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酷儿理论视角分析电影《云图》中的酷儿现象
杜渐
内容摘要:本文以酷儿理论为视角,对电影《云图》主角之一弗罗比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以异性恋为主体的社会对同性恋者产生了深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人生轨迹。
关键词:酷儿理论 同性恋 电影《云图》
1.引言
在人类传统的恋爱观念中,同性之间的爱恋往往被视为不符合人类生理規则的扭曲感情。同性恋者总是隐姓埋名,为免受歧视而不敢透露出自己真正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应拥有与异性恋者完全等同的权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了一个新的性理论——酷儿理论。本文从该理论出发,以电影《云图》中的同性恋者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电影中的同性恋者的形象特点。
2.酷儿理论
2.1酷儿理论的出现与其基本内容
首先,人类所定义的“同性恋”与“异性恋”概念,是在十九世纪晚期才被创造并使用的,且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进入到西方社会公众话题的领域。1“酷儿”一词原本是西方社会对男女同性恋的贬义称呼,后由同性恋解放运动积极分子转借来自我定义,骄傲地指称“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性别规范和性规范不符的人”2。最初提出酷儿理论的是美国女权主义者劳伦蒂斯,她希望能认同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及群体的差异性。“酷儿”一词的特征在于性别中立与种族中立,其不含偏见的特点使其获得同性恋者的支持。劳伦蒂斯指出,同性恋者也在正常地行使自己权力。同时,“酷儿”也意味着一种少数人的反叛,为的是不受社会中“大多数人”所既定的规则所约束,“是对社会主流文化狭隘身份定义的有力回击”3,是对社会创造的异性恋、同性恋二分结构的挑战。
2.2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演绎
酷儿理论学家朱迪斯·巴特勒认为,同性恋一样是“天生的”产物。在她的“性别演绎”理论中,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别不等同于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不是与生俱来、不可更变,而是随着人所进行的不同“演绎”行为而变化的。4人类在社会中表现出的性别,是一种由行为而操控的社会性别,有别于自己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演绎通常不是自由的,它受到社会性别规范的约束。因此社会观念的不同,会影响人类的性别演绎行为。巴特勒还认为,所有人都存在“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倾向,只不过在个人欲望与社会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往往突出了“异性恋”。因此同性恋也是正常的生理欲望,不应被“正常化的异性恋”所排挤。
综上所述,在同性恋相关理论中,酷儿理论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强调了“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平等性,反对“异性恋”主导的社会对“同性恋”进行压迫。在之后的发展中又出现了巴特勒等学者,通过性别演绎理论对酷儿理论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强调了两种爱慕情感均具有合理性。
3.电影《云图》中的酷儿现象及相关分析
3.1.酷儿现象相关内容
电影《云图》以穿插的叙事方式同时讲述了六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故事,主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人对各自时代中的腐朽社会的反抗行为。其中发生于1931年西德海姆的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同性恋身上的悲剧。
弗罗比舍与斯科史密斯成为一对男同性恋情侣。由于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败露,弗罗比舍被大学除名并遭到家庭的排挤。之后他投靠了作曲家埃尔斯,并继续自己的交响乐《云图六重奏》的创作。但他却因同性恋的身份而被威胁。弗罗比舍在枪杀埃尔斯未果后只能决定逃亡,并在逃亡中艰难完成了创作。但在完成当天,他便选择了自杀。弗罗比舍与恋人的同性恋感情,成为了他悲剧人生的导火索。
3.2.社会规约对角色的压迫
酷儿理论批判的是将异性恋树立为道德准则,将同性恋视为“异教徒”的社会规约,这是一种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排挤行为。以酷儿理论为基础对这部电影中的相关情节进行分析,便可以看出社会对同性恋者具体有着怎样的影响。
学校由于弗罗比舍的同性恋行为对他进行最后通牒,若不停止则会勒令其退学。“学校”在此扮演的便是“社会”这一角色。当社会中有同性恋者被发现,社会便会自行对这一“异己”进行强制排除。以酷儿理论视角来分析,此处的“社会”便是涵盖大多数人的异性恋群体,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允许出现“同性恋”这一异族人。这是因为“社会”这一群体并没有将异性恋与同性恋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没能理解“同性恋也是人的正常欲望之一”这一事实。
