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邓卫斌++李青
摘要: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遗失的危机。通过描述中国传统文化遗失的背景分析,旨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首先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其次,平衡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通过用设计等方法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遗失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06-02
“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着它的存在,同时它也影响着我们。借助于它,我们的历史和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延续。它不是博物馆陈列的一件文物,而是似一壶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酿越香醇,越品越有味道。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丢失的危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了解其丢失的背景,并采取措施去保护它,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当然,我们不能以片面的因素去分析,其中包括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1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而另一方面,我们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陷入与西方文化冲突的危机中,进而导致我们遗失了一些传统文化。
在近代的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威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已经无法延续历史上一向以自我为主体来包容、吸纳的文化发展模式,中国不得不去学习西方的文化。到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国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大,洋务派兴起了一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活动,曾经认为西学是“歪风邪气”,而现在认为它是能够强国的知识,因为这次的冲击,中国开始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开启了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一方面,继承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另一方面,以胡适与陈序经为代表,主张“全盘西化论”的知识分子则认为应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反叛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时代的选择,造成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断裂了。不过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传统文化重新登上了舞台,比如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
从鸦片战争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到现在的生活中,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看好莱坞大片,喝可乐、吃汉堡,庆祝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崇尚西方科技等,而中国的重阳、七夕等却受到了冷落。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医院医疗器材、工厂的机械设备、国外的衣着风格等,我们在享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忘本,而是做到兼容并蓄。
2 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成为全国各项事业的重心,如此单一的发展经济,导致我们相对地忽视了保护和延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出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实情结合起来,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动乱”时期,教条主义照搬照抄毛泽东思想,拒绝吸收和借鉴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西方的先进文化一律定义为资产阶级,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律定义为封建迷信来加以批判,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文化生活只剩下了标语、口号等“红色”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美感和技法,无不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与汉字文化的精髓。同时我国的书法受到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喜爱,目前日本的书法从普及率、书法成就、装裱质量等都慢慢地超过了书法艺术的鼻祖——中国。在日本,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学习书法,全日本大约有100万左右的人能称得上书法家、能独自办个展和出作品集。虽说现在电脑普及,但是日本仍然继承着书法的传统,大臣们在签署国家文书或是在正式的场合签名,基本上都是用毛笔,因为他们认为用毛笔签字,是个人素养的重要展现方式。而且每到元旦,日本的男女老少要到寺院和神社写毛笔字,写完之后合掌朗诵,最后供奉到殿堂上,才算了却一年开头的心愿。书法教育的普及和重视,也是日本得以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中小学都有开设书法课,除此之外,日本还开设了许多书法兴趣班,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培养兴趣的机会。由此可见,脱离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 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走向了富裕的道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观的下降,并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
早在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关切和尊重,佛教所提出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思想也体现出了人道观念,他与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有一致之处。道家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人的活动应该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这些学派其实是在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来达到自然和人的平衡。但是近年来新闻不断暴露出了各种丑恶现象,贪官腐败的不良风气也在滋长蔓延。其次是人们贪婪的向自然界索取,导致空气、水等生存必需品遭到污染和破坏。无良商贩乱用化学添加剂,食品安全成了隐患,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遭到威胁。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要考虑全局,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理应牢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道德。
二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闪烁着它耀眼的光彩。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保护、重视、学习、设计等多方面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1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学习,并进行合理传播和支持。
首先,我们要去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多去了解它。其次,媒体应该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加大对它的了解。社会和国家政策上应该多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给兴趣爱好者。国家应该通过奖励基金等形式,鼓励更多人去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中国许多的传统文化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易于普通百姓所接受。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诵读国学经典、汉服秀表演等活动使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生活,吸引了许多爱好者,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面对外来文化,国学热引发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此外,伦理道德、传统艺术文化如戏曲、书法等教育激起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理诉求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 科技的繁荣,使我们处在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各种信息层见叠出,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当受到各方文化的影响时我们要坚持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思想,把传统文化记在心间,解决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西方的婚礼仪式目前也在中国广泛流行,西方白色的圣洁和庄严与中国红的喜气洋洋形成对比,中国是拜天地,拜高堂等习俗,而国外则是教堂式的婚礼,牧师致词、新人宣誓等,和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给中国的年轻男女带来了新的体验。与此同时,中式婚礼的热度也在不断上涨,在外来文化涌入的同时,复兴中式婚礼给消费者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回归。在我们追逐西方文化的新鲜感时不要忘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3 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是有生命力的设计,用设计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借用先人的思想来与当代的设计相联结,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另外我们利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从中抽取形态、色彩等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延续其精神,传达其神韵。
早在墨子的时代,他就提出“利天下”的思想,传达出了设计应该为平民百姓服务的宗旨,因为在那个时期,许多设计都是为权贵设计、为礼制设计,所以在《墨子.节用》里,他详细列举了各种有利于百姓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等。由此可以看出,墨子的设计服务对象是百姓,而且他的关注点落到的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常中。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虽然他们都是反设计的,但是他们所提倡的精神让后人得到启发。道家主张“法自然”的观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人引申为回归自然、顺其自然,让事物如期本然地发生。比如在农业社会,用竹子和木头做家具,用陶土做的容器等。道家的思想对我们的设计有所启发,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设计的源便可追溯到道家的“法自然”,在绿色设计所倡导的人类一切的活动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与“法自然”相得映彰。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结合。“京”字中国印,以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形式出现,它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方式之一,并且至今仍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并且代表社会诚信的方式。选用的红色是整个标志的主色调,红色向来是象征着中国的标志性的颜色。会徽的字体采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汉简中的神韵有机地融合到“BEIJING 2008”字体之中,简练、舒畅,与会微图形和奥运五环很自然地融为了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民族才能闪耀出独特的魅力。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的手法开发和保护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