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主流体系及新动向

    廖友国 林秀钦

    〔摘要〕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体系发展迅速。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与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史上的主要模式,是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体系。伴随着心理学中新近的两大思潮,即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心理学中的渗透以及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且较有影响力的叙事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治疗等新兴的理论学派。综观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折衷整合是发展的总趋向。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主流体系;新动向;折衷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08-03

    心理咨询与治疗一直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学诞生一百多年来,心理咨询与治疗在自身理论体系的创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谓学派林立、百家争鸣。1959年哈珀报告了36种心理治疗体系,到了1976年,帕洛夫发现共有130余种疗法,同时,卡拉瑟发现有多达4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学派。发展势头可见一斑。当然,许多学派之间存在着交集,在其理论基础上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虽然不同治疗体系间的疗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遵循的理论模式却相对集中,因为具体疗法与理论模式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总体而言,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与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同时,与心理学中新近的后现代主义以及积极心理学两大思潮相伴随的叙事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治疗也是当代广受关注的两大体系。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传统四大理论体系

    1.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的体系最早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防御机制以及一整套心理治疗技术。弗氏认为,意识只不过是人类心理结构的冰山一角,在意识之下,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难以为人们觉察的深层结构——无意识。无意识正是弗氏理论的一个核心。无意识的内容包含着大量与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的观念或经验,最主要的是性欲望和攻击欲望,因其与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不相容而受到压制,不被允许自由进入意识。位于人格结构底层、作为心理发展动力的本我在性质上就是无意识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神经症等心理症结是现实的自我与各种本能欲望、理想的超我(社会道德与伦理规范)之间冲突妥协的产物。他十分重视性本能在心理问题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心理症状是生活中所不能满足的欲望(尤其是性欲)的代替满足。来访者意识不到的过去或幼年时期被压抑的无意识中的各种痛苦经验(大多与性有关),对心理障碍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弗氏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正是他的理论为人们所诟病之处。到了后期,一些新精神分析理论家,如艾里克森、霍妮、沙利文等人,则对弗氏的泛性论主张进行了一些修正,更加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心理问题形成中的作用。

    既然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是源于不被意识到的心灵深处的冲突,那么,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根本方法就是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从无意识中挖掘出真正的心理病源。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工作就是使来访者将自身无意识的经验意识化,唤起并重新体验早期的创伤,从而达到解除压抑、康复心灵并使人格趋向成熟的目的。自由联想、催眠、梦的分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及解释等都是精神分析学派常用的治疗技术。

    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治疗学派。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按照行为主义者的理解,人格可以被视为个体成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个体的适应与非适应行为都是学习而来的,与此同时,这些行为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的,这正是实施行为疗法的前提。行为主义者坚信,个体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因素对特定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强化、惩罚、泛化、分化、模仿、消退等都是个体行为塑造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的行为矫正方法与策略。

    行为疗法的显著特征是强调以行为为中心,把治疗与矫正的目标放在非适应行为本身,并没有去探寻症状背后的深层原因。由于坚持非适应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且导致这种学习的关键因素存在于外在环境之中,因此,行为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视环境因素等外在变量的作用,重点工作是分析哪些外部条件导致了非适应行为以及考虑怎样重新安排各种外部条件来消除非适应行为,建立特定的预期行为。

    行为疗法一般包括五个步骤:非适应行为的发生情境及其功能分析;非适应行为的量化与标定;矫正目标的制定;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监测、调整计划;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行为疗法注重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描述,对各个操作程序有严格的规定与要求,并且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定。治疗过程中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厌恶疗法等。

    3.认知行为疗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行为治疗中出现了一支新的力量——认知行为疗法,近年来,该流派发展迅速。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该学派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假定在于,认知是引起个体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应当从调整个体的认知入手。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贝克的认知疗法、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格拉塞的现实疗法等多个体系。其中,又以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最有代表性。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人对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都受制于认知,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ABC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B(beliefs)代表信念,C(consequences)代表在A之后个体出现的认知、情绪与行为结果。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是A直接引起了C,但艾利斯指出,通常在A与C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B。也就是说,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情的信念、看法,才直接引起了相应的反应。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与思维,如糟糕可怕化、不能忍受、过度概括与自我贬低等。正是不合理的认知因素导致了个体的心理问题。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治疗原理是通过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问难D(disputing),一旦解决了认知上的问题,情绪与行为困扰也就减轻或解除了,从而达到一种新的情绪和行为后效E(effects)。因此,在具体咨询过程中,艾利斯把相关因素及咨询程序归纳为ABCDE。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检查与识别非理性信念和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与非理性信念辩论,认识它们的不合理之处与危害,从而自动放弃。具体的策略包括质疑、辨析、理性—情绪想象、认知家庭作业等。

    4.当事人中心疗法。由罗杰斯开创的当事人中心疗法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它的一些重要思想,如人本倾向、强调咨访关系等,已经为许多其他的治疗体系所吸收。罗杰斯对人性持积极看法,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是建设性的,具有向善的潜能,一个健全的人,应当是能够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认为,心理障碍的根源在于个体对经验的歪曲与否认、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与失调。心理障碍导致个体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心理机能,阻碍了个体的成长。

