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绘画投射技术基本理论及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陈薪屹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巴克的“房-树-人”(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联想,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或其他内容可以反映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咨询师可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的特征,以及图画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等,对所画的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儿童解决在情感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关键词〕绘画;投射技术;房子-树-人;儿童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11-03
一、理论背景
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的观念深入人心。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应运而生。为了评估人格,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文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投射测验,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投射的方法不仅包括绘画,还包括句子完成测验、图片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词汇联想测验等。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各测验的目的等来进行分类。在临床心理学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类型:以智力测验为目的的“画人测验”;以获得有关人格特点方面信息为目的的测验——考克(Koch·K)的“画树测验”、巴克(Buck·J)的“房—树—人测验”;以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病理等方面问题为目的的“ 家庭活动画测验”;为了了解视觉运动功能、脑功能状态的“本德格式塔测验”;以了解潜意识人格问题为目的的“景物结构化测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克(Buck,1948,1966)的“房—树—人”(House-Tree-
Person,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巴克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了HTP测验,后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并加以推广应用。这项测验是作为智力测验的辅助工具开发出来的,任务是画出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因为这三个物体为每一个儿童所熟悉,包括年龄很小的儿童,而且这三样东西可以诱发儿童的联想,并可能将联想投射到绘画上。巴克曾说:HTP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的联想和无意识的联想,儿童画出的人、房子和树或其他内容可以反映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咨询师可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的特征以及画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对所画的形象进行评价。乔莱斯(Jolles,1964)对房—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描述。哈姆尔(Hammer,1971)把房—树—人的技术应用在临床中。
考皮茨(Koppitz,1968)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评分体系。她认为:“儿童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因此儿童画的人就成为内部自我及个人态度的肖像。”她还使用图画作为投射任务探查儿童绘画中所表现的情感问题的特征,她把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更注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和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人物的看法以及儿童对问题冲突的态度。考皮茨的思想代表一种更为“注重现实”的观点,在分析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情绪因素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儿童当前的心态和感受。柏恩斯和考夫曼(Burns&
Kaufman,1970,1972)发展了动态家庭图,要求绘画者表现“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以增强图画的动态性,由此可得到更多家庭成员互动的信息。
对绘画的解释系统有很多,大致有:1.巴克的解释系统。有质的解释,也有量的分析。2.乔莱斯(Jolles,1971)的解释系统。乔蒂斯简化了巴克的解释系统,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学,善长运用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绘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3.汉默(E.F.H,1958)的“象征解释”系统。他认为房子是唤起与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有关的情感的居所,对儿童而言,自我与双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会显示出来;对成人,则可能反映当前主要的环境背景及与配偶关系的质量。4.本斯(Bums,R.C。1987)的房—树—人动力绘画评分系统。通过分析被试表现在绘画中的风格、方式、行为,了解其情感、自我概念、与他人的关系等特征。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大多数治疗技巧是针对成年人相对稳定的结构化人格和自我而形成的,而儿童的人格还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自我意识不成熟,认知能力较低,焦虑很容易被激发。儿童倾向于用直接的行动和游戏来外显他的愉快、焦虑、混乱等,而绘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通过绘画,能表达出他们用语言无法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研究者基于这种观点,设计出绘画投射测验。绘画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让儿童表达出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实际上,大部分心理医生并不是利用儿童画进行诊断,而是利用儿童绘画进行治疗,他们认为儿童画是一种交流的手段,而不是专用来评价、诊断或评估儿童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儿童绘画本身并不是一种诊断或评价方法,而是一种活动形式;这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能使儿童把自己的某些经历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二、操作综述
“房—树—人”绘画测验操作使用的白纸一般有两种规格,一是巴克介绍用的4张约20×22厘米的白纸,其中3张分别印有“房”、“树”、“人”三词;二是更多人使用的标准的22×28厘米的白纸。这两种不同规格的白纸使用起来效果是一样的,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学者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三次描绘三张图形对被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于是将房子、树、人三项合画于一张纸之中,不仅能大大减轻被测者的负担,扩大测验对象,提高成功率,而且能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这就是统合型HIP测验(Synthetic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 )。
在测验中,主试首先要求被试画房子:“请拿起一枝铅笔,请你尽可能画一幅房子的好画给我。你可以画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房子;而且,只要你愿意,你随便画多久都可以。要尽可能画一所好房子。”后面关于“树”、“人”的指导语与此相同。主试应当注意每一幅画完成的时间。
完成这些画后,主试必须就一系列问题对被试进行询问。如:
房子有几层楼?它是木房、砖房或其他?它是你自己家的房子吗?在画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的房子?你想自己拥有这房子吗?为什么?......
这树是什么种类?树大概多大了?树活着吗?这是一棵健康的树吗?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这是一棵强壮的树吗?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这棵树使你记起谁?为什么?.......
