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摘要] 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频发,校园危机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燕山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可将危机管理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划分,通过每阶段的制度化建设构建一个完整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以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制度构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32-02
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频发,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众多校园危机事件背后,除了师生危机意识有待提高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危机事件发生时,出现师生手足无措的慌乱局面。如何构建完善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积极预防并有效控制危机事件发生,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组织体系缺失,综合协调能力较弱
当前,高校危机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组织,如燕山大学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除相关校领导外,主要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这些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存在先天不足,如在人员构成和工作内容上不具有延续性,对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有效开展研究,不利于危机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校园危机处理需要校内外各机构的紧密协作,非常设的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能力较弱,往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临时协调,危机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二)“重事中处置、轻事前预防和事后恢复”,管理方式落后
高校管理者将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危机应对方面,而在危机预防阶段,尽管各高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危机管理预案,如燕山大学制定有《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6个子预案,但预案大多没有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新情况出现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预防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危机实践教育和模拟演习,如燕山大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培训和火灾演练等,但围绕预案进行系统模拟演习却很少,导致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很难得到有效验证。在危机事后恢复阶段,由于大多数高校缺乏心理干预的专门机构、专业队伍及相应的硬件保障,难以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干预,使受危机事件影响的师生尽快摆脱心理阴影。
(三)信息沟通不畅,媒体作用没能很好发挥
危机发生时,学校要尊重师生的知情权,通过一定方式迅速、主动、全面地告知师生已发生的情况和危害程度。但有些高校仍然奉行“外松内紧”的策略,隐瞒、缓报甚至谎报,可能延误了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会引发学校和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同时,还有些高校管理者没有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惧怕”媒体,导致借助媒体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
二、构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将危机管理划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复原)三阶段,通过每阶段的制度化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以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防“危”杜渐: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事前预防机制
1.建立效能化的危机管理组织机制
组建常设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任一把手,成员由校长、副校长和有关危机管理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进行决策和制定总体预案;委员会下设执行机构和总的协调调度机构——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将委员会的决策落实到相关功能部门和院系,办公室应有专职工作人员;整合全校资源,成立危机管理职能部门,如医护组、宣传组、保安组、后勤保障组、心理辅导组等,接受危机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调度;各学院、班级相应建立危机管理小组,与学校危机管理委员会形成条状管理关系,共同构建高效能的危机管理组织机制。
2.建立规范化的危机预案管理机制
高校应在现有危机管理总预案基础上分门别类制定好子预案,明确各预案所涉及的部门职责及工作内容。如燕山大学正修订完善各类子预案,准备汇编成册,发给每位师生,以便有效指导师生在不同危机发生时,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同时,各高校责任部门如危机管理办公室,要加强研究,可定期召开研讨会或预案修订会议,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正和完善预案。
3.建立常态化的模拟演练机制
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危机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公共危机课程教学模块,二是个人危机课程教学模块。同时,学校要拟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模式,安排师生定期加以演练,以检验危机管理职能部门和师生的反应能力以及预案是否完善等。
(二)临“危”不惧: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事中应对机制
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危机一旦爆发,校园危机管理领导机构应当按照危机类别相应启动应急预案,正确判断事务性质,制定详细具体的危机处理计划。在应急指挥方面,纵向上,校园危机管理委员会把决策和信息传递给学院危机管理小组,再由学院危机管理小组传达到班级危机管理小组。横向上,医护组、宣传组、保安组、后勤保障组、心理辅导组等统一听从学校危机管理办公室的调度,各职能部门迅速投入到危机管理过程中,通力配合应对危机事件。
2.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发生时,除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外,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校广播台等大众传媒,及时告知师生、家属和家长发生了什么事、应该做些什么事,要尽最大努力稳定局面。同时,危机管理办公室必须及时掌握与危机情境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单位。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必须让新闻媒体获得客观的、及时的信息,并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以避免小道消息、假消息到处传播。
3.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一是建立心理危机的提前预防与教育机制。如燕山大学每年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二是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如燕山大学组建“阳光服务站”,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宿舍,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的有效性;三是科学制定干预流程,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四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后即康复后的跟踪关注。当心理危机过后,要对当事人和其周围人进行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转“危”为安: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事后恢复机制
(一)建立危机后的恢复机制
危机过后,要尽快消除危机所造成的损害,恢复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危机恢复对象根据目标不同,可以是校舍的重建、师生的心理状况、家校的关系、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不同方面,但完整的恢复工作,还应包括学校名誉及社会信任度的恢复。如危机事件的责任归于高校,高校应当勇担责任,利用传媒力量向社会公众承认错误并给出合理的解释,让社会大众看到学校的诚意,并及时向媒体和社会报道危机事件处理的进展以及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重树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二)建立危机责任追究机制
高校危机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一是明确危机管理责任制。责任明确是追究责任的前提,为此既要明确在危机不同阶段各职能部门及教职工的职责范围和应采取的措施,又要明确部门和个人因过失造成重大损失后所应承担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危机发生时,如果由于相关责任人没有履行职责,使危机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或造成了危机事件进一步扩大,可借鉴其他工作中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建立危机评估总结机制
危机平息后,高校危机管理机构应做好危机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一是要对危机的性质、危机的诱因、危机演变过程、危机管理过程、危机后处理等内容进行评估,完善危机管理预案。同时,要针对其他可能发生的或潜在的危机进行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其次,危机过后,学校应及时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起完备的危机处理档案,这样做既可以为学校应对今后其他危机积累完整的资料和全面的经验,做到有据可查,也有助于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促使高校危机管理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郭沛.我国高校危机教育与大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19-21.
[2]张玉华.阳光服务站—以宿舍为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大江周刊,2013,(8):75-76.