    当事人中心疗法强调心理咨询与治疗要以发挥人的潜能为宗旨。在具体治疗中,以来访者为主导,治疗的焦点在于个人,而不是问题,在于帮助个人成长,而不是解决一个特殊的问题。罗杰斯认为,如果个人能够统整地,以更自主、更负责和更有系统的方法去处理当前问题,则将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将来遇到的新问题。因此,治疗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就是要为来访者创造恰当的气氛和环境,遵循非指导性原则,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向着更接近自我经验和体验的方向发展。

    罗杰斯强调,要保证治疗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治疗者要完全地投入到关系中去,表现出真诚、无条件的关注、共情等,只有这样,咨访双方才可能建立起发自内心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当事人才能在由这种崭新的咨询关系提供的安全、信任的心理气氛下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在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技巧就是积极倾听、鼓励、对模糊之处的澄清以及对当事人情感的反应等。

    二、当代重要心理学思潮背景下的理论新动向

    1.叙事疗法。以“去中心”与“多元化”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趋向,渗入到心理学领域,对科学主义心理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也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并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咨询治疗体系。目前看来,叙事治疗成为了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叙事心理治疗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创始人和代表者是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大卫·爱普斯顿。叙事心理治疗是后现代心理学的自我观、人性观、心理观与话语观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的反映。叙事,可理解为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故事。人活着就是在讲故事,叙事是人的生活方式,人总是透过故事来看周围的一切,通过叙事来探索世界的意义。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的意义系统或个体实践与社会的主流叙事之间存在矛盾。叙事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帮助当事人认识到社会主流叙事实质上是话语权力运作的结果,并非“真理”,从而摆脱主流叙事的羁绊。

    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不是客观现实的图画,并非真实客观地描述和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它不是指称现实,而是建构现实。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来访者在叙述自己经历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的,人们不可能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发现其所代表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只能去认识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义和世界。心理问题是语言建构的产物,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语言而使问题消解。“问题”是一种叙事,并非客观实在,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和评价,叙事治疗师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性事件,而是把来访者的叙事看成关键,通过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帮助来访者找出其遗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故事,改变来访者的叙事从而重建起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问题外化、反观自我、故事重述是叙事心理治疗的三项重要技术与策略。

    2.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领域的一股重要思潮,它强调对人类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关注,影响力日甚,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严格说来,积极心理治疗作为一个治疗流派,要早于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但从事实来看,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治疗都集中于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的殊途同归。积极心理治疗的原理同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是相契合的。同时,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与格拉塞的现实疗法对积极心理治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长期以来只关注来访者问题的大多数心理治疗理论不同,积极心理治疗把注意力集中在来访者自身的各种能力上。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个预设是:来访者同时既有患病的能力也有健康的能力,治疗者的任务是激发和巩固来访者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消除来访者的症状。人人都具有两种基本能力: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这两种基本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分化为每个人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果,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的立足点就在于激发来访者的这两种积极的基本能力。

    积极心理治疗主要以跨文化的方法来对有关的心理问题作出积极解释,从而使被治疗者能感受到自己古怪行为的合理化、正常化的一面。同时,它认为人之所以产生消极心理,主要是因为人在积极发展各种心理保护模式从而降低自己受到更多伤害的可能性。它经常使用积极情感来消解人的消极情感,或者在被治疗者的消极情感中寻找积极的成分,并通过这些积极情感形成的个人长久资源来使被治疗者得到自我恢复和自我实现。积极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包括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场合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和扩大目标阶段等五个阶段在内的主导疗法和借助东方寓言及神话的讲故事形式的辅助疗法等。

    三、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折衷整合的总趋向

    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颇与弱点,比如,精神分析疗法费时长、费用高,疗效不稳定;行为疗法过于重视外显行为的矫正,忽视了内在深层的原因,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理性—情绪疗法中所要纠正的非理性信念的特征显然不具有文化普适性;人本主义的疗法旨在让人回归本性,完全遵从个人意愿与选择,有鼓吹个人至上的嫌疑,且其倡导的原则存在许多操作上的难题;积极心理治疗对心理问题的跨文化解释能否取得实在的治疗成效也受到了质疑。

    正是由于各家理论的相应缺陷,才导致了各流派之间的相互批评与对峙,造成了长久以来学派之间纷争不断的局面。不过,随着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任何一种学派和疗法都不可能解决人类所有类型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心理问题可能更适合于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各派之间开始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比如,积极心理治疗采用的就是多种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模式;理性—情绪疗法主张“有效即可用”的原则,综合采用认知、情绪和行动定向的治疗策略;整合优化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及人本主义流派的理论以及完形治疗学、催眠疗法和家庭疗法的NLP简快心理疗法,等等。概括起来,折衷整合取向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技术的折衷,以一种基本理论为框架,吸收和融合其他学派的技术和方法;二是综合的折衷,把两个或更多的理论体系进行整合,或者根据咨询治疗中的一些共同因素整合各种理论和方法;三是非理论的折衷,不倾向于某一理论,而是根据来访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技术。

    在越来越多新近出现的理论本身走向折衷整合的同时,持折衷取向理论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也越来越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史密斯对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分会及咨询心理分会的400多名成员的理论取向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倾向于折衷取向理论的最多,约占41%,居于其后的分别是单纯的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当事人中心理论和行为理论。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折衷整合趋向愈加明朗化,折衷整合是未来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体系的主导。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孔德生,付桂芳等.折衷整合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术交流,2003(1):149~153.

    (本文不同意网上传播。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