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孩或女孩)?他多大年龄?他是谁?他是朋友、亲戚,还是其他人?在你画图时你想起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哪里?他在想什么?这个人给你什么印象?这个人快乐吗……
按巴克的说法,这些问题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化的问题,而是用来作为一种刺激,进一步揭示被试的情绪反应。通过这些询问,让被试有机会去“定义、描述、解释其画出的物体和他的环境”。
根据伯斯(Robert,1987)的观点,房屋代表我们的生命实体,树象征着生命的能量、能量水平和能量的方向,人代表着自我形象。因此,对整幅图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整体上的分析。画的主要故事是什么?对画面的感觉,包括其画面的大小、笔画的力度、构图、颜色等。
二是看房屋。色调如何?开放还是封闭?房屋是稳定还是摇摇欲坠?豪华还是简朴?
三是看人。这人正在做什么事情?画中人物的主要情绪?强调的部位和缺漏的部位?人物之间互动怎样?
四是看树。这棵树的生命力如何?树冠、树枝、树叶、树干、树根分别有什么特点?是否有果实?是否有小动物?
五是看房、树、人三者之间的距离。三者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怎样?三者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哪个最大或最小?人与树、房有互动吗?
六是看有没有附加物。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作动态分析,也可以单就某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例一:
画面中的房屋在画的上部,缺少应有的地基即安全感。门是关着的,与外界交流少。屋顶是尖型的,表明作画者内心有一定的冲突。许多研究者给予烟囱多种象征意义。此画面没有烟囱,作画者可能缺少家的温暖。最值得关注的是房屋里的两个人:家长正在用棒子教训小孩,房屋的侧面窗户下画了一个骷髅,还有骨头堆成的两把叉,表明作画者正处在较严重的情绪冲突中。
例二:
树冠和树枝优美、比例恰当,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与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干上的疤痕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标志。图中的树占据了整个图画,树冠很大,表明作者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豪感。树上的果实多少大小代表成就欲望、希望目标等。这棵树上没有果实,说明绘画者尚未设立可实现的目标。
例三:
人物画中女性特色明显。画中出现全身且有脚,说明绘画者自我意识清楚、自我整合良好。人物眼睛很大,强调通过眼睛来获得外界信息,用感性的方式来了解世界。肩膀较方,表示肩负责任,或争强好胜。但画面中四肢显得不成比例,手部腿部不明显。手是用来制造工具、掌握工具的重要部位,手最基本的含义是代表行动力、做事情的决心,腿和脚最基本的含义是表示踏实和稳定。联系例二的“树型图”我们看出这是一位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但行动力不够的女生。
例四:
在绘画早期投射测验中,最具影响的要算玛考文的个体在人物画中内在心理的投射研究。她认为画人表现了绘画者的冲突特征、防御机制、神经症以及病理学特征。她为画出的人物的各个部位(比如纽扣、口袋、烟斗等)以及画面的其他细节赋予了图画特定的象征意义。
树冠的线条为直线,代表自信、果断或固执;树冠往一边倒,表明绘画者有一定的压力。
人物画中,人物脖子稍长、细,表明作者有一定的依赖性,有出人头地的愿望;无手,表明行动力不够。人物的显著特征是肚子大、向外突出,儿童画在某方面突出有多方面结论,疾病、欲望、创伤皆有可能。罗恩菲尔德发现,如果儿童对人物形象的某一部位不断夸大或歪曲,往往是因为儿童的此部位不正常或有障碍。
三、操作反思
房—树—人(HTP)绘画投射测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有助于人们了解被测者深层的动机、情绪和性格倾向等,从而提高心理诊断的效果和准确度。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还可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此外还是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甚至可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房—树—人投射测试最初的研究是放在儿童身上的。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既充满魅力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它的独特性就在于绘画中所蕴含的儿童的思想与活动,会受到年龄、社会背景以及儿童绘画情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只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多维特征并尊重每一个儿童在绘画中表现的独特性,就可以加快对儿童思想、情感和观念的探索。通过案例辅导,笔者感到恰当地运用“房—树—人”图,并认真分析儿童的表现,将有助于心理辅导者探究儿童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范围内的情感体验,有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儿童画为我们理解儿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绘画的投射性测验尽管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信度方面的问题而遭到质疑,局限性、不足之处仍然不少,不少认识仅限于临床观察经验。临床心理专家指出,绘画技术应用起来很便捷,但对其的解释应该谨慎:一是由专业人员来解释;二是对作画者本人的解读很重要。只凭书本上的标准就去给别人测验、解释,是一种不专业、不严肃的做法,对当事人的帮助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无益而有害的。最后要说的是,图画中所显现出的分析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幅画都是动态的,把单独的元素抽取出来进行解释,很容易犯错误。
总之,房—树—人(HTP)测验由于它的直观、简捷、易于操作而被很多心理学家应用于临床,在心理诊断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并不断发展完善,尤其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cathy A ,Malchiodi 李,刘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严文华.心理画外音.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3]【美】Morton chethik著,高桦、闵容译.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动力学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平山小学)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