[责任编辑:雷艳]
[关键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制度构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32-02
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频发,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众多校园危机事件背后,除了师生危机意识有待提高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危机事件发生时,出现师生手足无措的慌乱局面。如何构建完善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积极预防并有效控制危机事件发生,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组织体系缺失,综合协调能力较弱
当前,高校危机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组织,如燕山大学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除相关校领导外,主要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这些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存在先天不足,如在人员构成和工作内容上不具有延续性,对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有效开展研究,不利于危机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校园危机处理需要校内外各机构的紧密协作,非常设的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能力较弱,往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临时协调,危机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二)“重事中处置、轻事前预防和事后恢复”,管理方式落后
高校管理者将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危机应对方面,而在危机预防阶段,尽管各高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危机管理预案,如燕山大学制定有《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6个子预案,但预案大多没有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新情况出现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预防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危机实践教育和模拟演习,如燕山大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培训和火灾演练等,但围绕预案进行系统模拟演习却很少,导致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很难得到有效验证。在危机事后恢复阶段,由于大多数高校缺乏心理干预的专门机构、专业队伍及相应的硬件保障,难以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干预,使受危机事件影响的师生尽快摆脱心理阴影。
(三)信息沟通不畅,媒体作用没能很好发挥
危机发生时,学校要尊重师生的知情权,通过一定方式迅速、主动、全面地告知师生已发生的情况和危害程度。但有些高校仍然奉行“外松内紧”的策略,隐瞒、缓报甚至谎报,可能延误了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会引发学校和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同时,还有些高校管理者没有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惧怕”媒体,导致借助媒体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发挥。
二、构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将危机管理划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复原)三阶段,通过每阶段的制度化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以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防“危”杜渐: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事前预防机制
1.建立效能化的危机管理组织机制
组建常设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任一把手,成员由校长、副校长和有关危机管理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进行决策和制定总体预案;委员会下设执行机构和总的协调调度机构——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将委员会的决策落实到相关功能部门和院系,办公室应有专职工作人员;整合全校资源,成立危机管理职能部门,如医护组、宣传组、保安组、后勤保障组、心理辅导组等,接受危机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调度;各学院、班级相应建立危机管理小组,与学校危机管理委员会形成条状管理关系,共同构建高效能的危机管理组织机制。
2.建立规范化的危机预案管理机制
高校应在现有危机管理总预案基础上分门别类制定好子预案,明确各预案所涉及的部门职责及工作内容。如燕山大学正修订完善各类子预案,准备汇编成册,发给每位师生,以便有效指导师生在不同危机发生时,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同时,各高校责任部门如危机管理办公室,要加强研究,可定期召开研讨会或预案修订会议,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正和完善预案。
3.建立常态化的模拟演练机制
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危机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公共危机课程教学模块,二是个人危机课程教学模块。同时,学校要拟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模式,安排师生定期加以演练,以检验危机管理职能部门和师生的反应能力以及预案是否完善等。
(二)临“危”不惧: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事中应对机制
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危机一旦爆发,校园危机管理领导机构应当按照危机类别相应启动应急预案,正确判断事务性质,制定详细具体的危机处理计划。在应急指挥方面,纵向上,校园危机管理委员会把决策和信息传递给学院危机管理小组,再由学院危机管理小组传达到班级危机管理小组。横向上,医护组、宣传组、保安组、后勤保障组、心理辅导组等统一听从学校危机管理办公室的调度,各职能部门迅速投入到危机管理过程中,通力配合应对危机事件。
2.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发生时,除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外,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校广播台等大众传媒,及时告知师生、家属和家长发生了什么事、应该做些什么事,要尽最大努力稳定局面。同时,危机管理办公室必须及时掌握与危机情境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单位。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必须让新闻媒体获得客观的、及时的信息,并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以避免小道消息、假消息到处传播。
3.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一是建立心理危机的提前预防与教育机制。如燕山大学每年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二是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如燕山大学组建“阳光服务站”,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宿舍,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的有效性;三是科学制定干预流程,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四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后即康复后的跟踪关注。当心理危机过后,要对当事人和其周围人进行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转“危”为安:构建校园危机管理事后恢复机制
(一)建立危机后的恢复机制
危机过后,要尽快消除危机所造成的损害,恢复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危机恢复对象根据目标不同,可以是校舍的重建、师生的心理状况、家校的关系、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不同方面,但完整的恢复工作,还应包括学校名誉及社会信任度的恢复。如危机事件的责任归于高校,高校应当勇担责任,利用传媒力量向社会公众承认错误并给出合理的解释,让社会大众看到学校的诚意,并及时向媒体和社会报道危机事件处理的进展以及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重树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二)建立危机责任追究机制
高校危机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一是明确危机管理责任制。责任明确是追究责任的前提,为此既要明确在危机不同阶段各职能部门及教职工的职责范围和应采取的措施,又要明确部门和个人因过失造成重大损失后所应承担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危机发生时,如果由于相关责任人没有履行职责,使危机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或造成了危机事件进一步扩大,可借鉴其他工作中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建立危机评估总结机制
危机平息后,高校危机管理机构应做好危机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一是要对危机的性质、危机的诱因、危机演变过程、危机管理过程、危机后处理等内容进行评估,完善危机管理预案。同时,要针对其他可能发生的或潜在的危机进行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其次,危机过后,学校应及时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起完备的危机处理档案,这样做既可以为学校应对今后其他危机积累完整的资料和全面的经验,做到有据可查,也有助于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促使高校危机管理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郭沛.我国高校危机教育与大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19-21.
[2]张玉华.阳光服务站—以宿舍为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大江周刊,2013,(8):75-76.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