿的坏习惯,不如说是成人长期不相信幼儿而迟迟不肯退位导致的不良状态。当我们把孩子看作独立社会人时,除了教会他们与人相处的方法,还要懂得并努力做到示弱回避,给幼儿留出独立成长的空间,相信他们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对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等的培养,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我们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采取多种幼儿能够自然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在集体中加强其责任意识,增加其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具有各种能力的同时,提升心理素养,体验到长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