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hotoshop的海南黎锦图案元素提取技术研究
周玉萍+冯杰+胡小蕾+陈林川
摘要:黎锦是黎族人民的织锦,黎锦图案是织绣在黎锦上的图案,代表了黎族人民的文化和历史。对黎锦图案的研究是拯救与传承黎锦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该文使用Photoshop CS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针对黎锦图案进行图案元素提取、变形和重构的技术处理,得出不同的黎锦图案元素。研究主要运用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图像截图、抠图、自由变换、色相、亮度、对比度、RGB颜色调整等技术,经过一系列处理过程,得出了新的图案元素。
关键词:黎锦图案;Photoshop;图案元素;提取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222-03
Abstract: Li brocade is the li national brocade. Li brocade patterns is weaving and embroidery on Li brocade patterns. The patterns represents the Li people's cul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Li brocade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saving and inheriting Li brocade culture. This paper use Photoshop CS3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e design elements li brocade patterns are extracted, de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ing,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different Li Jin design elements. The research mainly use the Photoshop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of image capture, cutout, free transform, hue, brightness, contrast, RGB color adjustment, such as technology, through a series of process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w design elements.
Key words: Li brocade patterns; Photoshop; Design elements; Extraction technology
1 研究黎锦图案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黎锦作为海南岛黎族人民的传统的织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黎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棉纺织品,是黎族人民文化内涵体现,黎锦图案是黎族妇女在根据他们在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感创造出来的,又因为黎族人民并没有自己的文字,黎锦图案的研究对于了解黎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历史有着重要性,黎锦包括筒裙、床单、被子等,颜色亮丽,多姿多彩,既有民族装饰的风味又表现出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
尽管黎锦对于黎族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人却不知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导致了黎锦越来越稀少,黎锦的存在越来越显得珍贵。黎锦的使用和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使黎锦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具有传统特色的黎锦图案的基因提取出来,结合现代元素,经过处理和加工,生成新的图案,将黎锦图案更广泛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黎锦图案
黎锦图案是黎族妇女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经过处理、加工和实现将其织在布上,形成一幅幅图案,在海南黎族文化中较为特色,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黎锦图案中各方言的图案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生活习俗、宗教、教育、文化等,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黎族人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经过加工和处理构成了多姿多彩、造型独特的黎锦图案。黎族没有文字,图案显示出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对于黎族先民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将其划分为五大方言图案:哈方言图案、赛方言图案、杞方言图案、润方言图案、美孚方言图案[1]。
黎锦图案多种多样,而多样的图案来源于生活,黎族人民把对大自然的热爱、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健康长寿的身体的美好的向往都织在了黎锦图案上面。黎锦图案可分为人形纹、植物纹、动物纹、器物纹、几何形纹样及由汉字组成的图案[2]。黎锦图案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红、黄、绿、白等几种[3]。其中黑色或者深蓝为主色调,其他几种为辅助色彩,色彩的颜色也有深浅区别。
根据黎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黎族人民的辛苦耐劳以及智慧,显示了黎族人民的创新才能和高超的织锦技术,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也映射了黎锦棉纺织技术在当时占有着重大的历史地位[4]。
3 黎锦图案数字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黎锦图案越来越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黎锦图案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需要走向数字化、媒体化的道路。黎族黎锦图案从古至今一直靠的是祖祖辈辈之间的口耳相传而传承下来的。早期,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阻碍了技术的传承。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研究出了在计算机上通过使用黎锦图案的编排模板的方法,到达对黎锦图案实行编织的效果,逐步走向了数字化和媒体化。多媒体技术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黎锦图案清晰立体,仿若真物于眼前,提高了可观赏性[5]。相信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黎锦图案和计算机技术的相结合,一定会制作出更方便、更清晰、更美丽的黎锦图案。
3.1 Photoshop CS3对黎锦图案数字化
研究并处理黎锦图案的技术有多种,运用Adobe 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技术,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Photoshop CS3的功能完善,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它可以对图像进行修饰、编辑,变形以及对图像的色彩处理,另外还有绘图和输出功能等。它支持几乎所有的图像格式和色彩模式,能够同时进行多层的处理,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变形,颜色的调整,图像的各种特效以及图像的修饰等。利用Photoshop CS3可以对收集到的原始黎锦图案进行处理:如图案抠图、颜色调整、图案锐化等技术处理。
3.2图像元素的提取
图片元素提取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魔术棒抠图法、套索工具抠图法、蒙版抠图法、路径抠图法、通道抠图法等方法[6],每一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中的图像的元素的提取主要采取的是魔术棒抠图法。首先打开图片,用魔法棒或者套索工具点击在要提取的图像的地方,通过对已有选取的相加、减的选区从而改变图像的选取区域,最后得出新的图像。黎锦图案元素的提取用的就是此方法。原始图像与提取后的主要图案元素如图1所示。
4 图像颜色的调整
为了使图像变得绚丽多彩,我们需要调整图像的颜色,而图像颜色的调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填充图案颜色的方法,填充图案的颜色时,可使用油漆桶工具,再利用吸管工具即可填充需要的颜色,也可以将生成的图案元素改变颜色,其方法可以通过“图像/调整”,选择色阶、色相/饱和度等方法[7]。改变菜单栏图像/调整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对图像的颜色做出相应的调整。单击“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弹出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在色调、饱和度、亮度的下面移动相应的滑块,或者输入相应的数值,从而改变图案元素的颜色。图案元素颜色调整前后对比如图2所示。此外,还可以对图案元素进行更为丰富的颜色变换,利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可以从黎族对颜色的喜好角度出发,再构建出新的图案元素,如图3所示。
5 图案元素变形
变形处理是对图像的外形进行处理,通过采用滤镜、变换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形成新的形状。变换实现图像形状的改变的方法,是对图像进行变形时首先打开图像,再点击编辑/变换/变形,图像上面会出现各种锚点,用鼠标在图像的各个点上面拖动,通过调整各描点或者对应描点的控制柄从而使图像变形并让图像的性能更加平滑,达到图像变形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编辑/自由变换,操作方法如变形一样,生成变形后的图案元素如图4所示。
6 图像的组合重构
图像的组合重构即是将得出的图案元素按照一定的变换规则,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已经提取出的黎锦图案元素进行处理。采用重组、翻转、自由变换等方法,形成新的图案。对颜色的调整可以通过色相、饱和度、明度等来调整,图案元素的重构过程如图5所示。
7 结语
本论文研究了黎锦图案的特点,利用PS软件完成了黎锦图案中图案元素的提取与重构。论文运用了PS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图像元素的提取与元素重构成新的图案的功能。该方法方便快捷,有效。但实施的步骤需很精细,此方法一般视图像本身特点而定,通用性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亚玲.方言支系不同 黎锦风格各异. http://lizu.baike.com/article-1297957.html.2013
[2] 林茜.黎锦图案分类比较[J]. 大众文艺,2011(21):202-204.
[3] 袁琳.浅谈黎锦图案的用色特点[J]. 美与时代(中),2012(8):71.
[4] 韩馨娴. 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
[5] 周玉萍,郭寿峰.基于PHP的黎锦图案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5):189-192
[6] 韩卫红,任伟锋.Photoshop图像处理中抠图方法的应用探讨[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03:23-25.
[7] 张岩.Photoshop的颜色和色调校正工具[J]. 人像摄影,2007(1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