随后弗罗比舍在亲戚的推荐下,成为当时著名作曲家埃尔斯的随身学徒。弗罗比舍在平时繁重的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钢琴水平,同时他将自己对恋人的思念寄托在自己谱写的《云图六重奏》之中。当作品即将完成之时,埃尔斯看出了弗罗比舍想要离开的想法,威胁他不要离开,否则他就将弗罗比舍是同性恋者这一事实公之于众。这时弗罗比舍才得知,亲戚在信中将自己描述成一个通奸者。埃尔斯指出同性恋者的作品不论多么优秀都不会有人愿意欣赏。
此处埃尔斯与亲戚代表了“正派的异性恋者”,他们肆意对同性恋者进行诋毁。酷儿理论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没有区别。由于繁衍原因,占主导地位的异性恋将自己摆在了权威位置,同性恋者只能默默接受这种歧视。埃尔斯等人将自己视为优等人群,对所谓的劣等人群进行排挤。酷儿理论所反对的正是这种社会。
3.3.角色的演绎行为
故事中,弗罗比舍由于社会对他的影响,使他所进行的性别演绎也有多次变化。而这些演绎行为的出发点,也可以通过酷儿理论得到解释。
在学校严正警告时,弗罗比舍选择了逃脱。在此处可将他所演绎的社会性别特征看作“同性恋者”。在面临“社会”对自己的审判时,他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而是为了继续演绎而离开学校与恋人。弗罗比舍在社会的排挤中仍然选择保持自己的“酷儿”身份,这是巴特勒所提倡的。
在为埃尔斯服务的过程中,弗罗比舍由于“异性恋社会”与作曲的双重压力,迷失了自己的“同性恋者”角色。在埃尔斯的年轻妻子的诱惑下,两人产生了感情。此时的弗罗比舍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和其他人一样是“异性恋者”?这段感情意味着弗罗比舍在尝试遵循社会,向“异性恋者”转变。此时他演绎的是“异性恋者”角色。从酷儿理论出发,弗罗比舍的行为,便是由于异性恋社会的压迫。他的行为虽然不妥,但却是同性恋者所做出的妥协表现——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异性恋者。这是一种并非出于本心的演绎。
在被威胁后,弗罗比舍用手枪将埃尔斯射杀。这一行为表明其选择演绎“同性恋者”身份,是同性恋者的一次反抗,这与初期酷儿理论相类似。酷儿理论的支持者,他们要求自己的权力,弗罗比舍则通过枪击来行使自己自由的权力。在他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他用手枪结束了生命。弗罗比舍已经明白,自己注定无法融入社会中。寄托了对恋人的爱情的《云图六重奏》化作了生命意义。他的自杀实则也是同性恋者对异性恋社会的一种反抗方式,他坚定地选择了演绎“同性恋者”身份。手枪在射击埃尔斯之后,也结束了弗罗比舍的生命,这把手枪代表了“酷儿”所做出的反抗,是同性恋者发出的怒吼。同时,《云图六重奏》则喻义了对平等对待“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的强烈呼吁。在影片的后四个故事之中,《云图六重奏》不断出现,这也与电影“歌颂对不合理的反抗”的主题相符。
4.总结
《云图》呈现了一位同性恋者如何在被歧视与压迫中走完自己的一生。酷儿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其中社会如何影响主角的行为,以及主角所演绎的社会性别的变化原因。以异性恋者为主体的社会逼迫同性恋者做出选择:继续作为“同性恋者”演绎下去,还是以“异性恋者”身份继续自己的生活。酷儿理论认为,这样的社会是源于传统的性别与异性恋观念。由于繁衍后代的需求,“异性恋”被人为地“天然化”,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当个人选择不再受到社会规约限制时,才是真正实现酷儿理论所要求的公平合理的性别社会。本文通过酷儿理论分析认为,影片中的“酷儿”正是一位先驱者。他经历过迷茫,但仍选择自己希望的方式活下去。他坚持演绎“同性恋者”身份,并将自己的呐喊寄托在作品中流传于后世,映射了现实世界中的酷儿理论学家为构建性取向平等的社会所做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Schlobler, Franziska. Einführung in die Gender Studies[M]. Berlin: 2008.
[2][美]朱迪斯·巴特勒.模仿与性别反抗[M].李银河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 国外社会科学,2002(02):23.
[4]李二仕.酷兒理论与电影[J]. 外国电影.2009(06).
[5]江云琴.从酷儿理论角度解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2014(01): 130.
注 释
1.李二仕.酷儿理论与电影[J].外国电影.2009(06).
2.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2002(02):23.
3.江云琴.从酷儿理论角度解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 2014(01): 130.
4.Schlobler, Franziska. Einführung in die Gender Studies[M]. Berlin: 2008.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